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表达研究

时间:2022-04-04 11:36:05

地域文化在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表达研究

摘要:指出了滨河绿地由于其在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性方面独有的重要性,在城市建设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将设计场地所在地区的地域性的文化引入其中,是文化和场地结合的一个比较常见且实用的做法。对山东威海南海新区香水河西岸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文化因素进行了具体案例分析,按照从规划到设计的顺序,从地域性文化材料的搜集、分析、定位,到最后的表达给出了一个初步而较为完整的思路。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滨河绿地;表达方式;香水河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08103

1 引言

在当前的城市滨河绿地中,文化的因素其实并不是格外的突出,这是因为城市滨河绿地更强调的是其休闲性和生态性,讲求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很多要素既可以说是文化,也可以说是生态,因为这两者在城市滨河绿地中结合得非常紧密[1]。

2 项目背景

香水河位于南海新区的中心位置,沿岸景观绿地面积大且滨海条件优越,实测80 m干渠当年最高潮位1.82 m,最低潮位0.88 m;根据水文资料提供最高潮位2.05 m。本次设计位于香水河水景轴线及滨江水韵体验环上。

3 规划层面

在规划的层面,需要从大方向来把握地域性文化,在这一步主要有以下几个工作需要完成,包括了原始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处理工作。

3.1 资料搜集

搜集和挖掘文化材料是表达地域性文化的第一步[2],没有材料就做不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文化材料其实也可以分为场地内和场地外2种,场地内的文化材料是珍贵的,这种文化材料最为贴近场地的历史,有着前后的传承,是优先考虑的对象。在设计场地内没有明显的文化要素时,则应该转向寻求当地的文化要素。

3.1.1 设计场地内文化材料搜集

所谓的设计场地,可以认为是红线范围内的场地,但也可以稍稍地做一些延伸,比如说在出现设计场地和外部环境一体化、同质化的特征很明显时,显然就需要将这个设计场地的概念延伸到整个同质的区域[3]。此次设计的香水河的西岸,位于滨江水韵文化体验环上,周边用地性质主要为科教用地,场地周围为科教文化气氛,可以将场地打造成科教与娱乐共生的活力文化水岸。

3.1.2 场地所在地域文化材料搜集

在场地内的文化材料缺乏利用价值,需要利用更大范围的文化要素来充实设计方案,或是场地的特殊性导致其需要来承载整个地域的文化时,对整个地域内文化材料的搜集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地区,开发其历史文化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香水河所在的山东威海自古就有“文登学”的美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召集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留下“文人登山”的传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登这方重教尚文的水土孕育出了“崇尚文化、崇尚人才、崇尚知识、崇尚奉献、崇尚业绩”的优良精神品质――文登学。文化性是城市名片的内在灵魂,文登学作为威海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充满代表性的地域性文化。城市的滨河区域最直接地反映了城市的面貌,有水的位置往往是城市最具有风情的区域,对该区域的开发使其成为城市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4]。滨水绿地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形象,将选取文登学为主要的地域性文化引入本次滨水绿地的设计中,将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通过城市景观形象展现出来。

3.2 文化材料的总结概括

在进行好前两步的工作之后,需要对具有可行性的文化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概括,这种概括是精华性的、浓缩性的,往往是对设计的文化主题的定位。这种定位通常会被概括成简短的若干句话。比如,香水河西岸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中,就以文登学“崇尚文化、崇尚人才、崇尚知识、崇尚奉献、崇尚业绩”和新文登学“自强不息,和谐向上”为主题,传承古老“文登学”精神,赋予“文登学”精神以新的价值观。由文化材料的总结概括结合场地的生态性及功能性提炼出香水河西岸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策略(表1)。

4 设计层面

设计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经过选择、分析和提炼的文化材料尝试表达出来,是从内容向形式发展的重要一步。

4.1 具体形态化的表达

这种方法是将文化的材料进行了完整而具体的展示,用还原文化素材具体的形态的方法来向体验者传达思想。

设计提炼的地域性文化为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 “文登学”精神。将它以具体的形态化在场地中表达,所以本案设计主要节点以“文登学”三个字为造型,设计出独具文化内涵的活动空间,三个字皆提取于东晋时期山东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图1、2、3、4)。

文――怀古思贤,包括:活动广场,怀古思贤展廊,入口设有树阵,疏林草地,自行车慢行道以及漫步道等。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茂密的疏林草地及树阵,让游人充分体验出“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境界,将成为该景观区的一道亮丽风景(图5)。

登――乐活休闲,包括:政通活动广场,黄金海岸,沙滩排球场,休闲咖啡厅,林荫漫步道,自行车慢行道,儿童攀爬墙,BBQ观景平台,观演台等。攀爬墙的设计根据儿童的心里生理特点设计的新型室内玩具,它弥补了现有教具的不足,可很好地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和探险意识,深受儿童的欢迎。同时在黄金海岸区域游人可感受到岸坡舒缓,沙细水清,在这里可以欢笑嬉戏,打球漫步,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图6)。

