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时间:2022-03-30 05:55:05

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和《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的精神,推动部属高校、科研院所与阳江企业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阳江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对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引领作用。3年来,阳江市积极扶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产学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不可替代的作用。产学研合作是高校通过企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依托高校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为了提升阳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挥科技的强大支撑作用,阳江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产学研工作,与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省部产学研办的指导和支持下,阳江市科技局与华南理工大学达成共识,在阳江组建了“华南理工大学阳江工业技术研究院”。几年来,该研究院与阳江企业积极合作,提供技术服务,并与多家企业签订并完成了一批科技合作项目,为阳江工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为提升阳江工业的整体竞争力,把阳江打造成为“世界刀剪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阳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势头已经引起许多高校的关注:广东海洋大学提出了组建“阳江农业技术研究院”的设想;阳江市人民政府与广东海洋大学签署了双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合作协议;阳江市还有5个单位分别与广东海洋大学的相关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双方在阳东县东平镇珍珠湾的珍珠养殖项目,已经由试验转向规模化养殖和生产。

阳春市人民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签订“贯通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协议,建立了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基地。到目前为止,已有15批近300名研究生到当地的行政机关、镇和企业担任局长助理、镇长助理和经理(厂长)助理,为乡镇和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为阳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越紧密,合作的范围越广,产品的竞争力越强,企业的发展就越快。阳江缺少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高科技人才,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及至企业发展的瓶颈,开展产学研合作迫在眉睫。由于充分认识到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阳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给予资金支持,科技部门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扶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与高校合作的企业不断增多,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的层次不断提升。比如,阳江市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专门设立了产学研办公室,由总经理亲自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和运作管理工作。该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聘请行业的专家组建了技术研发中心,每年都有1到2个新产品面世,已连续多年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励。该公司正与华南理工大学洽谈在公司设立“华南理工大学制冷与空调博士后工作站”,计划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立“院士工作室”。随着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入,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短短几年中,公司从年产值几百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2亿多元。阳江市新力工业有限公司领导也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公司改制以来,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完成了多个项目的合作,解决了企业在自动化生产、节能减排降耗、减少加工工序和人力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7年实现总产值5.3亿元,比上年翻了近一番。

以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为纽带,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

为了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阳江转化,让阳江的企业更多、更直接地了解高校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优势,市科技局每年都要联系高校到阳江举办产学研合作校企对接活动,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联系,推动企校双方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2006年10月24日~27日,在阳江刀博会期问,阳江市举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广州分院等24家全国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了洽谈会。有14家高校、科研院所在会上了33项科技成果,12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科技合作项目19项。

2007年7月6日,阳江举办了广东海洋大学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暨校、市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会上,广东海洋大学就水产类、种养类、食品加工类等专题进行成果推介;阳江的15个单位与广东海洋大学签订了合作项目。签约的科技项目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如牡蛎壳的综合利用技术,既可以制成美容化妆品,又可以制成环保吸音涂料,变废为宝。

2008年8月下旬,阳江市科技局还将承办由省科技厅、省产学研办和阳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广东(阳江)行产学研合作系列活动”,届时将有全国各地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参加成果推介、校企对接、合作项目签约和企业考察等系列活动。

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前提,夯实产学研合作基础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阳江支柱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2005年,阳江市科技局积极整合社会各类资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组建了“阳江市五金刀具创新中心”,为全面提高阳江市五金刀剪这一特色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了帮助企业在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专利预警、专利战略研究等工作中正确选定开发方向,提高研发起点,推动企业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市科技局又组建了“阳江市五金刀剪专利信息数据库”。为了夯实产学研结合的基础,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工作,提升阳江五金刀剪产业的科技水平,创世界知名品牌,在省产学研办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市科技局组织了阳东五金刀剪科技产业化基地申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项目并获准实施,成为2007年第一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为阳江今后的产学研工作开展搭建了平台,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努力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为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阳江市十分重视培育和发展省、市专业镇创新试点和工业园区。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了省级专业镇创新试点4个,市级专业镇创新试点9个。为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针对阳江五金刀具、水产这些突出优势产业,2006年,阳江科技局组织五金刀具及水产等产业有关方面的材料申报了“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项目,这两个项目2006年底和2007年2月分别获批,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阳江市于2007年又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了“国家火炬计划阳江新型功能刀剪材料设计与先进制造产业基地”,2008年5月26日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带动和促进了阳江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阳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为加快五金刀剪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在省部产学研办的指导和支持下,阳江市科技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并结合地方产业的实际,积极筹备组建五金刀剪产业(阳江)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产学研合作,借助高校的科研设施条件、创新团队、成果优势,实施强强合作,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已召开相关校企座谈会,形成了初步的组建方案并发送到联盟成员单位征求意见,组建工作将在2008年8月底完成。

上一篇:科技视野 第7期 下一篇:成果推介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