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的几点发现和体会

时间:2022-03-29 10:40:40

初中物理实验的几点发现和体会

摘 要:学生学习物理必须有认识规律的环境,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必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能来自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可能来源于学生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学目的能否在学生身上落实,不认真地研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是难以实现的。

关键词:物理实验;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实验是教师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反复出现,目的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基本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心理表现为极端热情与极端冷淡,情感反应强烈,情绪转移快,自我控制能力差,认识肤浅和不够成熟,遇到挫折产生消极情绪。

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逐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敢于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等良好的学习品质,陶冶科学情操。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调节他们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遇到的几种现象

现象(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学生不认真做实验却盲目将蜡烛涂在水泥地上,造成学生滑倒,引起伤害事故;一部分学生移动光屏让它在光具座上发出噪声,影响他人实验。

现象(2):研究电学实验时不少学生不去组装实验却将多节干电池串联将一只灯泡烧坏,这样的学生拿了别人实验器材影响了他人实验,自己实验装置中的灯泡特别亮,达到一种实验成功的喜悦,殊不知这种实验团结协调性极差、破坏性极强。

现象(3):测物体的密度实验中,天平测质量时部分学生用手拿砝码,还有学生将砝码含在嘴里;测金属的体积时直接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从而损坏了仪器。

现象(4):探讨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还没有水平平衡学生就急于读力臂;还有学生实验不做却将杠杆变成打人的工具。

现实提醒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实验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从以上现象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使实验变得简单化,达不到实验效果。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利用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心理积极因素。

二、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1.实验过程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一部分学生过于争强好胜,进入实验室到处抢仪器满足个人需要。例如,电学分组实验中,每组只有四节干电池作为电源,有的学生却用多节干电池串联将灯泡烧坏;一部分学生过于自我封闭,不会实验、不敢实验,成为实验过程中的旁观者。

2.实验操作过程模糊不清产生压抑、偏激、悲观失望之情

前面提到的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学生对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分不清在哪里,根本不会按照成像三种规律去做,有的学生悲观失望干脆不动手实验;有的学生过于偏激用蜡烛在水泥地面涂画,造成学生滑倒,引起伤害事故。这些学生实验中感到孤立无助,只好将求知欲隐藏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3.享受简单的实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探讨科学实验

电学实验中,我们组织了测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不少学生在实验中将灯泡连入电路时发现灯泡发光就激动得要跳起来,根本不去测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和额定电功率,发现不了实际电压、额定电压和实际电功率和额定电功率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学生组装实验成功感到一种喜悦,还有学生将实验中的钩码串成很长一串,根本不去测拉力、物重,更不会测拉力移动的距离,连机械效率大小都不会测,又怎样探讨提高机械效率大小的方法、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心理积极因素,提高实验教学的方法

1.从身边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正确使用刻度尺实验中,教师让学生练习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就有物理,物理和生活紧密联系。物理课本中介绍了水果电池的电压,不少教师作为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我在水果电池教学中,布置学生自己带来水果,学生激情很高,他们带来好多水果,利用铜片和铁片,让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较大的偏转,学生的激情超出教学的想象,他们感觉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在探讨身边的科学,总有一天他们会有更大的发现。

2.教师设计引导实验方案,有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机敏紧密结合,遇到问题怎样解决。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引导学生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怎样正确连入电路,让学生有层次地进行实验,我在教学怎样让鸡蛋漂在水面的实验中,学生第一次实验将盐放入水中,盐水饱和后,鸡蛋很难漂在水面。第二次实验中,我让学生在盐水中放入热水,在浓盐水中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使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强调探索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探索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

3.让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参与实验,调动心理积极因素,享受实验成功的喜悦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利用气球、导管金属块这些器材,通过改变气球的体积改变浮力,实现金属块和气球整体的浮沉。鼓励创造性实验,学生不一定按照教师设计的统一模式实验,应让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生动活泼的发展。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5.复习时注重实验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物理复习教学中,突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教学,这时穿插实验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具备了独立操作能力,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积极因素,大力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实验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物理知识与物理实验的互动作用更加得到教师的认同,我们要破除只重视传授知识的陈旧教学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重视实验教学无疑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

上一篇:浅谈构造向量解代数问题 下一篇:浅析历史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氛围的营造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