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美教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时间:2022-01-16 02:18:34

让审美教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内容摘要: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走出文本,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审美教育 感受美 鉴赏美 创造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审美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把课堂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精读课文,赏析课文,拓展延伸,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走进文本,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19世纪法国伟大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初中语文教材,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大自然赐予的秀丽画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导游,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文本,进入绝妙的佳境之中,产生美的感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当学生读到描写大自然的课文,如诗歌《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就必然为诗人的生动描写所吸引,如读到《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时,就必然为文中的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所陶醉,并在阅读、想象中呈现出大自然美妙的画面,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语文教材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会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去感受人物的形象美。如阅读《背影》中的“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父子之间的亲情美。父亲对儿子的疼爱通过背影恰当地显示出来,照亮了父亲的内心世界,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深入文本,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鉴赏美是指对美的事物的鉴别与评价,由对美的现象的感受,深入到对美好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适当教给学生欣赏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形象、辨别美丑以及鉴赏美的能力。

优美的文章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精当,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文章中汲取文学素养,必须通过审美来完成。因此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以及体验拓展,努力挖掘教材中结构美、内容美、意境美等,使一篇篇课文焕发出美的生机。如《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亭台轩榭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假山沼池的配合,宛如天成;花草树木的映衬,取法自然;近景远景的层次,移步换景。所有这一切,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受到熏陶和启迪。

如教《海燕》一课时,可将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海燕高傲地飞翔,与海鸥、海鸭、企鹅的惊慌失措的丑态作比较分析。这样,海燕的英勇善战、乐观自信的形象,海鸭、海鸥、企鹅的害怕革命破坏他们安乐窝的行为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走出文本,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适时地带领学生去审美,拓展更多的美的领域。

学生通过课本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一方面受到作品思想感情的熏陶,另一方面获得了美的表现形式和能力,学生就会产生深刻而强烈的写作需要,想用语言来观察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渗透美的教育,使学生用自己的笔来歌颂旖旎的自然风光,歌颂美好的社会生活,抒发真挚的思想情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交流、朗诵比赛、手抄报展览等等,可以指导学生写生、摄影、采集标本等。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走到生活中去,领略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给学生讲解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使学生把语文课堂美育与实景结合起来,在生活中领略美、寻找美、创造美。

总之,在语文课上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读书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确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荣百凤,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校教师。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板书设计 下一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