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弹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3-31 07:28:33

高中地理弹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的是对象是学生,学生又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是做好教育工作最起码的要求。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几年,发现绝大多数教师把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对立起来,采取“一刀切”的形式,用一种教学模式去要求不同个性的学生达到同一种教学目标。这种忽视学生个性的统一化教学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价值的尊重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试图从实际出发,探讨发展以学生个性为特征的弹性教学这一课堂教学基本形式,寻求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弹性教学概念的界定

弹性教学是指灵活性、柔性和机动性的统一,倡导个性化的教育。弹性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它以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涵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一次整体性变革。其内涵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弹性教学的目的是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水平。第二,弹性教学的过程是开放性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以学生的学情来驾驭整个课堂。第三,弹性教学的学习评价是即时性和诊断性的。教师不把评价视为终结性、结果性的检测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第四,弹性教学中教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个性,并提供与每一个学生相适应的有效学习机会。总之,弹性教学就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安排有个别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建构相应的课程知识以及相应的评价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个体成功的过程。

三、弹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首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弹性教学提供了最早的依据。中国自古以来卓有成效的教育,大多是重视发展个性的教育。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冉有却说:“闻斯行之。”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进之;子路则勇于进取,故退之。”一进一退,一伸一缩,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就是弹性。其次,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弹性教学提供了最有力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8种认识世界的智力方式,即语言文字、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肢体运动、音乐旋律、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和自然观察。不同的人可能擅长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因而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个性差异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出具有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所长。再次,建构主义的出现,为弹性教学提供了现实。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因此,知识的建构往往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完成。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一套最佳的学习方式,因而个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弹性教学把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看作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主体与客体(教师与媒体、学生与媒体,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认知与情感的互动,然后学生借助上述信息,实现自我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四、高中地理课弹性教学的实践

弹性教学的培养目标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建构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评价能力。弹性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我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实施弹性教学。

(一)实施弹性教学的基本思路

在实施弹性教学前,教师需对班级学生进行逐一了解,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爱好、学习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初步将学生分层。分层的方法有许多种,将学生分为A类(优等生)、B类(中等生)、C类(后进生)是较常用的方法。然后,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施分解,设计出不同的问题、练习和评价标准。A类学生,一般占学生总数的15%—30%,他们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比较稳定。A类学生一般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有较强的自制力,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比较优秀,往往容易“吃不饱”。另一类是由于他们成绩优秀,平时多是听到赞誉之词,看到羡慕之光,容易产生一种满足感和优越感,如不加以引导会滋生种种不利于其成长的心理障碍和错误行为。对于第一类优等生,可采用目标鼓励法对其进行教育。高尔基曾说:“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于这类优等生,要用较高的目标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因为一个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面前所展示的目标。由于优等生具备一般学生所不及的能力,所以,对他们的目标要求应适当高些。对于第二类优等生,采用巧设障碍法可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孟子有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对优等生,如果硬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不现实的,但为其成功之路设置一定的障碍则是必要的。比如,提高要求,对某项作业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一般学生标准较低,对他们则标准较高,令其“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有时还可以有意把一些难做的事情交给他们,实施一定的压力,或者进行某种程度的“刁难”,逼其开拓思维,另辟蹊径。B类学生,在班级中占多数,对于他们一般采用常规性的教育方法。C类学生,一般占学生总数的10%—15%,他们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主要表现为学习功课不好或学习习惯不良。究其原因,除了很少一部分由于智力因素外,绝大多数是安于现状、不愿改正、不思上进所致。这类学生虽然在班级中占少数,但如何转化他们,使他们完成学业目标,并在其优势项目上得到发展也是我们实施弹性教学需重点研究的对象。对于C类学生,在教学中要尤为注意。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A类学生,要给予自学机会;对于B类学生,自学加教师适当点拨;对于C类学生,则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或由A类学生帮助其主动学习,让他们有较多练习巩固的机会。讲授新课时,通过分层次提问和练习、小组学习,进行训练和巩固,让A类学生“吃得饱”,B类学生“跳一跳,摘得到”,C类学生在低起点、小坡度的精心组织下,也能消化得了。C类学生提升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阐述两种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种是小组讨论法。分组教学是弹性教学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是适应个体差异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的力量,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学生分组时,可按不同要求编排小组,有时可异质分组,相互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让后进生学习优等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有时也可同质分组,特别是在竞赛性学习活动时,让后进生有获胜的机会。另一种是角色互换法。当后进生有了一定进步和对某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时,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这样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特别在互改作业中,他们为能给学习伙伴提出问题而高兴,从而建立学习信心,增强自我评价能力,使某些困难消除在自然的状态中。

