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风险及其控制

时间:2022-03-20 09:10:42

民间借贷风险及其控制

金融垄断导致我国民间借贷异常发达。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蕴含巨大风险。加强或减少管制,是治理民间借贷的方向性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则要基于对民间借贷风险的判断:如果认为民间借贷风险可控,则会选择减少管制;反之,则会趋向加强管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温州民间借贷的考察,着重分析了其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疏堵结合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民间借贷的特点及其作用民间借贷的界定

(一)民间借贷是公民之间及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在现代金融体制之下,民间借贷并没有消失,特别是在个私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商业银行贷款的重点是国企和政府项目,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只能求助于民间金融资本;另一方面,在通胀压力下,老百姓手中的闲钱缺乏有效保值增值渠道。两方面的需求共同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发育壮大。

(二) 民间借贷的特点

1 民间借贷的成本较低

民间借贷的生命力来自于交易成本优势。一个完全成熟的金融市场,其交易成本是相当低廉的。但是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为中小企业的违约、欺诈甚至是逃债创造了条件,增加了缔约的不确定性。这就加重了监管的负担,使监管费用剧增。虽然我国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并不高,但加上各种监管费用,综合成本并不低。

2 民间借贷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正规金融机构对于借贷双方的要求明显要比民间金融来得苛刻,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中间消耗。民间借贷主要发生在熟人之间,信息较为透明,节省了中间环节的资源消耗,比正规金融机构更灵活、高效。这一点正好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

3 民间借贷还有信用保障和还贷激励优势

民间借贷可以以个人或单位的声誉等无形财产作担保,人们日常的交往活动就能对交易进行持续有效监督。迫于社会交际圈的舆论压力,双方均会努力履约,进而大大降低了民间借贷违约的风险,使其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机制。

4 民间借贷具有高利率、高风险的特点

民间借贷利率高,风险也大。民间借贷合同很粗疏,甚至没有合同,也没有抵押和担保,这是一种建立在熟人关系基础上的“人的信用”,不是“商业信用”和“法律信用”,一旦出现问题,被损害的往往是最为亲近的亲属和紧密朋友圈。

5 民间借贷的规模具有很强的弹性

民间借贷的规模具有弹性,与经济冷热直接有关。在经济平稳发展时期,民间借贷趋于平稳,利率相对合理。经济转热时,民间借贷日趋活跃,利率逐渐提高。经济过热时,民间投资活跃,民间借贷利率迅速提高。此时,由于民间借贷与银行贷款之间存在巨大的利差,银行资金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民间借贷市场,使其规模极速膨胀,这是民间借贷危机发生前的极度疯狂时期。

6 民间借贷具有区域性

当前民间借贷逐渐摆脱了熟人束缚,借贷范围不断扩大。但仍然以熟人为基础,因此具有区域性。2011年以来各地发生的民间借贷风波也是如此,一般都发生在个私经济发达的地区,而且不同地区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从个案来看,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7 民间借贷的活跃程度与当地个体私营经济的繁荣有直接关系

在个私经济发达的地区,资金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民间借贷活跃。温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温州实际上是一个商贸城市,个私经济发达,大量温州商人散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寻找商机,一旦找到了好的项目,他们就会回温州融资,促成了温州民间金融资本市场的高度发达。

(三)民间借贷的法律性质分析

1 民间借贷涉及三种性质不同的法律行为

当前民间借贷在法律上有三种性质的区分:一是合法的民事行为,受民法调整;二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属金融秩序犯罪,最高刑十年以下;三是集资诈骗罪。属于财产性犯罪,占有他人财产,可以判死刑。这三种法律性质截然不同行为,在实践中很难区分,并且容易引发各种争议。

2 高利贷并不是违法和犯罪行为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高利贷并不违法,更谈不上是犯罪。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中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在银行基准利息4倍以下受法律保护。超出4倍,如果借贷双方自愿履行,也是有效的。但如果寻求法律帮助,则不予支持。这个规定十分巧妙,既没有认定高利贷是违法的,又对最高利率进行了限制,在实践中很有用。

二、民间借货的风险分析

民间借贷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风险,甚至会引发局部的金融危机和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民间借贷的风险是多方面的:

(一)民间借贷交易风险分析

1 民间借贷为金融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实践中,由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它的活动都是在不公开的状况下进行的,这就为不法分子进行金融诈骗提供了方便。

2 民间借贷缺乏风险控制,盲目投资容易造成血本无归

民间借贷虽具灵活方便特点,但带有盲目性,风险系数极大。一旦投资失败,便在借贷双方和存款者之间产生连锁反应,对社会稳定造成破坏。

3 民间借贷过于粗疏,容易导致大宗交易失败

民间借贷参与者经营管理能力差,没有严密的财会、簿记制度,一旦大宗金融交易失败,便会对金融市场、生产和流通领域造成巨大冲击。

4 民间借贷一般没有抵押和担保,发生纠纷很难解决

民间借贷手续过于简便,一不考虑资信,二无财产担保,每每纠纷发生无法解决。而且有些借贷已脱离了生产流通领域,一些人专门进行高利贷活动,干扰了金融市场。

5 民间借贷的新发展,导致民间借贷风险剧增

传统民间借贷在亲戚朋友等关系密切的人之间进行,数额少,利息低,风险小。当前民间借贷市场出现了资金“掮客”,借贷超出了熟人社会的范畴,数额巨大。同时,投资项目也不再局限于本地,外地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使得传统的监管方式失去了作用。这些外地投资一旦亏损,投资人往往向出资人隐瞒实情,甚至再次借贷,进行下一个投资以抵补亏空,一旦资金周转不过来,就会彻底崩盘,血本无归。

