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记随笔”耐品味

时间:2022-03-19 08:16:01

开卷阅读,便如获至宝;独坐迷醉,常会心傻笑;一气读完,仍余味无穷……几十年来,我幸遇这样的书籍不是很多,牛青坡先生新近出版的《书生独白》是其中之一。我从这位"书生"的"独白"里,津津有味地获得了这样的美感享受。

编辑,是老牛的"本岗"--他数十年为人作嫁,现如今已两鬓染霜;

作家,是老牛的"业余"--他把别人彻夜打牌往脸上挣纸条贴的工夫,全用到品味人生、笔耕墨耘的"爬格子"上了。

值得羡慕的是,他的"业余"极富成就--成了位极富个性、极富特色的作家。尤其是他的随笔,堪称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独具魅力。

这个"独"字,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是复合性,或曰"杂交"。

--收入《书生独白》一书的诸多篇什,既可称作散文性的随笔,又可称作随笔性的杂文,也可称作杂文性的散文。老牛不仅善于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庄于谐,而且将散文、随笔、杂文进行有机的糅合、融会、嫁接和杂交,独成一体,往往看是轻松而幽默的叙事,却内蕴真挚而苦涩的抒情,细品又是极耐琢磨和深思的哲理。犹如将水泥、大沙、钢筋混合后能构建成一曲曲凝固的音乐一样,他将叙事、抒情、阐理自然而巧妙地融合,形成了一篇篇妙趣横生、有鲜明个性和"混血"特色的"牛记随笔"。他这种整法,不能说不是一种创造。文无定格,不必拘泥于一体一式,自古亦然。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从体裁上讲,算散文?算随笔?算杂文?我看也属"杂交",或称"混血"。所以,《文心雕龙》的"通变篇"说:"变则可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老牛的这种创造精神,令我起敬!

二是真实性,或曰"情真"。

--读老牛的文章,像听他直白聊天,很少引经据典,更不堆经砌典、故吊书带。其字里行间,所叙所议,道道地地的敞开肺腑,情真意切,实话实说。我和他多年同事,天天在一个院里上班,深知他文中作为典型"取类"的诸人诸事,乃至故事段子,个个实例,几乎都取自身边,来之生活,几乎都有名有姓,甚至剔不出一词一语的虚假和杜撰,通篇往往达到了裸的真实!因而让人感到淋漓,觉得痛快!尤其是"老牛"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事体,诸如年近半百考外语呀,千里驱车去求画呀,妻在农村"一头沉"呀,退居"二线"慨叹多呀等等,所描述和抒发的那种苦涩、尴尬、矛盾的无奈心境,是一位处级"书生"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特定而真实的感情和感受。当然,这里的真实、真情,是经过作家选择、提炼、概括和艺术化了的真实和真情。生活中的人和事多得很,能够信手拈来天衣无缝地融入文章,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这需要本事,老牛有这种本事。

三是自嘲性,或曰"自剖"。

--老牛的文章几乎篇篇都敢于并乐于把自己摆进去,落笔"本人",开口"老牛",或者"鄙人"……他不仅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且把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个类型,勇于自我嘲弄,敢于自我解剖,甚至自己故出自己的"洋相",自己大胆揭露自己的"短处",自己率意嘲弄自己的"丑相",使得文章倍增亲切,格外率真,情味无限。我以为,他在书中说的"老牛",不能确认仅指老牛自己,而是代表了社会一个层面的一群"牛",即一群"处级"的文化人。他敢于拿自己"开刀"、"开涮",在客观上则荡出了一种更加深刻的批判力量。他那篇《笑声中的倒退》是写大款养"小蜜"的,笔锋所到,入木三分。心想:在这篇随笔里,老牛不会再把自己摆进去了吧,不!他在结尾处写道:"老牛是一个男性公民。有人会曰:你个老家伙没钱,穷光蛋,坐在办公室内,铺着公家的稿纸,用着公家的笔墨批判别人。你真有钱,也不一定会如何呢?在下可以郑重宣告:第一,老牛不会有钱,这一辈子永远阔气不起来。第二,真正有钱了,也不会玩这种花花事儿。原因何在?毕竟受过党多年教育,素质还不算太低。如果真像他们那样作孽,首先欢迎诸位开展批判,而后撂到劳改农场,去洗刷灵魂也就是了。"说得由衷,也合情理。

四是趣味性,或曰"幽默"。

--老牛有天生的幽默。平时朋友聚会,他一开口便能让满座笑得东倒西歪,闪腰岔气。文如其人。读他的文章,时常会忍俊不禁,独自捧腹。善于运用极其诙谐生动的语言,将嘲弄和赞颂、疼爱和责备、同情和谴责、怜惜和厌恶等相互冲撞,将理性作故意的倒错,从而含蓄而率真地表达出对美的赞赏和对丑的批判,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幽默艺术。幽默是富有智慧、思维敏捷、性格洒脱的表现。当然,幽默不是轻佻滑稽,更不是油嘴滑舌。《书生独白》中的多数篇章,除了让你在妙趣横生中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道德作理性思考外,更多时候是引发你对人生况味特别是那种苦涩况味的品尝和思考。我深信幽默和诙谐是天生的。我深感痛苦的是,我可能一辈子学不到老牛的那种幽默和诙谐,因为我不具备那种基因。

上一篇:汤修慧与《京报》 下一篇:意深 言美 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