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矽晶:及时止损投新获利

时间:2022-03-18 06:18:57

不断蔓延的欧债危机令欧洲银行收紧了太阳能行业的贷款,导致我国光伏企业的订单不断下滑,而欧美政府开始以政府补贴和低成本倾销为名,对我国的光伏产业进行反倾销调查。2012年下半年,因为表现不佳,在纽交所上市的我国光伏企业——大全新能源、尚德电力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晶澳太阳能均已接到退市警告。曾经倍受关注的明星产业一时间愁云惨淡。

然而,正如冬天也会有阳光一样,光伏企业并非都陷于危境之中。台湾的中美矽晶就因为企业能审时度势、及时投入新产业,在2012年9月即扭亏为盈。

将剩余产能转为成长动能2010年7月,光伏产业正处最高峰,中美矽晶的太阳能晶片厂二厂建成,产能可高达800MW万瓦,但中美矽晶的董事长卢明光却决定只安装足够生产500MW万瓦的设备。当时,正值市场缺货、订单不断,其他厂家巴不得扩大规模和产能以应付源源不断的订单。卢明光这种把订单送给对手的做法让企业所有人都感到不解,明明有市场,为什么不做足那300MW万瓦?

卢明光有自己的思考:“我要看市场的变化,来决定扩厂的速度”。他给自己的企业算了笔账:安装800MW万瓦的设备,企业的营业额会提升120%,装500MW万瓦的设备,企业的营业额则会提升80%。卢明光觉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增长80%已经是非常好了,否则2011年的成长从哪来?”

另外,他考虑到,尽管光伏产业已经大热了几年,但接下来的市场需求是否能持续火热却并不能确定。所以,他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市场,有计划地将剩余的产能,作为来年第一、二季的成长动能。

审时度势、及时停损

2010年底,太阳能产品价格突然大跌,印证了卢明光当时的谨慎做法是对的。但到2011年2月,产品价格开始反弹。竞争对手看到形势一片大好,又开始开建新厂、扩大产能。而谨慎的卢明光却被人视为思想保守,更有媒体取笑卢明光的行为将断送中美矽晶台湾第一大的光伏企业的地位。

面对冷嘲热讽,卢明光回应一句“不能用估计的产能和现在的价格,来预测明年的获利能力。”

同时,卢明光也开始购买新的设备,却不料到4月,太阳能价格又急转直下。他立即通知供应商“机器不要来了”,当时正是光伏企业极力扩张期,供应商也不愁销路。最终,除了一台已经送到的机器无法退还外,其他机器的订单都取消了。

而这一次的下跌不像上次那样短暂,由于早期的疯狂扩张,使整个光伏产业产能严重扩散,再加上国际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整个行业都陷入了延绵的冬季。

之前揶揄卢明光胆小守旧的人开始明白他决策的重要性。

当问到卢明光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停损选择时,卢明光这样回答:“我看到的数字,业界都看得到,差别只在于是否‘转’得过来。”卢明光认为,当经营顺利时,许多经理人会因为自恃“人定胜天”而误判市场警讯,以为只要技术与成本控制得好,客户就会买单。然而,“在不景气的时间,看的不是‘扭转’的能力,而是‘应变的能力’”。他认为,最佳的避险措施不是硬拼,而是对市场谦虚。

大胆转投新事业

作为台湾最大、全球第六的晶圆材料厂,中美矽晶的太阳能产品曾占其营收的70%以上。而近年来,卢明光开始大幅度地转移企业的重心,卢明光非常认可杰弗里·摩尔的观点:企业一定要大胆做“不对称的投资”,将资源大量投放在并购、或是研发新领域,而不是核心事业上,才能将企业拉上新的成长轨迹。

于是,在2008年,中美矽晶并购了美国的GlobiTech,取得6寸与8寸的半导体磊晶制造技术。2012年,又并购了全球第六大的日本半导体晶圆厂——科伦发材料。

卢明光将资金大量地投入半导体并购,在短短几年里,将中美矽晶扭转为半导体占整个营收的84%,大幅降低了全球光伏产业重创对企业带来的影响。而中美矽晶下半年的扭亏为盈,也正是企业半导体产品所带来的。

上一篇:以“明道”破边界、赢分享 下一篇:唐骏:电商玩价格战早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