(二)民间借贷的社会风险分析

1 区域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会引起当地社会的不稳定

由于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程序,而且资金使用不透明,一旦发生坏账,就容易引发老板跑路、暴力讨债以及各种,破坏社会和谐。

2 区域民间借贷危机的发生,会阻碍地方经济的正常发展

区域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但会对当地的社会和谐构成重大挑战,也会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众多企业因深陷民间借贷危机而不能正常生产经营,社会购买力下降,经济萧条。

(三)民间借贷的司法风险分析

1 民间借贷法律性质的不确定性,影响司法公正

我国民间借贷行为,涉及三种法律性质区分:合法民事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但这三种性质不同的法律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在民间借贷危机刚刚爆发时,政府倾向于重判,以取得杀一儆百的效果。如果民间借贷危机持续爆发,则政府则会选择重组、破产清算等民事手段解决,因为其危害性最小。但这样的处理往往充满争议,也有悖于正义原则。比如,同样是数额巨大的民间借贷,如果当地政府主张重组,并且重组成功,出逃的老板不但无罪,甚至可能成为英雄式人物。但如果政府认定是非法集资,就可以处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认定是集资诈骗,则可以处死刑。

2 民间借贷定性的不确定性,还会引发司法腐败

由于民间借贷案件定性的不确定性,致使案件的处理存在寻租空间。这就增加了政府官员的腐败风险。而腐败必然引发公众不满,增加政府对民间借贷案件的处理难度。

(四)民间借贷政策风险分析

1 关上一扇充满阳光的大门,必然打开一扇黑暗之门

2011年以来温州发生的民间信贷危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这是任何监管者都不愿意看到的。而这种状况的发生,与政策失误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商品经济繁荣,民间借贷活跃。早在80年代初期,温州就开始试行浮动利率,并开设私人钱庄。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在金融自由方面没有向前迈出关键步伐。相反,以金融安全为由,我们取消了浮动利率的试点,收回了私人钱庄的牌照。金融业的垄断经营使融资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这就为不受监管的民间借贷的大繁荣提供了条件。我们的政策在关上一扇充满阳光的大门时,必然打开一扇黑暗之门。

2 对民间借贷利率作强制性规定只能适得其反

由于民间借贷容易出问题,有人主张对借贷利率作强制性规定,严厉打击高利贷。但这样做,一方面限制了经济自由权利,会导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严格的管制措施,只会使民间借贷更为隐蔽,更难监控。

3 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真正原因在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

2011年以来温州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从表面来看,是因为民间金融资本过分热衷于“炒作”引起的。其实是由于温州制造业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陷入困境,投资逐渐减少,从而导致产业空心化引起的。认识到这点很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明白工作重心始终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金融改革主要起辅助作用。

(五)金融改革路径选择的风险

金融改革是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重要手段,但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至关重要。金融改革的方案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简单化。如果金融改革方案太过烦琐,则会增加监管难度,甚至使监管失效。金融本来就是高风险行业。因此,应当允许、容忍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存在。既要高效率,又要没有风险,这样的金融改革方案恐怕是不存在的。

三、民间借贷风险控制

(一)加强教育,提高民间借贷参与者素质

1 提高借贷参与者的风险意识

民间借贷市场本质上是独立自由的。民间借贷风险的控制,应由政府、借贷参与者共同自律推进。政府主要起引导作用,创立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比如对暴力讨债严厉打击,对法院判决及时有效地执行等等,促进民间借贷双方树立规则意识。而借贷参与者则需要从一次次的民间借贷事件中吸取教训,提高风险意识,利用担保和抵押等手段降低风险。

2 强化借贷参与者契约意识

民间借贷本质上是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一种契约,应当符合契约精神:所有的收益和风险都应通过合同事先约定,出现纠纷时通过正当的程序解决。而当前一些借贷参与者缺乏现代法律意识,一旦出现纠纷,就采取暴力讨债等措施,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

(一)明确民间借贷的身份

1 将民间借贷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一直没有给民间借贷一个明确的身份和地位,更没有将其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与其任由它暗流汹涌,不如将其直接纳入统一金融监管的范畴,进行引导和规范。比如通过立法,允许个人放贷,并发给许可证,这样就可以有效管理。

2 进行专门监管

民间借贷不同于银行的经营活动,在监管方式、方法上有着显著不同。对民间借贷必须进行专门的监测,定期采集民间借贷活动的有关数据,及时掌握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利率水平、交易对象等变动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3 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民间借贷的数额越来越大,风险增加,有必要要求企业按照规定披露财务状况、资金用途、效益等情况,让贷款人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判断能力。

