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新型教育引入语文课堂

时间:2022-04-05 02:51:54

如何将新型教育引入语文课堂

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能将学生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而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从而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情境,创造良好的思考机会,鼓励学生各显其能。那么,如何将新型教育引入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点考虑:

一、 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足够时间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要想向更深层次迈进,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离不开阅读。因此,老师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再加上精心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从而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2、探究时间充足,互动融洽高效

教学中出现了问题,一定要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抓实效果,莫让探究流于形式。应深入学生学习实际,走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捕捉信息,照顾大多数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3、反馈时间富余,才华淋漓展现

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时间,反馈时间的宽松,才能尽显学生的能力,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舞他们学习的信心。

二、锐意创新,争取教学内容的突破

语文教学的改革,不仅在于时间上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空间,教学内容上也要有所创新,具体如下:

1、找准课文细节,培养想像探究写作能力

教材中很多经典课文,如《孔乙己》《范进中举》等,这之中的细节,确实能给人以想像空间,与其苦口婆心给学生讲解,倒不如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归纳。就以《孔乙己》为例,课文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裤的唯一的人”,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点,他以读书人自居、死要面子,至死不悟。对于细节,教师适度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分析主旨。对于结局,课文中“许是死了”,不确定,那就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想像,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挣脱教材禁锢,给学生更多思辨释疑空间

以前的语文教学,老师一般都本着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参为依据,依赖教材教参等资料,对学生进行教学讲评。这无疑禁锢了学生思维空间。如果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毫无疑问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教材的利用价值。如《桃花源记》,教材评述:作品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回避思想的表现,更是对与世无争,人民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东晋时期的陶潜老先生具体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根据后人的理解,对其加以揣测。我们还不如放开教材主题,让学生充分探讨。

3、问题设计贴近内心情感,将学生热情直接激发

教学之中,问题设计十分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学生情绪的变化。因此,问题设计不仅要有层次,由浅入深,更重要的是要贴近学生内心。记得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时,给学生展示完英法随军从我国圆明圆抢窃的奇珍异宝的图片后,我问学生看完这些图片是怎样的心情,有怎样的感想时,多数学生表现出一种茫然的表情。于是,我灵机一动,加上一句:“同学们,如果这些奇珍异宝是你家的,被英法联军明抢过去,你不气愤吗?”真可谓一细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坐不住了,争着回答问题,这激愤之情,将课堂激活,让我真正感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愤怒。

三、多方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将兴味逐渐盎然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改进才能与素质教育发展的模式接轨。

1、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猜谜语、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直奔课文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是那么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像。

2、 采用师生合作教学的方法

现今的教学,已经由师生之间的“传授”关系将转变为“对话合作交流”的关系;师生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并不仅限于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还应包括人生体验、生命感悟、情感体会等精神、生活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另外,还要把这种合作关系延伸到课外,师生之间就可以畅所欲言了。

3、采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去自主解决问题,从而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总之,语文教学中,做到如魏书生所说“一堂课老师的讲授时间千万不要超过20分钟,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在思考、阅读、探究、练习、展示时留足时间,才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全面提高素养;做到内容上的不断创新,方法上的不懈改进,并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与广大同行交流,一定能探讨出更好更完善的方法。

上一篇:从传统体育看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优化 下一篇:对高效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