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策略

时间:2022-03-24 12:08:58

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策略

一、引言

写作是表达思想的一个重要方式。无论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考纲,都对英语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现实的写作教学效果向来不尽如人意,“学生怵写,学了多年的英语还不会运用。”、“作文语不达意,逻辑混乱,老师怕改”等问题普遍存在。为改变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许多英语老师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探索了许多方法。笔者以“写长法”进行写作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写长法”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写长法的原理

写作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思维过程。这种写作思维过程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对写作主题基本的、不因语言差异而差异的逻辑思维;二是随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的语言思维,即所谓的汉语思维、英语思维等。写作的过程始终贯穿和交织着这两种思维。写长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尽量写长作文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中拓展写作的思维空间,活跃写作的思维活动和培养写作思维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首先要从写作兴趣、态度以及他们所具备的语言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等方面入手。

“写长法”把写作情感培养放在首位,要求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调动正面的情感因素,渐进地培养写作技能、策略等;在评价上突出“表扬和肯定”;在写作任务上 “以设计激发写作冲动的任务为教学重点,在一定的学习阶段,顺应外语学习规律,通过调节作文长度要求,逐步加大写作量,使学生在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中,冲破外语学习极限,由此增强学习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将外语知识加速打造成外语运用能力(王初明, 2005)。”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弄清“写长法”对写作情感、语言、技能、策略和思维的影响,及对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高一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实验前,两个班学生英语基础相当,由同一个老师教。两个班的人数分别为53人和52人,共计105人。

(三)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

在开展实验研究前,笔者根据《课标》写作目标要求和本研究目的,设计了一份《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情况调查问卷》(见附件1),内容涉及写作情感、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三个部分,共11个项目(情感第1-4项,技能第5-10项,策略第11项)。每个项目下设五个表示不同程度的选项,1-4项设A.没有 B.很小 C.较小 D. 较大 E.很大;5-11项设A.没有 B.很少 C.较少D.较常 E.经常。调查问卷应用于实验前后测,通过分析其数据,了解实验前后学生在写作情感、语言、技能、策略及思维等方面的变化。

2.书面表达能力检测

实验前和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均被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120词的命题作文。105篇作文由一位多年参与高考作文批改的老师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批改。

3.访谈

利用访谈的主观性、深入性、交互性,就调查问卷所涉及的问题和能力检测所出现的问题,对学生代表(每班6名,英语基础好、中、差各2名)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四、实验的实施

根据《课标》的写作要求,结合普通高中英语必修1-4模块的单元话题内容,笔者制定了一学年的写作教学进度表,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能力目标。同时,制定了教学流程。:

(一)写作教学进度表

(二)教学流程

1.写作指导。融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语篇中,提高理解能力;在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中,掌握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中,积累语言知识;在“读后讨论”活动中,拓宽思路空间,为写长作好充分的准备。布置习作任务作为阅读课的作业。

2.自评作文。要求学生在完成习作任务之后,对照五个阶段的能力目标和《“写长法”评价标准》(附件2),对习作进行评价;对自认为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给自己首次使用的表达法和自认为精彩的词句做记号。

3.师评。教师根据五个阶段的能力目标和《“写长法”评价标准》,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同时,在习作上划出正确的句子;收集好词、好句、好段和明显的错误,将它们制作成PPT,以备评赏课使用;选取一至两篇优秀习作印发给学生,供评赏课上集体评析使用。

4.习作评赏课。习作评赏课集汇报、展示、评赏为一体,设六个教学环节:教师简要介绍全班写作情况(内容涉及习作题目类型、内容、文章长度、写作技能、策略运用等);表扬与分析(借助PPT,展示亮点,分析典型错误);集体评析学生优秀习作(开展小组合作评价活动,组长组织活动并填写《优秀习作小组评价记录表》);小组长代表小组汇报集体评析优秀习作情况并说明评价理由;范文欣赏;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借鉴优秀习作和范文,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注意句子整合和文章的简洁)。

5.学生优秀习作展示。在班上设立“写长法”优秀习作展示专栏,将修改后的优秀习作进行展示。

五、结果分析

(一)数据分析

1.调查问卷

(1)情感因素

情感态度项目涉及四个内容,即对写作的看法、动机、态度和毅力。在实验前测的调查问卷中,两个班学生对四个项目的看法大体一致(见表1)。但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写作的情感态度发生明显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实验前,实验班选择“较大”和“很大”的是37.49%;实验后,选择“较大”和“很大”则是47.12%,比实验前高出9.63%,比对照班(实验后)高出7.02%。从细项微观上看,实验班实验后的“英语写作兴趣”变化更大,选择“较大”和“很大”的分别是34.62%和19.23%,比实验前高出15.39%和9.61%。对照班则无明显变化,实验后只比实验前高出大约二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写长法”对学生的写作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2)写作技能

