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探究

时间:2022-03-21 01:26:16

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探究

【摘 要】分析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提出建设工学结合、校园企业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以及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型的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外实训基地

运行 管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85-03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越来越高的现实,要求中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以培养符合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通过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改革实践教学,促进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提高中职学校整体教学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实训基地分校外和校内两种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实习场地,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可以直接参加产品技术的生产过程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产学结合的训练场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必须依赖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完成。校外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达到提升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对学生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能力;校外实训基地是提供给学生从学生到企业人的转变一个适应期,一个适应环境的机会。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实训基地的运行制度的制定与管理,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能够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重要场所,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必不可少的,但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和利用效果不理想,如局限于学生课本上的理论实践的场地,与企事业实际工作环境有距离,通常采用的管理形式仍是封闭式的多,没有开放到与社会、企事业相关联。另外,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地和功能有限,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要真正缓解这个矛盾必须依靠校外实训基地来实现。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接受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对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有着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实现“零距离”对接或缩短工作适应期创造一定条件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少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通过在企业参与生产、建设、服务、生活等亲身体会现代企业文化、技术等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生产工艺、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对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用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职业素质培养、岗位角色转变的提高有着直接而有效的作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缩短了工作适应期,甚至达到实现“零距离”对接。

(三)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高学校办学实力。

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越来越高,促进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也让中职学校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教学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可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思学校的教育教学脱离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目标的严重性。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改革实践教学,把学校课堂带到企业、带到真实的实训场地去,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生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企业实践经验指导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等有效的教学改革,企业技术员与教师共同编写工学结合课程和校本教材,促进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人才,从而提高中职学校整体教学办学实力。

二、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事业界知名人士的相互沟通联系,按照统筹规划、互利互惠,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原则建设。基地建设方式主要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本文以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产教结合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为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工学结合,校园企业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化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校企合作这样的一种教学环节,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驱动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环境这种切合实际的教学资源,有效把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堂有机结合在全程教学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目的,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校方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引进与学校相关的企业,利用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支持,建立起适合学校进行实训的校内校外合体实训基地。例如:学校模具产品设计室(铭杰模具厂),设计室的建立,在对本学校本专业和专业群学生开放进行教师专业上课实训基地的同时,企业老板同时参与专业教学和引进新产品设计并进行加工成品出售。在加工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了真正工厂环境的锻炼,企业老板得到经营的收益,学校与企业体现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二)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型的实训基地

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1.充分发挥知名企业的合作效应。近年来,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一直把“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以工助学、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作为学校制度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大方向。学校共与海尔、美的、高达等十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以达共同发展和双赢的目的,其中与海尔集团、美的空调制冷集团、广东高达电子有限公司的合作成效尤为显著。2008年下半年开始,学校与海尔集团、美的空调制冷集团、广东高达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联合建立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提供教学服装和操作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合作培养适应企业的各种岗位的技术人员。

2.充分发挥体现校企文化的重要作用。认同企业文化,实现角色转换毕业学生要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化,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自己的价值观要同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行为规范要同企业的行为规范相一致,这是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提条件。

通过合作引进以上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学校就开始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与要求,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提供了保障。平时学校很注重加强学生企业文化的学习,通过深入企业文化定期把课堂教学搬进企业,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熟练了解企业、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确保了教学质量和满足了企业要求。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加强办学模式“2+1”中“1”的实施与管理。办学模式“2+1”中“1”是学生的实践实习要求时间,中职学校通常做法是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来完成。这种实习叫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技术人才以满足各种职业对熟练劳动力的需要为目的一种重要教学途径。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这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长,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低于1年,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安排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和提高顶岗实习效果是中职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

为充分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体现校企合作的运行与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近几年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对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工作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方面强调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的集中性,由学校统一安排到与学校签订有合作协议的大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另一个方面是把教学任务中规定的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分成两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在第五个学期实施,主要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以锻炼学生职业精神,体验企业生活,尽快适应社会为主的顶岗体验实习。第二阶段在第六个学期实施,主要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培养对口职业能力为主的顶岗实训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即可直接上岗就业,顶岗实习整个过程实现了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到专业技能对口实践的过度。在实训期间,学校管理与企事业管理密切配合,给学生在适应企业管理一个适应期,安排教师驻厂跟踪学生整个顶岗实习过程。

4.反思校企合作的效果,促进校外实训基地更健康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期间学生的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总结近几年来顶岗实习一线反馈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学生实习稳定性不高,学生中途有“逃跑”现象。实习时间太长和专业不对口是主要原因,作为学校一方,应该针对这些情况,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90后”学生多数是从小就没有参与过生产劳动,顶岗实习让他们突然走向企业,企业严格的管理和强度较大的劳动,会让他们难以适应,为期一年的实习时间对他们而言显得太长,往往有部分同学丧失信心,于是选择中途退出。现在,学校已经在这个方面作了改进,把实习时间改为分成两阶段实行,每一个阶段为半个学期,学生从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感觉到比较容易坚持。

至于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是许多中职学校遇到的一大难题。目前很多企业生产一线对专业性要求较低,学生到企业后经过短期培训一般都能胜任岗位工作,顶岗实习的专业不对口情况极其普遍,约占41%。从专业角度看,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市场上需求量大,对口实习与就业容易,其他专业要么用工量少,要么劳动强度过大,或者学生专业水平不够,很难大范围实现对口实习就业。在稳定性上,对口程度高的学生因感觉自己能学以致用,更易体验到成功感,找到专业发展的新方向,稳定率要高于非对口实习的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分阶段实习更加显示出了它的必要性。第一阶段组织学生主要到对专业性要求较低的企业生产一线实习,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刻苦耐劳、灵活应变的优良品质,以及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习工资待遇,解决了基本的生活费用,这是一种鼓舞和鞭策,它使学生不断自觉的加强自身素质, 也直接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第一阶段的实习结束之后,(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86页)学生体验到了工作的辛苦,了解到了社会需要怎么样的人才。带着这样的收获,让学生再回到学校参加技能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会更强,学习主动性也会更高,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这样,到最后一个学期(第六学期)再组织学生进行第二个阶段的对口专业的实习,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实习,社会适应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许多要求较严的企业对他们打开了大门,并且实习时间只是半年,这样学校安排学生对口专业实习降低了难度。顶岗实习中,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相关管理、技术等工作岗位的实习。这种真正的“在岗位上工作”的实习模式,切实营造了职业氛围,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使学生也真实的了解到了具体工作的内容、职责。在顶岗教师的指导下观摩学习进而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技术专业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职场上各种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学生实践多了,在技术方面更加自信,加强了独立从事生产的能力,工作起来更加积极主动认真,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习中熟悉企业管理模式、运作机制,深刻体验企业文化,树立管理意识,有利于缩短未来的就业磨合期。

总之,中职学校应努力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深化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校企之间稳定组织,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惠互赢的良性循环,加强学校渗透校企文化力度,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2]鲁亚云,梁婧,单东明.浅论高职院校汽车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2)

[3]叶翠安,吴志平.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冯美宇,温媛媛.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6(14)

【作者简介】黎玉梅(1974- ),女,广西桂平人,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政教处副主任,讲师,工程师。(责编 卢 雯)

上一篇:依托学校实训基地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三能”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