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作业讲评课更显魅力

时间:2022-04-04 08:57:10

让数学作业讲评课更显魅力

回想起那一堂堂平常随意的作业讲评课,发现自己总在重复相同的模式:教师讲解答案,学生默许认可;常常就题论题,忽略了追问学生的思维起点及剖解相关知识;学生的疑难困惑之处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看法及见解,通过反复的讲解强行灌输给学生,结果是学生订正的效率高,可重复错误率也高,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唯一思维认真完成了答案,真正对解题云里雾里。怎样才能真正提高讲评课的魅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查漏补缺及学习的方法、情感方面均得以进步与发展呢?

一、启示:源于一次作业讲评的新体验

案例:学生学了《人民币的认识》单元中“人民币的换算”后,学生的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一张10元可以换成几张5元和几张1元”或“一张10元可以换成几张5元或几张1元”这样的题目。如果不静心细看,往往会被这样的陷阱所迷惑,不管是做哪一类,错误率都很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将两道题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仔细区分“和”与“或”的意义进行讲评。

展示对比题:一张10元可以换几张5元和几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几张5元或几张1元?

师: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一样吗?

后进生:不一样。(学生很快发现了两道题中有一个字是不一样的。)

师:哪位小朋友能回答“一张10元可以换几张5元和几张1元”?

后进生:一张10元可以换(2)张5元和(10)张1元。

优生:一张10元可以换(1)张5元和(5)张1元。

(两种解法的学生都有,大家立即形成了对立面,争论起来。)

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我们在解决问题中,什么时候也出现过这个“和”字?

中等生:我们在提问题时会问:()和()一共有多少?

优生:比如白花有20朵,红花有15朵。我们就会问:白花和红花一共有多少朵?

师:有谁听清楚了他们的发言?

(请后进生重复他们的发言)

师:是呀,小朋友,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生齐说:用加法。

师:是的。

(教师板书:一张10元可以换()张5元和()张1元。

师:其实呀,这个“和”在这里的意思跟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意思是一样的。那么,你觉得“一张10元可以换()张5元或()张1元”这道题也能用刚才一样的符号来连接吗?

中等生:不行,不能用“+”号。

师问:大家觉得呢?(讨论)

优生:这里是“或”,我们可以用“=”来连接。

师板书:一张10元=()张5元=()张1元。

教师再出示一组题:

“一张5元可以换几张2元和几张1元?一张5元可以换几张2元或几张1元?”请学生独立完成。

后来,居然发现这道题全班都能回答全对,有关这样的题型在其他练习中也能对答如流,很少发现学生的再次错误,不得不让笔者有所发现、有所启示。

二、收获:获于一次不经意的作业讲评的新魅力

案例: 一个六边形用6根火柴摆成,一共有7个六边形,这些火柴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略)

当时老师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题目超纲了。42÷3低年级学生根本没学,认为不会做,本打算放弃这题的讲解,但当不经意地问起学生,居然有不少人举起了手。请他们讲解:

生1:老师,我知道先求出一共有几根火柴,算式是6×7=42(根),然后是求可以摆几个三角形,算式是42÷3=14(个)。

首先老师十分惊叹这位学生连没学过的也会,询问其他同学,都纷纷表示42÷3不会。然后继续问生1。生1很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把这些火柴棒去摆三角形,才求出得数的,老师再次佩服孩子们的思维。

这时有同学高高举手说:“老师,老师,我想到了。”我略带玩笑地问:“你又想到什么了?”

那小女孩利索地回答:一个六边形不是可以摆两个三角形吗?那7个六边形不是可以摆2×7=14(个)吗?

多好的发现啊!我马上问:那你又是怎么求的?该生说:“我从图上圈出来的。”我马上叫全体学生都圈一圈,然后大家纷纷列出算式:6÷3=2(个)。

现在一想,这道题不评讲或者简单地一笔带过,大多数学生也许云里雾里,甚至老师认为这超纲的题目孩子不会也没关系。可是多给孩子机会,多让细心的学生多观察一会儿、多想一会儿,就能从他们的身上得到惊喜的收获。这样的作业评讲,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新收获,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浓厚兴趣,显示了数学讲评课的新魅力。

三、总结:作业讲评实践后的新体会

曾一次次对于作业讲评感到困惑,讲了还是有很多孩子不会,导致讲评课成为老师烦、学生厌,枯燥、单一、低效的课型。现在想想,作业讲评也有如此魅力,只要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多给孩子探索的空间,把教师手中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大胆创新,我们就会在教学工作中收获多多,惊喜多多!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沙溪镇董村中心完小)

上一篇:浅谈加强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