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3-18 01:47:09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有政府引导、行业参与、企业与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也是试行现代学徒制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行,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80-03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结合,是在政府引导下,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交替、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解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才能稳步推进。

一、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模式改革现状

(一)校企合作难,深度合作更难

学校需要找到好的合作企业,才能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良好条件,而许多企业怕影响生产,不愿提供工学结合岗位,所以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很难。泗阳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泗阳中专校)作为宿迁地区以工科为主的综合类中等职业学校,有些专业很难找到良好的合作企业,有的企业学校与其合作也只是形式上的协作,难以深入。

(二)时间安排难,岗位合适更难

工学结合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而企业是按计划生产的,很难提供学生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校企合作时间不稳定,难以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阶段性的。这种合作在短期内难以衡量学生的劳动为企业创造的收益,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生自身也因顶岗实习时间短,对实习的工种、工序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其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就业能力的提高等均受到一定限制。

(三)专业对口难,完成任务更难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企业不愿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而且多数专业很难联系上专业对口的企业,这样“工”与“学”不对口,再加上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缺少系统学习时间,很难完成教学计划。

(四)实习管理难,控制辍学更难

有些学校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提前安排学生半工半读,顶岗实习,或为了降低管理难度,整学期安排工学交替;有的学校直接把学生安排到外地工厂实习或工作,学生在学校还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关课程,就到了企业这个新环境,难以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和繁重的劳动,坚持不下来便离厂回校,甚至辍学回家,造成实习管理困难,生源流失严重。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然而,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试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由于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没有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共同建立运行与教学管理机制,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如双主体办学协议、标准文档(培养标准、总体方案)、教学文档(尤其是企业培训方案、培训手册),所以工学结合运行不畅、质量不高。

(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校企合作的主要障碍

学校以育人为第一目标,追求社会效益;企业则以赢利为第一目标,追求经济利益。两者目标不同,就很难深度融合。同时,有许多企业很难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车间),技术力量、水平不高,也很难派出有技术、有能力的员工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企业担心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管理,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就不愿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校企合作难以持久。

(三)顶岗实习学生专业不对口,工作量重,劳动强度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且相当复杂,企业有难处,学校有苦衷,学生有怨言。企业的核心是追求利润,而接收实习学生要支付一定的报酬,因此不可能只让学生来学技术,必然会把学生作为新购买的劳动力来使用,加大其工作量,提高劳动强度,为其创造更多的收益。在学生自身方面,有的学生所学知识与就业岗位所需要求联系不紧密,甚至专业不对口;有些家庭困难学生,为了多挣些钱,减轻家庭负担,甘愿承受高强度、超工作量的劳动。

(四)工学交替管理不到位,质量不高

首先,没有科学设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实习岗位、实习内容随意性很大。工W交替既要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情况和学校的师资设备情况,还要根据企业需求、阶段任务确定。其次,“工”与“学”的矛盾问题,学生到了企业,不像在学校,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加大学生的劳动量,延长劳动时间,繁重体力劳动的透支,下班后只想休息,哪还顾得上看书学习。第三,工学交替期间,管理学生缺少必要的措施和办法,导致管理不到位,质量不高。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

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政府统筹规划,促进校企合作交流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突出企业的主导地位,制定并出台有利于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职教发展的政策,形成企业招工、个性化的企业培训方案、工作本位学习为主、工学“交替” 跨部门合作机制、保障企业参与的政策制度,明确现代学徒制地位。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做好工学设计,开发完善系列文档

根据行业标准,结合企业需求,基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设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协议、总体合作方案、招生招工方案,开发双向互动的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企业培训方案)、课程标准、校企教材(尤其是企业培训手册)、学习资源、考核评价标准与实施方案(尤其是企业培训考评手册),完善学徒三方(或四方)协议,学籍管理办法,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方案,质量监控与考核等制度,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专兼结合,强化教师业务素质

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根据规划分期分批选送有关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其次,注重自身培养,利用企业技术优势,抓好校本培训。泗阳中专校利用寒、暑假,选送骨干教师到境外培训。第三,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结构情况,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实践或挂职锻炼,熟悉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学习掌握一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收到了良好效果。有的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师,经过培训和自学,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都有了新的提升,知识面也得到拓宽,有的教师还承担第二专业或第二门课程的教学,缓解了学校专业课教师不足的矛盾。

(四)深化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学校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工学结合教学任务并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技能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取得该模块相应等级的岗位资格证书,为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五)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工学结合质量

首先,加强校企项目管理团队的沟通,通过企业走访、电话、邮件、微信群、QQ群等媒体手段,学校定期与合作企业沟通交流学徒情况,协商处理相关问题,在教学、管理上,做到迅速有效。其次,加强实习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要定期深入企业,每周召开一次班会、每月召开一次总结分享会,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每天的日志撰写,总结一天的收获和不足,教师必须按时批阅,并提出意见及建议,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第三,学校转变观念,分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生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和应对,探讨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教育和引导实习学生自觉遵守厂规厂纪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和稳定。

(六)增强校企互信,引企校中建S

学校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合作企业来校办厂或将部分生产车间建在校内。目前,服装、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等专业均建有校内工厂。学校内部建设工厂,更有利于学生工学结合,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迅速的与工厂实践结合起来,专业教师更能很好的进行指导,既方便了学生工学结合,节省了外出的费用和家长对学生安全问题的担心,学校又能更好的对在校工学结合的学生进行管理,同时还能给学校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这种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上一篇:如何让企业和职工利益达到共赢效果 下一篇:镇静剂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控制再出血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