文言文断句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09 10:36:27

文言文断句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汉代始才使用句读,到了宋代开始使用圈点。这些简单的符号很不完备,长时间里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进入20世纪,新式标点符号才正式应用。因此,学习如何正确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关键词:文言文 断句 大意

高考试题中,断句题占三到四分左右,分值还是较大。笔者以为,只要沉着应对,略施小技,必能手到擒来,安稳得分。

首先,翻译文段,理解大意。

要想准确断句,当务之急是弄清面对的这段话的基本意思。试想,对眼前这段文字犹如看外星文般不知所以然的,怎能判断出它的结构?换言之,翻译这段话,理解它所说的内容,是断句的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原文语境,一定要在原文中进行。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上下文有标点的其他内容的理解,来推断这段需要断句的文字的意思。

要准确翻译出文段意思,离不开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一百二十个实词的掌握,18个虚词的随心所欲地运用,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娴熟驾驭等。譬如“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新服”为“刚收服”,就很容易把停顿落在“服”字后,因为“北夷来为边害”也是通顺的。所以说,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是学习断句的根本。

其次,辨别句式,分清结构。

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不是两种语言。文言文除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外,大多句式跟现代汉语无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断句,常见的句式有:“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主语+谓语”结构,“时间状语+主语+谓语+宾语”结构……断句时,就可以通过找主干来断了。如“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一句,我们可以采用找主干的方法来做,“宋”为主语,“有”为谓语,“狙公者”为宾语,可知需断在“者”之后;“爱”为谓语,“狙”为宾语,主语是前面的宾语“狙公者”,在此处略去了,与现代汉语一致,所以可知断在“爱狙”后。一目了然,毫不含混。

如果遇到的是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更不用慌,因为这些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有特殊的词供我们判断。“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的句式,“……见……”“为……所”是典型的被动句式,“唯……是……”“中心词+定语+者”是典型的倒装句式,“无乃……乎”“得无……乎”是固定结构。只要在复习的时候把特殊句式或固定结构弄通弄懂记熟,断句时遇到类似句式,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正确判断。还有省略句这一特殊句式需特别注意。文言文中,省略句是最常见的,省主语、谓语、宾语等,省介词“以”“于”“自”为最常见。如“韩信亡(自)楚归”如果不知此句省略“自”,容易断在“楚”前,断成“韩信亡/楚归”,那就大错特错了。

第三,利用规律,灵活断句。

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段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吾、余、予、尔、汝、公、卿、君、若、彼、此、其、之”等常见的代词与名词的作用相同。因此,找出文段的名词和代词,基本上就可以断句了。这就要求熟知人名、地名、官名及一些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古代文化常识。如“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句中的“冒顿”一词,是汉初一个单于的名字,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学常识,断句时就束手无策了。又如“以俟观人风者得之”中的“人”是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百姓”之意。

文段中的发语词夫、盖、至若、初、唯、斯、兹;时间副词是时、后、昔者、顷之、向之;关联词既而、然且、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非;谦称公、窃、寡人;疑问代词何、胡、安、曷、奚、盍、非、孰、孰与、等前要断开。

还有嗟夫、嗟乎、呜呼、哀哉、嘻、噫吁唏等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要断开。

文言文常常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断句。“厚者被戮/薄者见疑”(对偶),“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顶针),“忽视一不腻/而也/忽视一不淮/而也/忽视一不恺/而也”(排比)

第四,适当调整,大功可成。

运用以上种种方法进行断句后,很多同学就急于去做下一道题。其实还要走重要的一步,就是将句子默读一遍。细读一遍,关注细节,把握整体,适当调整,确保无误。

打好文言文基础,熟知句子成分结构,利用文言规律,运用好断句方法,就能随心所欲地断句。

曾丽华,广东东莞市东城高级中学教师。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下一篇:有效教学与课堂取舍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