5-10项涉及写作技能,内容包括审题、列纲、起草、语言组织、拓展思路、修改文章六个方面。调查(见表2)数据显示:实验前两个班超过80%的学生没有或不擅于应用写作技能。但实验后,情况发生转变。从整体上看,两个班的写作技能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班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高出对照班8.78%。从细项微观上看,实验班学生在第6项“规划文章结构,列出提纲”、第9项“拓展思路,写长文章”和第10项“修改文章”方面有明显的进步,这三题选择“很常”、“经常”的分别是59.61%、53.85%和75%,比实验前提高了48.11%、44.28%和38.46%。而对照班虽各细项比例平均值也有提高,但进步不是太明显,其第6、9、10项比实验班低了大约十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写长法”对写作技能的提高产生了促进的作用。

(3)写作策略

本实验的写作策略是指文章开篇、结尾、展开、衔接等策略(何少庆,2010)。从调查结果(见表3)上看,选“没有”、“很少”和“较少”的超过70%,选择“很常”的仅为17.31%,选择“经常”的,仅为11.54%,这说明学生日常写作中较少使用写作策略。经一学年的写作策略的学习与实践,实验班学生写作策略的运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后测中选“很常”和“经常”的比实验前测分别提高了14.77%和7.33%。而对照班选择“很常”和“经常”只比原来提高3.77%和1.88%。

2.书面表达能力检测

从实验前后的两次书面表达分档情况(见表4)上看,实验班实验后写作能力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班。以第一档为例,实验前,实验班比例平均值为28.85%,多对照班2.45%。实验后,其比例平均值降低至13.46%,比原先低了15.36%,比对照班低9.18%,这说明实验班实验后的第一档人数有明显的减少。实验班在第四档和第五档的零的突破以及卷面情况都充分说明了“写长法”的作用。

(二)访谈

访谈所得到的信息与问卷调查的结果和能力检测所反映的问题基本一致。实验班学生反映,自开展“写长法”实验以来,他们对写作越来越感兴趣,他们的语言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巩固,写作技能、写作策略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六、讨论

以上数据分析和访谈表明,“写长法”对学生的写作情感、语言、技能、策略应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确实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实验一学年,笔者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实验体会:

(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

情感因素是学生学习写作成败的关键。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一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二语习得中介语”现象,改变传统“有错必纠,有错必扣分”的写作评价观念,运用“写长法”的评价理念,对作文中不严重的错误,采取淡化的态度;对语误严重的,在不指名道姓的情况下,采取课堂集体评改的形式,使错误得到纠正。二是要让学生有成就感。要坚持表扬和肯定的激励评价,通过在习作上划出正确的句子(而不是划错误的句子)、在课堂上展示习作亮点、在班级设置“学生优秀习作展示栏”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我还会写更好”的写作动力。三是要激发写作兴趣。除要设计能激发写作冲动的任务为教学重点外,教师应加强写前的写作指导和知识储备,让学生思如泉涌,下笔快。

(二)要加强学生语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积累

语言是写作的工具,丰富写作语言,实现语言使用的自动化和准确性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了满足“写长法”大量的语言输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通过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从课本中积累语言知识;从课外的文章中摘抄好词佳句;从学生优秀习作和范文收集有用的表达。同时, 通过“写长法”训练,使学生的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文章结构、组织语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技能得到提高。

(三)要重视写作策略和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长法”强调“以量促质”,即先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以“量”取胜,而后讲求文章的“质”。从“量”到“质”这一写作过程,教师应激活学生写作思维在先,应该鼓励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积极拓展思维空间、活跃思维活动,尽量“写长”;在此基础上,逐渐理顺和处理母语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关系转换,逐渐灌输和训练写作策略的运用能力;在学生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时,适时规范“中介语”,提高文章开头、段落展开、段落过渡以及结尾的逻辑性,使文章朝着构思合理,表达恰当,衔接连贯,思维严密的方向发展。

七、结语

本实验表明,“写长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语言输出平台,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很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扩展了语言基础知识、增强了写作技能、写作策略和写作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写长法”是改善目前写作教学现状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王初明:《外语写长法》,《教学研究》2005 年第1期。

[3]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学促写》,《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第207-212页。

[4]何少庆:《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非智力因素培养之探索 下一篇:基辅课堂:中学英语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