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巨头 遭受双重煎熬

时间:2022-03-26 07:46:41

通信设备巨头 遭受双重煎熬

通信设备巨头们继续在低谷徘徊,经历着双重煎熬:一是因自身战略调整或深陷“并购重组后遗症”而产生的迷乱和挣扎;另一个是因需求疲软、激烈竞争以及产业转型带来的压力和逼迫。在经历炼狱之痛后,他们能否浴火重生?

从2005年至今的3年时间内,我们已经开始习惯业界分析师用“萎靡不振”、“低谷徘徊”等字眼来形容麻烦不断的电信设备业巨头们。进入2008年,裁员、重组、巨额亏损等坏消息仍然不绝于耳。

包括诺西(诺基亚-西门子简称)、阿朗(阿尔卡特-朗讯简称)、摩托罗拉、北电、爱立信在内的几大通信设备巨头继续在低谷徘徊,经历着双重煎熬:一是因自身战略调整或深陷“并购重组后遗症”而产生的迷乱和挣扎;另一个是因需求疲软、激烈竞争以及产业转型带来的压力和逼迫。

在经历炼狱之痛后,他们能否浴火重生?

深陷泥沼 低谷徘徊

2月28日,德国西门子的独资子公司西门子企业通信有限公司(SEN)宣布,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削减6800个工作岗位,还将关闭位于德国和巴西的生产基地。因为SEN是西门子目前手中剩余不多的电信业务之一,业内因此普遍认为,昔日的电信设备巨头将完全退出电信市场。

也正因为此,关于西门子将出售其与诺基亚合资公司诺西的股份、退出合并的传言也甚嚣尘上。根据诺基亚财报显示,诺西2007年净销售额134亿欧元,运营亏损13亿欧元。刚刚运营不到一年的诺西,正挣扎着脱离困境,又无情地被流言中伤。

同样遭受“并购后遗症”之苦的还有阿朗。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阿朗在过去的一年内连发4次利润预警,市值缩水超200亿美元。而且有分析师认为,阿朗最终裁员将由最初计划的9000人增加到3万人。

因为业绩不佳而裁员的还有北电。近日,北电公布了其2007年第四季度业绩,亏损额达到8.44亿美元。同时,北电还宣布了一项在全球范围内的2100人裁员计划。北电表示,公司还继续将其余约1000个岗位转移到高成长、低成本的国家和地区。

作为电信巨头中最稳健的爱立信,也处于不断调整的动荡中。2月19日,爱立信宣布将企业PBX解决方案业务转让给Aastra Technologies公司,这是爱立信将其多媒体业务确定为重点战略之后的调整之举。实际上,爱立信几年来一直推动业务组合的改变,但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网络的扩容、升级业务份额降低,以及新交换技术的改变,造成了毛利的降低,这给爱立信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摩托罗拉更是流言四起,关于出售其手机业务的传言不绝于耳,传闻中意欲接手的企业包括戴尔、华为、中兴、三星、LG等等业内知名企业。

曾经叱诧风云的电信设备巨头为何遭此困境?

双重煎熬炼狱之痛

诺西和阿朗所处的境地大体相似,就是受累于“并购重组后遗症”。两家并购后组成的通信巨无霸企业面临着业务的整合、人员的调整、企业文化的融合、战略发展方向的改变等诸多难题。

想当初,诺基亚和西门子、阿尔卡特和朗讯的合并,是希望合并产生的巨无霸企业能产生1+1远大于2的效应,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公司规模、建立广泛的产品组合,在参与全球竞争中更加具备优势,同时能有效应对技术融合带来的挑战。但是并购效应并没有如此快速地显现,而并购整合过程中的自我损耗却变得越来越难以掌控。

而且,市场需求的疲软、竞争的加剧以及华为、中兴等黑马的横冲直撞,使得他们陷入更深的迷乱之中。

电信业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总经理王煜全认为,投资低谷是造成国际通信设备巨头处境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国内电信专家项立刚也同样认为,“除了3G之外,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没有热点,市场需求非常疲软。现在电信设备的单子主要是现有网络的优化,投资的额度相对较小,这对制造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无线基础设施建设热潮退去,全球业务需求量萎缩,设备商处境艰难也就不可避免。连爱立信这样行业老大都感受到了压力。爱立信方面曾公开表示,由于欧洲和北美市场对于电信设备的需求的缩水,新兴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以及美元贬值,该公司销售额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正因为市场的盘子在缩小,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没有因为竞争者数量的减少而减弱,反到因为出现了华为、中兴这样“凶猛”的竞争者而变得更加激烈。通信专家项立刚认为,华为和中兴这两家“中国制造”的企业,不再只是充当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鲶鱼”,而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2007年,华为实现了高速的增长,营收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海外市场的份额占了公司营收的70%。如今的华为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尤其是在3G方面,华为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主导竞争者。除了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之外,在欧洲地区,华为也开始站稳脚跟,并与北电、诺西等形成了直接竞争。

爱立信全球CEO思文凯近日表示,亚洲厂商将成为爱立信未来的主要竞争对手。他说:“特别是中国厂商,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对于欧美电信设备巨头而言,显性的威胁是华为和中兴,而更隐形的威胁是,他们可能还没有为产业的转型做好准备。在电信产业由规模驱动向应用驱动转型的过程中,这些欧美电信设备巨头似乎有些茫然失措。他们的“硬件式”的思维、庞大的身躯,似乎难以跟上运营商转身的步伐;在瞬息万变的应用创新、盈利模式创新过程中,他们又显得颇为保守。

复苏之路 扑朔迷离

种种迹象表明,西方电信设备巨头的复苏之路依然扑朔迷离。

经济衰退阴霾重重。近期以来,ICT行业内从分析师、投资者到企业CEO,都谈到经济衰退以及企业投资紧缩将带来的负面影响。S&P公司的分析师在谈到北电处境的时候就认为,如果整体经济形势继续低迷,北电想在2008年获得业绩增长是非常困难的。而爱立信公司CEO思文凯近日也公开表示:“展望2008年,移动基础设施市场仍将平缓,我们需要谨慎计划。我们将强化卓越运营,降低成本基础,以确保我们的竞争优势地位。”

但是项立刚还是认为,巨头的“复活”是肯定的,只是尚待时日。无论是诺西还是阿朗,都很强大。如果中国3G牌照发放,对于这些巨头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刺激。“中国市场之大,不可能华为和中兴独揽,加之国家之间的博弈,运营商在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平衡,都会给国外的电信巨头带来机会,3G商机必然会利益均沾。”

而王煜全的观点却相当激进。他认为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的2008年依然很难。而从更远些看,如果他们还抱残守缺、不转变思路,面向应用做战略调整和转型,“那么即使他们不会死掉,也会被大家忘掉。在下一波高潮来临的时候,必然是谷歌、微软等的天下。”

【如果他们还抱残守缺、不转变思路,面向应用做战略调整和转型,那么即使他们不会死掉,也会被大家忘掉。】

上一篇:CeBIT2008 褪去浮华 回归实用 下一篇:移动信息化标准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