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创新管理 发挥特色 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作贡献

时间:2022-08-13 11:57:17

江西理工大学:创新管理 发挥特色 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作贡献

根据学校建设“江西一流、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部署和要求,江西理工大学的科技工作遵循坚持落实政策,营造科研氛围;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发挥特色,稳定科研方向;抓大项目,提升科技水平的原则,努力营造学术氛围、加强科技创新、规范学术道德、促进成果转化,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不断提高

近5年来,江西理工大学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0多项,实现了“863”,计划项目零的突破。承担省部级项目达350余项,其中30多项列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国家、省部级等纵向科技研究经费达3300多万元。另承担横向科技项目达834项,总经费达12400多万元,其中百万以上的重大项目达10多项。

高档次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近5年来,江西理工大学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和结题评审的项目达7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2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授权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22篇。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向企业推广与转让科研成果400余项。学校科研水平居江西高校前列。

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全校科技人才队伍达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9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已占全校教师的60%以上.已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环境日趋改善,科研业务渠道日益扩大

近年来,学校领导加强重视与关心学校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设与改善,使科研业务渠道日益扩大。学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涉及的省市包括江西、安徽、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陕西、河南、北京、上海、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湖南、云南、山东、江苏、海南、青海、等20多个省市,并承担了印尼、冰岛等国的国际合作项目。

科技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探索和实践了一批新型校企合作科技服务体系与模式

学校先后与中国铝业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中国远洋集团公司、江西钨业稀土集团、鞍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中金岭南集团、华锡集团公司、广西龙泉矿业公司、中国黄金总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山西铝业、山东铝业、长城铝业、海南钢铁公司、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紫金矿业公司、福建马坑矿业公司等国内大中型的钢铁、有色金属企业以及印尼BBIM、马来西亚的相关矿业公司等国际公司,并且还与广西自治区政府、广西河池市政府、江西鹰潭市政府、江西上饶市政府等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产学研合作平台,创建了学校的行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全面合作新模式。

搭建了一批高层次平台

学校现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特别是围绕赣州市工业产业发展,与赣州市政府共建有色金属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对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人才、科研和产业化优势,推动赣州市有色金属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立学科研究团队

启动并实施了“江理人才工程”学科团队建设.有望成为新时期学校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新亮点和新样板。根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围绕学校新的目标,新的定位,以适应学校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全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学校先后建立了24个学术学科团队。随着学科团队的建立、成熟和完善,学科团队将在学校科研工作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使得学校科技工作能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立足江西,面向有色,注重科研特色,开放合作重视产学研合作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推广与转让科研成果达400余项,为企业获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科研成果为企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已超过百亿,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科技服务遍及全国19个省市,并已走出国门,承接了冰岛、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科技攻关课题。

学校科研整体上形成了以钨、铜、稀土、铅锌等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资源开发、矿物加工、冶炼和材料加工为特色的优势学科群。特别是钨资源开发和高效冶炼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了以钨的高效开采技术、选矿新药剂及选冶结合短流程、钨矿地压监测与控制、井下通风与防尘系统优化、离子交换制备APT及球形、单晶超细APT制备与控制等特色技术,如先后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已通过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初评的项目“球形、单晶、超细仲钨酸铵粉体的制取技术”,该项目是对钨冶金过程与高性能钨粉体制取技术的集成创新,共包括高压低碱过饱和――活化分解白(黑)钨矿、钨冶炼“模糊交换-超解吸”技术、伸钨酸铵结晶物性控制理论及技术、仲钨酸铵结晶母液及氨尾气高效闭路循环技术、纳米钨粉和碳化钨粉产业化技术等5大核心技术,各项技术的主要性能参数均优于国内外同类最先进技术。该科研成果找到了白(黑)钨矿高效、洁净、低耗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的全新技术途径,从根本上突破了我国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实现了我国钨冶炼工业的高效绿色生产,实现了我国纳米级钨粉、碳化钨粉低成本工业化生产,扭转了高档钨材依赖进口的格局,并完成了我国首条白钨矿制取高性能钨粉体材料生产线的成套设计,促进了我国钨行业的升级和发展,对于全面提升我国钨冶炼技术、建设钨业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项目的各项核心技术已经在江西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大型骨干企业推广应用,帮助企业实现利润7亿多元。

在稀土资源方面,形成了高纯超细氧化高效短流程、稀土串级萃取模糊自动控制与仿真、稀土铜高效变质剂及稀土分离厂工艺及设备优化设计等特色技术,在属地内企业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尤其是先后由学校专家设计并指导建设的稀土分离厂达十余家,为区域的特色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一篇:江西省教育厅:推动高校科技创新 服务江西经济... 下一篇:科技视野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