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科功能教室 实现资源离师生最近

时间:2022-04-01 03:22:54

建设学科功能教室 实现资源离师生最近

2010年以前,北京市十一学校设置的所有学科的实验基本都在科技实验楼中进行。可以说,学校的科技实验楼还是比较气派、大方的,一层设置一个学科,条件也还可以,但是随之而来的,也带来了使用上的不便。例如教师上实验课时,需要一些器材,每次都是从教学楼到科技实验楼,找实验员借器材。而学生上实验课时,需要整班的学生都要来到科技实验楼,存在着诸多不便。

在《十一学校行动纲要》第14章资源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让最需要资源的人员及时方便的获取资源,而且应该尽量让使用资源的人有权利合理管理和建设资源。”基于这个考虑,2010年北京市十一学校对科技实验楼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有的实验室就变成了学科功能性教室。下面笔者对学科功能教室建设与使用情况进行相关介绍。

一、学科功能教师的建设

经过修改后的教室可以同时实现了几个功能,极大提升了传统意义上实验室的一些功效,还提升了使用率。第一个功能是教室,还是传统意义的教室,前边是白板,后面是实验桌,方便学生正常的学习。第二个功能,每一个专业教室,都设置了一个教师的专用工位,把教室变成教师的工作室、研究室,不是上课夹着自己的讲义走进固定的教室,而是除了上课外,教师要在这个改变之后的教室中面对学科的各种资源,创造了非常好的研究氛围。第三个要实现的功能是学生探究室,我们把相关的资源搬进了这些教室,学生在教学楼里面,只要是有时间都可以自由的进入这些教室选择他感兴趣的实验和书籍资源,包括自己希望在实验室进行学习,将教室变成了学生的探究室。第四个功能,把所有的学科资源,不管是书籍、器材,还有其他的种种,包括学生作品、讲义、教案都放在这个地方,构成了学科博物馆。

除了以上的功能以外,从化学教室的场地使用课表上看,建设后的实验室的使用率要远远高于以前的。可能以前传统的实验室,当某个年级需要集中要做实验时,实验室场地可能不够学生使用了,而现在的实验室使用率非常高。假如某个实验室闲置,学生又处于自习或者课间的时间,在中午或晚上他们都可以到这个地方学习。同时,实验室还承担着供学生自习的功能。这就是试图在一个教室内同时实现这五个功能的考虑和做法。

例如物理教室,其场地都是开放的,没课的学生可以在物理教室自主完成一些实验。所有的实验室教室基本构造差不多,撤掉了传统的讲台,在教室前面一角设置教师的办公工位。教室中的各个设备都经过了仔细调研和精心设计,包括建设功能教室的材质,原来的实验设备,引进的设备、柜子的设计等。

再比如生物教室,课桌摆放在教室的中间,可以随时拿到旁边的实验器材,过去当教师碰到难点时,可能会想这时有某某器材设备就好了,现在的功能教室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打开教室就能拿出所需器材设备,解决了利用相关资源的难点,方便了教师们的使用。

再比如历史功能教室,教室后墙上贴着年表,侧面放置着相关的历史书籍,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查阅相关内容,同时教室的前面也贴着一些字,极好的创设了历史学科的氛围。

数学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体操,是需要展示学生的思维课程,因此在建设数学教室时多花了一些心思,数学教室除了有必备的书籍之外,侧面还建立了推拉黑板,直接满足了学生在课堂上和课下研讨的需要。

除了一些常态的教室,不同的学科也有专用的教室,比如建立的显微镜网络实验室,其中每一台显微镜都是双镜头的,教师可以将时时的图像通过网络调到教室前方的屏幕。虽然这其中的资金投入比较大,但是确实物有所值。

当讲解到地球的时候,可以带学生到地理的数字星空教室上课。同时也开设了不少的专业教室,比如通用技术、机器人、服装设计、汽车设计等教室,这些教室都开放给有意愿研究这些问题的学生们使用。

建设学科功能教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校的资源的建设应该把钱更多花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而教育教学就是最需要的地方。

现在使用学科功能性教室已经近一年的时间,初步实现了“让资源离师生最近”的目标,在学科功能性教室中更多的创设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

现在生物教师们可能都不习惯不使用实验教室的教学方式了。在生物实验室的窗台上,摆满了学生们的作品。这种研究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将学习从课上延伸到了课下。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知识,讨论各自的心得体会。生物实验室中还张贴了构成我们新的学科教室的资源,这些照片上是学生学细胞的部分时,用橡皮泥,甚至用苹果以及各种器材做的一些模型。同时实验室中还有学生们在学习某一章时,随着每一章的更新,分享和交流各自的心得。随着功能性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大半年以来,学校师生对实验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通过进行市区各级的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培训,一位教师带领众多教师,改写了高二阶段新课标的实验,从而使其更贴近一线的需要。

二、学科功能性教室建立的管理

首先,学科功能性教室的管理第一责任人是教师,这个教室就是教师的工作室,教师是工作室的第一负责人,应该负责常态的管理、资源的管理和资源建设。

其次,当取消原来的实验室,重新建设学科功能性实验室后,相关人员的安排问题。我建议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来的实验室队伍,可因不同需求调配到实验室岗位:专业能力不够深,便可协助教师进行一般的资产管理、清理以及实验准备;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如硕士研究生),便可依据一线这就是实验室里面的各尽其长。

2010年,北京市十一学校建立功能性教室同时也设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起初的担忧是教室开放后学生会不会受到损害,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那里,这个时候怎么办?这就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实验室设有门禁系统,学生具有相应的权限,一旦刷卡就会相关的记录,电脑会记载下来,同时楼道也安装了摄像头。其实这都是一个底线,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学校为学生开放资源,其实就是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其实有的时候学生的一些表现,让我们对以前种种的担心感到汗颜。一旦学生们有了对自己负责的意识,那么他们的认同意识就被激发出来了,就不会出现损害和不好好使用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在自由的情况才能实现自律。谈到管理必然谈到评价,我们从哪些角度评价?每一学期进行教室资源的丰富性和使用率的调查,学校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资源,通过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查,资源丰富建立起来,再面向学生做使用率的调查。这样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还有,实验室配置相关的实验助手,让实验员变成实验助手,他们作为服务性的人员,让客户对他们进行评价,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等列出评价标准。实际上在我们学校,所有岗位都有第一服务对象和第二服务对象,我们会面向他们做调研。同时,把教师的实验创新和教具开发纳入到《学术素养积分》中,这就是关于如何促进学科功能性教室一些粗浅的办法。目前这项管理制度实行不到一年,很多地方还不够周到,希望各位领导对我们多多的指导。

上一篇:深入推进江苏教育现代化构建面向全省师生的现... 下一篇:实验教学工作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