(二)实施弹性教学的基本环节

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1.教学目标设计有弹性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内容是系统的、复杂的,教学目标自然就应该是分层次的。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也就是六级学习水平,我们把教学对应的能力培养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即培养基本能力。它包括对基本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基本概念的形成。第二层次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它包括对地理现象及现象成因的分析、说明、综合、比较、评价等。第三层次是地理思维的扩展。它主要是指创设新情境,给予信息,让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思维辨证、分析论证。例如“人口迁移”,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第二层次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第三层次让学生运用人口迁移理论具体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并分析对我国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信度。2.课堂提问设计有弹性课堂“提问—回答”在教师和学生中互动交流的频率最高,学生成功地回答了问题,得到教师表扬,那份喜悦就是强大的内驱力,也是兴趣不断高涨的助燃剂。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该有点弹性,因人施问。例如,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我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活动是“选美中国”。我提供了6幅中国和世界的地貌景观图,让学生选择认为最美的图片。第二个问题是“美在何处”,要求学生回答选择该图片的理由。第三个问题是“美从何来”,解释各种地貌景观的类型和成因。第四个问题是“美的实质”。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不同层次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回答,每位学生均可得到成功的机会。3.作业练习和测试设计有弹性作业练习分课内和课外两种。作业的要求要分层次,这种不同层次的要求,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等,而且也包括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操作中可采取将练习分为“基础巩固”和“自我挑战”。“基础巩固“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重在巩固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自我挑战题”面向A类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和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完成作业后,对C类学生做到优先面批是提高其学习业绩的有效方法。面对C类学生,对他们的作业优先批改,发现他们的作业有错误,先不打叉号,而是面对面地点拨思路,学生一次次地自行更正,直到做对了以后再打对号。这样,能使他们对作业产生一种“我也行”“我也能做对”的情感体验,进而乐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测试在内容的设计上有弹性。一种类型是将符合大纲要求的基本题计100分,略高于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的附加题,每次穿插2—4题,计加分20分。另一种类型是分为A级和B级两级试卷,两套试卷的难易程度有差别,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做。测试在测试方法上有弹性。一种是无不及格考查。对于C类学生,初次测试不及格的,教师要给予机会,让他们重复测试,直到及格为止;另一种是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参加多次测试,选取最好成绩。4.学习评价设计有弹性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评价。因此,给每个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对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看到每个学生在不同层面的进步,给予恰当的鼓励和期望,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评价可以是语言、分数、等级三结合。语言的评价要富有情感色彩,作出评价要及时,以讲优点、激励性话语为主。等级评估一般运用到终结评价上,就一学期或一学年进行一次整体性评价。这里重点讲分数评价。分数评价要因人而异,如在期末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可以分三类来进行。对于C类学生,以平时成绩为主要依据,只要次次按时交作业,就以此为60分起评,全对的作业给予加分,对有错误但能及时纠正的也给以加分。对于B类学生,以平时三分之一作业满分为60分起评,全对的再加分,做对选做题的也加分。对于A类学生,以平时三分之二作业满分为60分起评,全对的再加分,做对选做题的也加分。

五、高中地理课程实施弹性教学的成效

通过弹性教学的实践,显示出以下几点效果:第一,由于实施弹性教学,学生的成就动机被激发,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增加,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特别是一些地理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一旦有了成就感后,学习的兴趣大增。第二,由于实施弹性教学,学生课外学习的自觉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激发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做综合性、灵活性的选做题,从而使学生在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三,由于实施弹性教学受到学生的支持,使学困生“吃得了”,学优生“吃得饱”,特别是使学习有困难学生既增强了信心,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卑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六、高中地理课实施弹性教学的反思

高中地理课实施弹性教学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一些因素使弹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比较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期效果。第一,学生原有的学习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新课改以来,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接受新理念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第二,现有的教学规模还无法满足弹性教学需要的保障。现有班级的人数过多,教师较难顾及每一位学生,因此弹性教学无法深入细致地进行。第三,目前大多数的高中注重重点大学的升学率,集中一切力量给A类学生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教学条件。这种观念无形之中对弹性教学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弹性教学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一种超越,它一改传统教学基于升学的目的,只重文化知识传授而轻个性发展,只重分数不重综合素质的做法;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对象狭隘的缺点,兼顾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有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使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收获,相信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弹性教学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作者:江成工作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

上一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下一篇:地理教学如何构建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