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趋势:利于减负的成绩等级制

时间:2022-04-02 11:12:20

中考改革趋势:利于减负的成绩等级制

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作为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山东省青岛市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文件精神,在借鉴先进城市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完全等级制改革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二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三是有利于加快创新人才培养。

2015年中考,山东省青岛市首次实行分数和等级制并行的政策。对于青岛市2015年中考政策,早在2013年就公布了初步方案,根据当时的方案,2015年中考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由青岛市教育局统一组织考试,全市统一命题,也意味着中考考试科目将从现在的6门增加到11门。其中,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分为及格、不及格两个等级,其它考试科目分为A、B、C、D、E五个等级。考查科目包括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由初中学校组织考查,学校自主命题。考查科目成绩分为及格、不及格两个等级。为便于高中学校的录取,青岛市教育局还出台了不同学科、不同等级组合之间的置换原则,解决了家长们担心的孩子偏科可能带来的后顾之忧。

等级制评价最大的优势是减轻“分分必争”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实行百分制评价,等于将一个学科分成100个或更多等级。实行等级制评价,将一个学科分成5个等级或者2个等级,较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某些学科成绩达到一定等级后,可以用更多时间加强薄弱学科学习。等级制评价让学生的优势学科得到凸显。传统的分数制录取是以0.5分为单位将学生按分数排队,很小的分数差距都可能决定许多学生的升学之路。而等级制录取模糊了分数对学生学业成绩过于精细的区分,避免单纯地按分数排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被教育主管部门寄予了厚望的完全等级制改革,因为考生和家长的不支持而被紧急叫停,取而代之的是分数和等级并行的录取模式,即先按照总分从高到低录取,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学科等级组合择优录取。

对于目前公布的分数和等级并行的中考方案,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表示,目前的中考改革方案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政策,但他并没有明确表示下一次改革的时间表。

以“等级制”取代“分数制”,实际就是中考成绩呈现方式的改变,不再呈现原始分,而是采用A、B、C、D、E等级。201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鼓励用ABCDE等级制呈现中考成绩,逐步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

从全国几个先行试点城市的实际效果看,其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实验的精神,改变了以分数细化学生类别的状况。取消了分分计较”的原始分呈现中考录取方式,打破了“唯分数论”。青岛市教育局专家咨询团团长翟广顺分析,等级制淡化了学科成绩在高中招生中的选拔功能,大大减轻了分数带给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学生不再紧盯成绩高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考生的焦虑情绪。而且有意模糊了同一等级内的差异,为参考其他方面的测评指标留出了空间,也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上一篇: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Protel 99SE“直流稳压电源”PCB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