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需要标准

时间:2022-03-20 04:31:40

中药现代化需要标准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6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当前生物药物、天然药物和中药产业是21 世纪具有发展空间的高增值产业, 传统中医药已进入到崭新的阶段。目前全球中成药贸易额在400 亿美元以上, 并且仍在以10% 的速度递增。但市场被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瓜分, 其中中国仅占5% 左右的份额, 其余是在国内市场消化。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 年上半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为1145 亿美元, 同比增长41.05% , 占中药类商品出口总额的36180% ,主要集中在国际上的热销商品, 如绿茶、黄花蒿、芦荟、银杏叶等的提取物(实际上属于加工类产品) , 主要销往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和德国, 所占比重达67.96%。而2005 年上半年中药类的商品出口, 中药材占46.91% , 而中成药仅占17.01% , 同比下降了0.71% [1]。

1 我国中药现代化现状

在现在的我国经济条件下,按照目前国外制药企业在化学药物研发中动辄十几亿的资金,长达12年研究周期的药物研究模式在是不可行,也是没有必要。中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验证,药效与安全性毋庸置疑。所以目前将中药的药效、安全性、质量可控性、药物作用的机理进行现代化的研究、阐述显得尤为必要,也是一种可行之路。目前我国研发比较成功的药物青蒿素、三氧化二砷都是典型的代表。

我国中药行业近些年取得的成绩显著,但是创新发展仍然不够,低水平重复是主要问题之一。从1985 年开始,我国共申报中药新药22094 种,而真正属于新方新药的只有14.7% ,大部分是仿制药和改变剂型的药物。从2004 年开始,申报新药数目高速增长,仅2006 年申报新药总数就达到了7000 多种,平均每天申报19 个新药,申报的新药之多,批准的速度之快史无前例;我国药物生产企业有4378 家,而美国只有1470 家,我国的制药企业多而小,水平低。而低水平重复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如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冲击市场;安全性、有效性下降;市场混乱,药价紧张;侵权合法化,导致专利及新药保护失效,打击创新的积极性等[2]。

2 中药现代化需要标准

那如何实现中药现代化,我们需要一套标准。美国的药品管理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批准了德国植物药公司VeregenTM(NDA21-92)的新药申请[3]。FDA药品审评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DER)于2006年新批准的18个新分子实体(New Molecular Entity,NME)药物中,VeregenTM位列其一。这是FDA自2004年6月实施新的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Food,Drug and Cosmetic Act,FDCA)以来,首次批准一个化学成分并未全部清楚的混合物当作新分子实体药物上市,也是FDA自2004年6月15日正式实施《植物药研制指南》以来批准的第一个植物药制剂。正如植物药物专家、FDA 的前官员,医学博士弗雷迪•安•霍夫曼所评介: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这一批准证明FDA不仅仅把植物作为食品和食物补充剂,而同样可作药物使用。这为一个新药行业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4]。

一个化学成分并未全部清楚的混合物当作新分子实体药物上市,对于目前我国中药研究是一个启发,也是可以可以作为借鉴的。但《植物药研制指南》 中我们可以看到:①I、Ⅱ期临床前研究的技术要求比较宽松,Ⅲ期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需要按GLP标准进行全面的毒理研究,从长期毒性到毒代动力学、三致和特殊毒理,内容包括很广,难度确实较大,其要求基本与化学药物相同。②技术要求比较灵活,鉴于植物药的有效性和区别于化学药物的不同特点,FDA在制定相关要求时也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比如植物药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活性成分不完全清楚,针对此点,植物药的CMC 要求就比较灵活,如不一定要确定活性成分,定性定量鉴别可以采用指纹图谱或生物检测方法。③复方制剂的研究仍然受到约束,目前FDA将单一植物的多个药用部位组成的制剂、多种植物组成的制剂按化学药物的复方制剂对待,也就是说他们需要证明制剂中每一种成分或有效部位具有什么药效,这大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5]。

由此,安全性、成分可控性、药效是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现代化,走向国际的关键,也是目前首要、必须的工作。

安全性的问题,加强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开展有毒中药、常用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基础研究和中药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用准确可靠、科学客观的数据阐述中药的毒副作用,是中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一五”期间、2008年“973”重大专项中的重要攻关内容。目前中药毒理学主要偏重于定性的毒性评价和病理描述,对阐明药物的毒性发生机制、毒副作用在服药者中发生率的个体差异,对如何在中草药开发、注册需要的试验研究、销售及毒副作用监测过程中发挥中草药毒理学的主动作用等方面研究不多;对有毒中药、中药中有毒成分及其含量问题和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深度不够;对中药或方剂的毒性与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对制备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研究形式化倾向;尤其是缺乏评价中药毒性级别的客观实验数据和对中药安全性的评价重视不足,有毒中药所特有的减毒增效限量标准和作用机理未能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6]。

成分可控性,近10年来, 对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中最热门的话题是全息色谱图像或指纹图谱, 包括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X 射线衍射以及DNA 指纹图谱等。这些指纹图谱的共同点是所测的样品都是混合物, 而不是纯品, 可以说这种方法仅仅是众多测定方法中的一种, 不是唯一的检测手段[7]。近代超速液相色谱(UPLC)和高效薄层色谱(HPTLC)是一种强有力的、可靠的分析技术, 已经广泛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3 中药现代化前景

中医药的现代化,有点像是“鸡尾酒”与“苹果梨”,它们都是一种文化上的兼并、融合,但很显然境界有别。前者是形合,如阿斯匹林加白虎汤;后者是神合 ,“小夹板骨折固定法”,讲的是动静结合,机理上已融为一体。对未来世纪与未来世界而言“苹果梨”的意义更具现代性。中国具有传统医药及植物资源的优势, 应该在国际中药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才不愧是中药大国, 突破口在于中药现代化, 这也是必然趋势。也只有现代化中药才能走向世界, 被国际社会所接纳, 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方圣鼎, 陈仁通, 韦璧瑜.中草药,中药现代化的思考 2007,38 (5):641

[2] 李连达.中药新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8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 2008

[3]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DER New molecular Entity (NME) Drug and New Biologic Approvals in Calendar Year 2006[EB/OL].www.fda.gov/cder/rdmt/internetNME06.htm.2006-12-31

[4] 李艳.茶多酚第一个成为美国处方药的中草药[N] 科技日报,2007-12-1

[5] 周华,刘良.美国植物药研制指南简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4) 300

[6] 笪红远.中药毒理学研究进展,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 21 (6) 88-89

[7]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 drug products [J].Federal Register, 2000, 65 (156) : 492471

作者单位:518036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上一篇:叶天士冲气上逆证治浅析 下一篇:针刺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