(三)治理高利贷

民间借贷利率是平等主体之间在自愿基础上约定的,这是经济自由的表现,应当认定合法有效。但也有一些高利贷行为是有害的,必须予以打击。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赌场高利贷和暴力讨债这些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放贷行为。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来,不少老板或跑路或自杀,背后都有暴力讨债的影子。暴力讨债与现代法制精神相违背,必须杜绝。同时,打击暴力讨债,也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就是让放贷者把民间借贷的风险控制从放贷后通过暴力手段化解,转化为放贷前通过设定抵押、担保等方式控制好借贷风险。迫使他们在放贷的时候更加谨小慎微。这对净化民间借贷市场大有好处,或许可以使民间借贷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此外,今后如果允许个人放贷,应当拒绝给有黑社会背景或犯过罪的人颁发放贷许可。而且在经营过程中,一旦涉及暴力讨债或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立即吊销其放贷许可。这样既可以发挥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又可避免其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四)均衡借贷双方以及政府的责任

当前,我国出于打击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犯罪的目的,一味地加重借款方的责任。其实,在民间借贷活动中,政府和贷款方的责任也不能忽视。

1 在民间借贷中,受害者并非全是无辜的

在解放初和计划经济时代,打击高利贷犯罪,是打击出借方“放高利贷”者,保护借债付息者利益,废止高利贷。现在我们倒过来,保护高利贷者,重判打击借债付息者。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种矫枉过正。对借债方进行重判,甚至动辄极刑,对维护正常的民间金融秩序并没有好处。反而会使放贷者更加依赖政府,他们会把政府严厉处罚借债方看作是对借贷活动的一种担保,会更加肆无忌惮从事高利贷活动。相反,如果政府更多在民事法律框架内解决这类案件,通过重组或破产清算来解决问题,反而会培养出理性的投资者。

2 政府对民间借贷危机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责任

政府对民间借贷危机发生的责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宏观调控失当。国家货币投放和收缩频繁使民企生存环境受到冲击。二是政府对民间金融风险缺乏预警和防范。

(五)加大银行对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管责任

民间借贷泛滥,很多钱是从银行流入的。由于银行有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在民间借贷危机发生时,不但没有损失,甚至还赚了大钱。而“二传手”:大量个人和中小企业倒了大霉。但银行赚的钱并非很干净、毫无争议。在经济过热时,银行不断提升利率、增加各种贷款费用,却唯独放弃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管。事实上,银行对贷款资金流向非生产性领域是完全清楚的,只是装糊涂而已。国家赋予银行垄断地位,是希望它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但在丰厚的利润之前,银行业只想独享利润,不愿意承担其社会责任。因此,一味地重惩民间借贷,还不如加重银行的监管责任,这样更有效。

(六)保持政策稳定,避免经济忽冷忽热

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具有滞后性,它往往爆发于经济衰退期,但祸根却在经济过热时早就埋下。比如,2008为了刺激经济,政府投放了大量货币,直接导致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投资热潮。在这波投资高潮中,温州人四处出击,特别是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几乎完全忽视了市场风险。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房地产业,致使新一轮调控措施出台后,这些资金被深深套牢,从而导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全面爆发。

(七)打破金融垄断,使金融业充分竞争,减少民间借贷生存空间

金融垄断使融资成本上升,这就为民间借贷提供了活动空间,促使大量的民间金融资本在体制外运行,有如脱缰的野马。因此,金融改革,就是要打破金融垄断,不但要降低银行设定标准,允许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还应当允许小银行做大做强。只有让金融业充分竞争,才能降低融资成本,才会使民间借贷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从而真正有效地化解民间借贷的危机。相反,任何不以打破金融垄断为目的的金融改革,看起来很热闹,花样百出,但当下一次民间借贷危机来临时,我们才会发现一切都是徒劳的。

(八)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打破垄断

我国当前许多重大领域没有对民间开放,日益膨胀的民间资本为了追逐高利润,转向短期炒作,最终使民间借贷的风险越聚越大。这不但对发展地方经济不利,对社会稳定也构成威胁。因此,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引导民间资本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十分紧迫。

(九)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1 严格限制集资诈骗和非法集资罪的使用范围

如果不是纯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集资,不能因为企业经营不善或投资失败还不了钱就认定是集资诈骗罪。另外,要降低门槛,给中小企业更多的直接融资权力,不要动辄以非法集资罪的罪名给予打击。

2 加强司法机关内部的控制,保障司法公正

要建立廉洁高效的司法制度,通过司法公正来化解民间借贷的危机。

参考文献:

[1]洪振快,温州民间金融60年:呼唤金融制度深层变革[N],新京报,2011-10-15

[2]王一鹏,民间借贷危机下对温州产业空心化的思考[J],经济师,2012,(7)

[3]梁亚,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探源田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3)

作者简介:林孝暖(1970-),男,浙江平阳人,讲师,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上一篇:PBL教学法在护生临床实习操作技能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