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课教育中学员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28 07:49:46

中药化学课教育中学员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一情况,中药化学的课程讲授,可将部分原本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的实验课程提前,先进行实验,再结合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类似于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由于药学类课程不像医学类课程拥有大量可用以提出问题的临床案例,问题的提出主要源自实践。如在介绍蒽醌类成分之前,先进行“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根据实验中遇到的现象“回收的乙醇为什么有颜色”、“为什么NaOH溶液加入乙醚液后显红色”等提出问题,然后在理论课堂上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和阐述,说明“苯醌、萘醌类成分的挥发性”“、羟基蒽醌类成分的碱液反应”等。通过实践引入问题、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意识到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考核方式上逐步实现从“分数评价”到“能力评价”的转变

中药化学课程的考核,一般是期终的卷面考试成绩占据主导,再结合实验报告的评分综合判定。这种评价模式导致学生片面追求理论上的高分,而忽视了自身实际应用素质的提升。很多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后,对自己的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开始,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指导老师,让指导老师从实验试剂的准备,到具体的实验操作,到实验结果的分析,到论文的撰写全程负责,感觉是老师而不是学生自己在完成毕业课题。为此,在中药化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建议逐步降低卷面和实验报告理论成绩的比重,增加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如对回流、蒸馏、萃取、铺板等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医药院校的考核标准,减少甚至取消考试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偏重记忆型题型,而以提取分离方案设计、成分的种类和结构鉴定等应用型题型为主。在实施科研导师制的医药院校,还可以借助相应的实验技术平台,结合学生跟随导师开展的课题研究项目进行班级讨论、实验实践、提交小组报告等,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在教学理念上逐步实现教师与学生向“应用型”的共同转变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行为处事、一言一行会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因而要想培养出应用型的药学人才,首先应该有应用型的教师。在中药化学的课程教学中,这一点非常重要。作为中药化学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娴熟的实验操作技术。最关键的是,也应具备将理论转变为实践的应用能力。目前医药院校的教师,大多为博士和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有较好的理论与实验背景,但基本缺乏企业或公司工作经历,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无法进行相应技能的传授。因此,中药化学的任课老师除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术访问或深造外,还应定期到制药企业或药物提取物公司等进行实习或培训,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实践方式上逐步实现从“校内实验室”到“校外实训基地”的转变

中药化学的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室展开,场地较为局限,仪器设备等也由于教学经费等原因相对较为陈旧,数量较少,造成学生校内所学的和毕业后校外所用的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学生就业后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快速转变。中药化学的实践,应在校内实验的基础上,将实验基地扩展到企业或公司的提取浓缩车间或提取分离实验室。由于在这些场所开展的工作,实质上是中药化学实验的规模化,基本原理都和中药化学课程中是一致的。通过在这些实训基地的实际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规模化提取或分离的流程以及仪器操作的方式,也能让学生意识到中药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地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中药化学课程的兴趣。“原来这就是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啊”“、原来标准品这样制备就可以啊”……是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发出的由衷感叹。

在培养模式中注重“应用能力”与“协作、沟通能力”的同步提升

当代大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家中唯我独尊”的成长背景,在动手能力、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表现令人担忧。中药化学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有不愿意自己动手、混在小组中“打酱油的”,也有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做、要单干的,还有实验做到一半闹矛盾的。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难有良好的工作发挥。教师在中药化学的课程教学中,既要精心传授专业的知识,也要在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实验技能的考核,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操作习惯。同时也要安排一些需要学生间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如进行某种药材提取分离方案的设计、进行量较大的原料药材的处理等,有意识地促使学生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主动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团结合作的效率和成绩,从而提升他们相互间协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一名技术指导者,更重要的是一名心理协调者。中药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打造学生乃至教师应用能力的重要中介。同时由于该课程与其他中药学专业课程间的交互渗透性,故而能共同推进中药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优化。当然,随着知识水平和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对大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从药学高等教育的角度来说,如何有效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是一个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永恒的研究课题。

作者:何昱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地方中药产业竞争力刍议 下一篇:中药治疗颈椎亚健康疗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