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目前桥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时间:2022-10-24 05:41:12

分析目前桥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摘要:我国桥梁建设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正在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入。尽管如此,我国在桥梁建设上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

关键词:桥梁建设;存在的问题 ;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逐渐步入顶峰时期,在全球范围类展开了最大规模的建设,从而受到世界的瞩目。在我国,具有世界上各种代表性的桥梁。尤其是在08年那场金融危机使我国对之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便是其中的主要一项,因此做好桥梁建设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我国当前桥梁建设状况

安全、美观、经济、适用是我国当桥梁规范对桥梁建设的主要要求,这一系列要求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桥梁建设的关心事项。

具体桥梁设计过程的进行需要按照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这两种极限状态。桥梁控制结构丧失承重能力临界状态时的承载能力是桥梁承载能力必须考虑的对象,要求桥梁的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一定要小于等于架构抗力的设计之事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将荷载安全系数、工作条件系数以及材料安全系数等一些不确定因素充分运用,在综合考虑的同时还要结合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桥梁总体的安全储备,是一个半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此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在具备正常性的情况下,极限状态控制结果在使用状态时应力,裂缝和变形要小于一定的限值,并对应适用性的要求。在桥梁方案设计以及审评方面要充分考虑对既经济又美观的要求,中小型桥梁要充分注重其经济性,而大型或是特大型桥梁不仅仅是经济性,还要重视对美的要求。

2、桥梁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桥梁建设缺乏安全性及耐久性

在我国目前的大量桥梁建设中出现了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桥梁的耐用性差等现象。因此对桥梁进行不断的维修加固甚至是拆除尚不到使用年限的桥,以防止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桥梁坍塌等一类严重的交通事故和恶劣的社会影响。造成桥梁建设安全性及耐久性的缺失是由于建设管理体制工作不到位,设计过程或施工过程不到位,桥梁后期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桥梁的强度极限状态而忽略桥梁的耐久性,然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恰恰是使用性能最为重要,在加上施工过程中只重视结构建造忽略后期保养,这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了桥梁的建设缺乏安全性和耐久性。

2.2.桥梁规范不足

质量保证体系是桥梁结构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工作不可或缺的。最首要的质量保证体系就是“行为”的标准、指南、规程或规范。但是我国桥梁规范的编制大约是10年为一个周期,从而大大落后于工程学科的发展水平。

就当前的桥梁设计规范关于结构计算要求来看,其针对的是平面杆系,主要针对的是常规桥梁结构。而对于仿真内容的规定以及大跨桥梁的空间结构结算相对较少。如悬索桥、斜拉桥等复杂的桥型结构,尽管有相关的设计指南和技术规范,但是仍然不具备完整的条文规范。全桥仿真分析或局部仿真分析对于大型桥梁结构的并没有相应的规范,因此只能通过受理分析以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2.3.建设过程中忽略细节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不应只考虑桥梁的结构强度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还要重视结构材料、结构构造、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常见的人为因素等方面的综合设计。虽然具体细节方面有够复杂与繁琐,但细节却是建设中不可忽略的环节,这就需要工程设计人员拥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在桥梁整体设计时对其寿命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如,设计人员不了解现象的洪水水位,从而不断导致设计及时桩基的位置偏低,桥梁质量不易保证、施工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3、解决措施

3.1对于桥梁工程的质量问题,应加强健康监测,及时保养和维修。在桥梁的设计中,应树立在充分考虑桥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体费用后对桥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理念。一些专家说,设计师对于结构的功能设计,应该具有六个功能:可以检查、可以控制、可以更换、可以修改、可以加固和可持续性。其中,设计是灵魂,施工是关键。在设计时,使用高度发达的计算机辅助工具,有效进行快速优化和仿真分析;使用智能制造系统在工厂生产部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监控桥梁建筑实施情况。认真设计,仔细施工,是建设优质工程的先决条件。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设计与建筑,需要设计、科研单位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的研究创新。与此同时,通过交流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经验,加强桥型结构和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对于桥梁专用产品的质量,应由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严格把关,以防止一些不合格产品鱼目混珠,流入市场。生产商更要对产品的质量有所保证。

桥梁质量通病的治理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桥梁建设技术,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措施,应用成熟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从建设、设计、科研、监理、施工、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桥梁建设的质量。

3.2关于桥梁美学问题,应从方案设计开始。包括美学构思、色彩运用、桥上照明设备等,紧凑的桥梁结构和新颖的个性化和独特的布局,使得线条分明,出神入化,并力求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3.3首先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裂缝问题,应从设计和施工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为保证钢束管道压浆质量,塑料波纹管及真空辅助压浆工艺的推广应用不容置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的跨径不宜偏大,正常应在100~200m的范围之内。其次,对于斜拉桥拉索的选择与更换问题。目前,我国桥梁界对三种类型拉索的认识还不统一。需尽快从拉索的性能、安全耐久性、建设费用、维修费用、综合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研究,尽快达成共识。而拉索的更换,在确保安全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做到换索的次数最少、最方便。最后,钢箱梁的防腐是至关重要的,尽管有先进防腐蚀技术的引进,严格的养护维修也是不可缺少的。

3.4对于桥梁技术档案残缺问题,应做到:相关资料随时记录,随时存储;有计划、有安排的对桥梁进行健康检查,掌握其各种信息,做到一旦有危桥的苗头出现能够及时发现并停止其工作;有关桥梁报告的数据应认真仔细并统一进行记录,不可存在偏差。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速公路上重要的桥梁、靠近城市的大桥,从设计阶段可在现有桥梁上增设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对桥梁的应力、变形、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与桥梁专家系统联网,实时判断桥梁的健康状况和安危情况,合理地安排维修和养护。

4、结束语

总之,桥梁建设此项工程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要多运用创新实际从而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要重视桥梁建设的经济比较和精心设计,长此以往必将回事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得到整体上的提高,促使我国桥梁建设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并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最先进水平,使我国的桥梁建设能够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

参考文献:

[1]王春剑.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探讨[J].科技信息,2007.(28)1376.

[2]武芳飞,赵雷.桥梁结构可靠性研究的现状和发展[J].工程结构,2004.24(5);60-61.

[3]刘海英.《浅谈桥梁设计中的管理措施》.辽宁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7期.

上一篇: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分析 下一篇:工程勘察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