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地运用探究性教学

时间:2022-03-28 03:44:34

有意识地运用探究性教学

年轻教师教学往往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许多好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堂又一堂课后点滴积累下来的。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陷。作为我们年轻教师而言,积累经验就如在沙中淘金。我认为在教学中有意识性的进行探究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有意识性的探究教学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要求学生学好语文,我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探究的过程。备课应按新课标的理念备课, 不能局限于教材,但更不能离开教材。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具体地说,就是要看一篇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材料证明了什么样的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这样的语言,哪些值得我们的学生借鉴、模仿。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必须在备课前思考的问题。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打动自己。教育学生学语文要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其次: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在的备课时要研究学生,面对的不是物,而是人,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青少年。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包括他们的学习情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从知识饱和的角度,导课时知识把握,讲课时知识的传授,课后知识的延伸等都要潜心准备。

(2)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其一:温故知新导入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导入新知识,这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方法。回顾旧知识,可以把学生所学过的同类的知识排列在一起,以加深理解。这种方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育规律的。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把旧知识与新知识作对比,找出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差异,这样学生在感知新知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新旧知识对比得越清楚,其内部的联系就越紧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教学韩愈的《马说》时,可以带领学生回顾《爱莲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有利于对新课文的把握学习。其二:故事导入用一个感人的或者是新鲜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用于导课的故事,可以是与要讲内容相类似的,也可以是所讲课文的内容梗概,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教学《出师表》导课时,可以先给学生将“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让学生弄清诸葛亮、刘备、刘禅三者之间的关系,既利于学习课文,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马说》导课时,我们可以将伯乐相马故事导入。又如我们在教学《口技》的时候,可以将孟尝君的故事或者《洛桑学艺》的故事导入。这不仅能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效应。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譬如:我们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时候,我们可以大胆的向学生提问,看此题目你会消逝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感悟到什么?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问题中去,有兴趣的,有目的的,进行探讨。我们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看此题目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想一想有没有事例可以列举。让学生在问题中发现其中的道理。

(4)调控,上课时要把握好掌控课堂的尺度,要做到收放自如,才能游刃有余。尤其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探讨问题的时候,这时主体之重应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在课堂中去领悟团体智慧的优越处,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相统一且不要冲突。这点做不到的话,一团糟的现象就会出现,必将影响到以后的课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鼓励可以让学生更有积极性,更会腾出空间去思考,去讨论。如果一棍子打死(对学生的观点全盘否定),那就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这种影响,不是一时而很有可能就是一生。最终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染上不敢表达,更不敢展示自己的心理疾病。

归纳与发散并举,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归纳也是相当重要的。所谓的归纳就是这堂课的知识的总结,好的总结就是对这堂课的温故,就是对这堂课的巩固。学生梳理知识巩固知识最佳时机,自然不要轻视。在课堂结束时发散思维也应该齐驱并驾,这样也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在课后有探讨的余地,让学生在课外举一反三。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能够在我们在备课时,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语文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性的进行探究教学至关重要,教学活动中点滴经验之谈,可谓管中窥豹,希可以攻玉。

上一篇: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