学――动感活力,包括:滑板体验园,滨水漫步道,阳光草坪,背景林,生态停车场等。滑板体验园设计就像是极限运动本身一样,似乎与我们的生活距离很远,但热衷它的玩家却可以从其中体会到常人无法体会的乐趣。滨水漫步道让游人最大程度的亲近水、感受水,饱览“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优美湖畔画卷(图7)。

4.2 符号造型装饰的表达

符号造型设计就是经过艺术化,抽象化的造型设计,将所传达的文化含义包含在景观之中向体验者传达。包括了尺度较大的抽象性雕塑作品和常能见到具有接近人感观尺度感的小品。在“文”主题绿地中将“文登学”内容及精神刻画在装饰小品上陈列在“怀古思贤展廊”,这种类型的雕塑小品常常出现在各种类型的绿地中,在一些普通的、不起眼的位置,这些位置虽不如主要的中心景观这么显眼,却是最广泛、最贴近人,在不经意间就拉近了和人之间的距离,直接将文化展现在游人眼前。这组小品还和实用的室外家具结合起来,可以作为室外座椅供游人休息,吸引游人停留,很好地提升了其景观性和趣味性[5](图8)。

4.3 抽象隐喻的表达

这种表达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表层的表达,开始注重于从更加隐秘,更加内在的角度来展示文化。本案在“登”主题的绿地景观中设计的攀爬墙是一个很好的对“文登学”文化的隐喻表达方式。攀爬运动作为活力运动符合设计对“登”主题景观中要打造活力文化水岸的设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召集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留下“文人登山”的传说,如今,新时期赋予了“文登学”“自强不息,和谐向上”的新精神内涵(图9)。

香水河西岸滨水绿地规划设计在满足大学科技园区里的科教与娱乐共生的活力文化水岸这样的功能体验的基础上引入威海市的历史文化“文登学”传承古老“文登学”精神,赋予新时代“文登学”崭新的价值观,打造新的体验功能,对景区进行优化和提升,构建聚游憩运动、文化感悟、功绩展示于一体的复合式滨水景观绿地,在场所与人之间产生互动的交流关系,以达到使用者在满足功能基础上的更高精神追求。

5 研究结论

在现代的城市滨河绿地景观的设计中,要依托于城市的地域性文化,依据各方面的要求,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增加设计的深度,增强场地的识别性,增加方案的个性,避免建设重复的、毫无新意的城市滨河景观。由香水河西岸滨水绿地规划设计引入地域性文化总结出的思路和方法如下。

(1)搜集文化素材时首先考虑尽可能保留场地内原有的,留下历史痕迹的建筑、遗址等并加以保护、改造和使用,重点在于重新发扬其原有的文化历史。其次,在设计场地内没有明显的文化要素时,则应该转向寻求当地的文化要素。

(2)在选择要表达的文化一定要和场地具有契合性,两者之间至少要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3)提炼文化精神内涵,在寻找合理的方式来表现文化时,一般会抓住一个方面进行深入,避免面面俱到而毫无重点。同时需要结合场地的功能需求、生态需求以及游人的体验需求提炼出设计策略。

(4)表达方式视场地而定,可以通过具体形态化的表达方式展现,可以通过造型符号类雕塑小品的展示,也可以运用当地特色材料如铺装材料、植物材料,还可以运用某些抽象隐喻的表达方式等。

6 结语

城市滨河绿地和其他综合公园一样,就是一个表达的载体,地域性文化就是其内容,目的就是运用合适的形式将地域性文化表达出来[6]。或许都是简单地置石、种树、设置小品,但对于不同地区的场地,就会有不同的含义,如何让当地的地域性文化寄托在设计中,而且让别人感受到用意,并且表达方式不落俗套,不生硬,不矫揉造作,表达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却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黄 琳,杨京燕.传承文化、重建湿地:义乌五公园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2):79~81.

[2]张秀莲.浅析阜阳市南城河景观规划设计[J].工程与建设,2010,24(4):466~467.

[3]李晓储,裴建文,赵御龙,等.扬州市古运河生态环境林观光休闲型绿化模式营建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1,28(4):4~6,39.

[4]王立国.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分析[J].建筑设计,2011,20(4):376~377.

[5]董 俊.武汉市滨水文化景观之滨水码头改造与再创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6]田国行.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侯月明.基于地域文化的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的营造:以武汉楚河汉街为例[J].绿色科技,2015(11).

上一篇:例谈学生不良审题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应用多媒体呈现不一样的初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