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3-20 12:36:33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 要:首先介绍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内涵及当代高校德育面临的状况, 其次提出了加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本文建立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深层次联系。最后总结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3-0008-02

先秦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的,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理论取向是现世的关怀;它主张仁政,强调“德治”;重视人生的价值,强调人格的独立;追求“中庸之道”。这些理论奠定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而后,孟子、荀子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又从不同角度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并提出了较为全面而且更加理论化的道德教育思想[1]。就先秦儒学总体发展而言,它所建立的教育思想体系,较之先秦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更系统、更全面。[2]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它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有些光辉的思想已经构成了我们的民族之魂。因而积极探索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在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中的有利因素,对促进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有重大意义。

一、当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状况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国际上看,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加快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大学生面临着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的极大考验;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德育工作在目标、任务、途径等方面必然要做出不同于“精英教育”的深刻变革[3]。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0月份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表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也说明了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迫切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在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4]。在高校思想政冶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首先应注重道德教育;忽视道德教育,将会使社会道德状况日趋恶化,最终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当今时代,由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带来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传播方式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本文拟就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简要探讨。

二、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1.先秦儒家伦理教育思想有助于高校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德育原则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提倡道德修养,重视礼义和人伦关系,儒家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仁”,它是由孔子最先提出的。“仁”既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仁的含义比较广泛,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爱人”,就是要关心、爱护他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都是提倡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2]。先秦儒家的“仁爱”思想在高校德育中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在高校,德育的对象是青年学生,他们和德育工作者一样,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理所应当把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作为德育的重要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受教育者,靠真理去说服学生,靠情感去打动学生,靠示范去带动学生,切勿以势凌人,以权压人,以利诱人。不仅要在教育者的角度做工作,还要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想问题,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要实实在在地给受教育者予以帮助、指导,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先秦儒家人生价值观、理想人格思想,有助于高校培养大学生理想人格,全面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儒家重视内圣和外王,即人的改造和社会的改造,内圣和外王是儒者所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5]。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借鉴意义。在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个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开始盛行。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杠杆发展生产力的经济体制,要求追逐利益最大化,创造利润的多少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于是“见利忘义”等不正常现象频频出现,以致社会上产生了信任危机[4]。这些因素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用传统的价值标准来衡量现代人,应在尊重个人利益、承认个人利益合理性的前提下倡导社会大义,以形成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理念。当代大学生应注重内心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生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事业作贡献。

先秦儒家自古极重人格,重视“人禽之别”。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思想人格,如圣人、君子、志士、贤人、善人等。孔子认为学须立志,要求弟子们要“志于学”,“志于仁”,“志于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作为人前进的动力。孔子主张仁智并重,“未知,焉得仁”,意即如果没有知识,怎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模式还具有敢于负责、乐于奉献的内容。《论语・宪问》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2]通过自己修养为他人和众的利益服务,不以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和大众的利益。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尤为重要。如何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是工作的一个重点。首先要帮助大学生确立志向,塑造“理想的自我”,鼓励他们按照理想自我设计并努力奋斗。其次要注重德智的协调发展,避免“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再次要培养学生敢于负责、勇于奉献的精神,处理好需要与克制的矛盾、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优化其人格行为,使其形成完善的人格。

3.先秦儒家丰富的道德教育方法,有助于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

先秦儒家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受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孔子认为对教育对象,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这一点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有启发,每位学生都有其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应依其特点进行教育,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武断方式。

先秦儒家主张教育要寓情于理,即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感情投入,并为之创造健康向上的外部环境,会产生一种常规教育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边交流,除了晓之以理外,还要动之以情,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先秦儒家提出“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施教者更应注重其自身修为,在言行、举止、思想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先秦儒家学者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这对当代的终身教育思想具有奠基作用。大学生要树立接受终身教育的信念,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4.“克己内省、学思结合”―先秦儒家德育修养核心,有助于高校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

孔子十分重视自我修身,他提出了“克己内省”、“学思结合”等道德修养的方法,他认为道德修养的核心是要达到使自己的内心世界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规范。[2]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重视他律教育,忽视自我教育。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他们已经具有了独立思考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但是,在目前的道德教育中对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现代德育应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亲密友爱的关系,我们今天要提倡的自我教育法就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地进取心,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而自觉地转化思想和控制行为的方法。 [3]这实际上就是孔子的道德修养方法在当代的新的阐述和发展。

5.先秦儒家重视道德的实践性,强调知行合一对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以道德标准的灌输为主,道德实践方面比较少,使道德标准无法内化为学生道德行为,致使德育效率不高。先秦儒家道德教育十分注重道德实践,知行合一,提高道德修养,既要在认识上弄清道理,又要在行为上身体力行。知行不一,就不能把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品质,不能用内化了的道德准则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就不能称之为“有道德”。道德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阶段:“教”是学习道德要求,“育”是培育养成,将道德准则内化为道德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要实现这种转化,外在教育是个重要条件,关键在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既不是那种与实践相脱离的“闭门思过”,也不是把道德规范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而是创设平台,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道德专题研究,参加公益活动等。在实践中提高道德认识,增进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高道德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能力[5]。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丰富而广阔,其他的诸如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家齐而后国治”;提倡“修身为本”的立志教育;注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环境教育等等至今还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尽力去挖掘其中的精华为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所用,以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并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参考文献:

[1]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198-204.

[2]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道德修养卷.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5.184

[3]张鸿燕.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及其现代价值.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6

[4]廖晓衡,付小容.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4):138.

[5]李霞.儒家人道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中国哲学,1998,(1).

上一篇: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及解决途径 下一篇:浅谈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