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弱学生的体育课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02 10:00:55

高职院校体弱学生的体育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文章通过对我校体弱学生群体的体育课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了针对体弱学生体育课的基本特点、主要教学内容、考核与成绩评定的方法及相关改革意见。为进一步提高体弱学生体育课教学质量和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弱学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一、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进一步扩招,大量体弱学生进入了高等院校,这给传统的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考验。体弱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身患残疾而不能进行体力负荷运动的学生,二是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学生,三是体型偏胖或者偏瘦、基本运动能力偏弱的学生。体弱学生容易被高校体育教学所忽视,而且对体弱学生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使得这部分体弱学生并没有因为体育课的教学达到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要展开对体弱学生体育教学的改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锻炼的乐趣,对于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和谐群体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 高职院校体弱学生的体育课现状

(一)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但在现实情况下,学校对体弱学生的体育课安排往往没有较好的安排和设置,工作重点总是集中在健全学生上,没有具体针对体弱学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合班分组选项的形式上课,根据学校的情况分成几个体育项目,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自身喜爱的项目去上课,这些项目大多是运动强度高、需要快速跑动和跳跃的,并没有针对体弱学生开设适合的选项。体弱学生在体育课中以同样的标准和内容与其他学生进行学练,必然会加大体弱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的教学会使他们丧失自信心,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考试制度忽视了体弱学生的实际情况。体育课评价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它不但应考虑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身体素质,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等,但是,现行的体育课堂评价终究还是以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主,对体弱的学生也用这种评价,这样显然没有体现个体的差异性,即使体弱学生再怎么努力,他们的体育成绩也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样必然会严重影响他们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样的评价标准必然是不合理的。

(三)缺乏特殊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研究发现,体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一般都是由普通体育教师担任,其中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的特殊体育系统培训。这些体育教师往往只具备专项技术的教学能力。而不知道如何针对体弱学生进行教学。体弱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有其本身的特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科学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运动医学、体育保健等知识,同时又了解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手段。这样才能设身处地的为体弱学生着想,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恢复和减轻伤病情况。

三、提高体弱学生上好体育课的有效策略

(一)针对体弱学生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教学选课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体弱学生分在同一班。教学内容应根据体弱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这些学生学习的内容。针对患有某种疾病或残障学生应以低强度保健类运动为主,如太极拳、五禽戏等。针对体形偏瘦的学生应以无氧运动的练习为主,如哑铃操、形体训练等。针对肥胖的学生,应以低强度有氧练习为主,如健身走、有氧体操等。建立合理的体育课教材保健体系,要把体育保健和运动技能有效的结合,逐步学习针对其有效体育基本理论、康复、保健的基本知识,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使体弱学生掌握有效的锻炼方法,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和内容。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除了才让体弱学生上体育课外,还要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低强度的身体锻炼。

(二)建立科学的体弱学生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应做到因人而异。既要照顾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和伤病情况,又要考虑他们的生理基础和学习能力。针对体弱学生的体育课考核内容应全面反映学生对康复、保健知识的基本了解;简单的技术动作的达标;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锻炼方法的掌握等内容。考核内容包括:体育理论、运动处方的制订、平时表现、技术考核(太极拳、五禽戏、有氧体操)。以我校为例制订了考核办法仅供参考。体育理论,以我校体育教材为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统一命题、开卷考试,占20%。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出勤情况评定占20%。制订适合自己康复的运动处方和执行运动处方能力及身体功能恢复状况占20%、技术达标(徒手操、太极拳、五禽戏)根据教学内容考核占40%。体育考核采用100分制,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为中等、80—89为良好、90—100为优秀。每学期特殊体育课总成绩为不及格者要进行补考。

(三)加强特殊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高校应该加强对特殊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可组织体育教师进行特殊体育教育的学习与培训。着重进行针对体弱学生体育教育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如学习体弱学生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使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具备医疗卫生、体育保健和伤病恢复等知识。培养出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在体育类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把特殊体育教育作为一门新学科对体育类学生开放,使每一位体育生毕业就能从事特殊体育教育。同时要加强对特殊体育科学的研究,为各学校的体弱学生培养出优秀的体育教师。

四、结语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体弱学生体育教学的质量意义重大。这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的兴衰。所以,针对各高职院校的体弱学生,寻觅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发适合体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培养特殊体育的专业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这部分的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刚.高职高专体育保健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9,45.

[2] 彭新龙,张正中.如何善待课堂中体育弱势学生[J].教师·上,2012,03.

[3] 王俊洋,王炳喜.高职院校特殊体质学生体育教学问题探析[J].体育时空,2012,03.

[4] 宫华.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作者简介:金鑫(1983.10- ),男,抚顺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体育。

上一篇:家庭贫困学生调查及工作对策思考 下一篇: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