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俄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调查研究

时间:2022-03-28 06:47:32

我国高校俄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调查研究

通讯作者:顾倩

(长春师范大学)

【摘要】中国文化课程正逐渐被纳入一些院校俄语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本文的调研对象为我国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内容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高校俄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的情况。

【关键词】俄语 中国文化 调查 跨文化交际

一、中国文化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传承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冷鸾崾后,许多国家为了适应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调整了自己的国家战略。“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与日俱增,世界主要大国在注重硬件的建设之时,也十分重视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各种软实力间既相互竞争较量,又相互诱导吸引、融合。21世纪以来,我国处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中国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也对外界造成不安,西方大国为谋求霸权主义,不断攻击我国的人权状况、干涉中国内政等。对此,我国政府也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提高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始于2002年7月,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宣传当代中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大力传播当代中国文化,以打入国际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为主,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现代传播方式,树立当代中国的崭新形象,把我国建设成为立足亚太、面向全球的国际文化中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逐步完善“走出去战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可以加强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话语权,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共识,促进共同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给外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现代科技的进步,各学科之间都在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不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就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因此,对于外语专业的学子而言,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适应中外文化交流的需要。不仅要了解、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更要对外传播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参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俄罗斯是我国的传统邻国,中俄两国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的中俄关系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俄语专业人才是中俄两国文化桥梁的建设者。因此,俄语专业学习者需要学好中国文化,担负起向俄罗斯人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祖国悠久历史的使命。综上所诉,在俄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尤为必要。

二、我国高校俄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开设情况

为了了解中国文化课程在各高校的开设情况,我们对全国开设俄语的高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邮件37封。其中,北方地区16所,华中地区11所,西北地区3所,南方地区7所。调查内容为其所在院校的俄语专业是否开设了中国文化或相关课程,是通识课还是专业方向课,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教授方式是汉语还是俄语等。

通过对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的37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此次调查中未开设中国文化及相关课程的高校有13所,占调查比例的35.2%;开设中国文化课的高校有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女子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24所,占所调查比例的64.8%;其中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大学、山东女子学院、郑州大学等16所高校开设的中国文化相关课程为专业方向选修课,延边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泰山医学院3所高校开设有必修课;东北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山东女子学院、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授课方式为俄语,哈尔滨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泰山医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授课方式为汉语,其中也有郑州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等高校授课语言为俄汉两种形式,以俄语为主。以笔者所在的大学为例,本校2016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论》课,授课方式为俄语,除此之外,外语学院面向所有语种开设中国文化通识课,用汉语教授。

以上的情况分析表明,近几年来中国文化的俄语表达在俄语专业的学生培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为学生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虽然部分学校并未开设相关课程,但仍然会通过一些专业必修课来传授中国文化相关知识。比如,曲阜师范大学虽未开设中国文化课,但有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作为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用汉语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未开设中国文化课,但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通过旅游课程、泛读课程等一些专业必修课用俄语来传授;安徽师范大学2016级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设置了相关课程,设定为选修课(必选),用汉语教授。在俄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用俄语表述中国文化的能力,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可以用俄语进行正确的表达。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深入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感悟能力。学生在用俄语表达中国文化时,不应该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更重要的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只有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开展跨文化交际。因此,中国文化课应成为俄语专业学生提高人文素质、拓宽知识结构的重要路径,同时是训练俄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素材。在高校开设中国文化课,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让民族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高校开设中国文化课还应该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相结合。俄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一系列语言文化的差异。在传统的教育中,往往以引进国外的文化知识为主,因而忽略了对自身文化的学习。在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中,同学们不能熟练地用外语介绍本民族文化,也就达不到相互交流的目的。没有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 ,往往不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有些内容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译文不能表达所要传达的文化意义,国外读者不能理解原文的真实内容,因此在与外国人交流及传播中国文化时,会造成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曲解。在高校开设中国文化课可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表达中国文化内涵的能力,使译文贴近俄语语言习惯的同时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近年来,由于俄语专业招生数量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在新时期背景下,文化交流、文化产品的贸易将更加活跃,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也会更加频繁,因此,精通跨文化交际、掌握文化产品开发的外语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必定增加。在俄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可以为广大俄语学子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和精神财富在有限的课时内并不能全部呈现。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外国人感兴趣的中国文化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主要为俄罗斯人及各国留学生,收到回复50余人,其中中学生占19.44%,大学生占41.67%,研究生占5.56%,大学老师占16.67%,其它占16.67%;对中国文化的态度30.56%的人很喜欢,38.89%的人喜欢,30.56%的人一般,0%的人不喜欢;其中绝大部分人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对于感兴趣的中国文化相关方面,国家与民族占38.89%,思想哲学占41.67%,占13.89%,伦理道德占38.89%,语言文字占52.78%,文学艺术占58.33%,建筑风格占36.11%,工艺美术占19.44%,风俗饮食占69.44%,传统中医占41.67%,体育活动占47.22%,除此之外,方言、心理、旅行、自然风光、经济、政治、电影、戏剧、音乐等也是外国人想要了解的中国文化方面。在中国文化课的教学中,应使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教学内容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及中国文化的意义内涵,进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三、结语

在高校俄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与俄罗斯人交往中正确的用俄语表达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开设中国文化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以选修、必修、俄语、汉语、俄译汉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授课。俄语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人才,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他们需要担当增进不同文化间理解和交流,弘扬中国文化的使命。总之,在新时期背景下,各种国际交流活动愈加频繁的今天,在高校俄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十分必要,在对外交流中不仅仅是语言技巧的问题,还需要涉及到文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梅.高校外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视界,2013.

[2]何光顺.外语类院校《中国文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

[3]李涤非.中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5]齐勇锋,蒋多.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J].东岳论丛,2010.

[6]孙家正.关于战略机遇期的文化建设问题[J].文艺研究,2003.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8]史铁强.再论俄语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俄语教学,2007.

[9]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朱振华.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3.

本文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俄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新常态下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牡丹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