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2-03-17 06:18:0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教学的任务绝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一些具体的文化知识,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实践、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并且还要将这种主动式的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因

首先适应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己接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以及自己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其次终生学习的需要。中学生终究是会离开学校,但是离开学校并不等于学习的终止。终生学习是未来学习型人才的主要特征。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失去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帮助后,能够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训,成为终生学习型人才。

再次适应实践活动的需要。学生现在所具有的知识并不能满足今后实践活动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求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获得指导实践所需要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自身要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而导致越俎代庖。具体来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和氛围

(1)创建民主课堂。要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与氛围,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舍弃,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方式上自我革命。只有教师真正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在心理上真正做到对学生价值的肯定和尊重,这样民主的课堂才有建立的基础。

(2)建立自主学习的班级文化氛围。当然,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不只是和教师有关,他与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有关,相比之下,学生受同学的影响更大,教师要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树立自主学习的榜样,把他的学习成果进行展览,给予口头的或者物质上的奖励。形成一种崇尚自我创造的班级文化氛围,使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都会被这样自主学习的班级文化所感染,能够主动地动起来,不再安于被动地接受学习。

(3)课堂教学中借鉴“头脑风暴”原则:①对于学生的任何想法和创见,教师和同学不可批评。②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多提出假设,多提意见,多研究问题解决的多种假设方案,以开拓学生的思维。③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总之,这些原则的确立总体上来说是为了形成一种创造性氛围。

2.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1)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要学生坚信自己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能力多肯定,少批评,绝不贬损。

(2)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策略。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取得的成果,教师要加倍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结论,也不可打击。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不吝惜任何一个赞美的词语,不放过一个赞美学生的机会。对学生靠自己独立思考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要给予赞美和奖励。

(3)减少学生失败的体验。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目的是在学生初步建立自主学习行为习惯之前,要防止学生经受失败的打击,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失败的探索过程,也要去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只要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产生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成功。

3.注重科学的运用评价方法强化自主学习行为

教学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两种评价前者注重发挥对学生主动学习过程的评价所起到的强化作用,后者注重发挥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结果评价产生的强化作用。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非预期性结果。首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发现学生有独创性的学习方式,发现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法,然后给予正面评价,达到强化的效果。对非预期结果的保护是对学生创造学习过程的肯定。教师要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进步,同时要把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取得积极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以期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断得到刺激和强化。

(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级。学生经过一段的努力之后,从心理上来说是期望教师对自己有个评定,我们要尽量给予学生积极地评价,对其自主学习取得的成果,尽可能地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尽量给予较高的评价等级,其目的是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行为。

4.帮助学生学会自学

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学。自主学习,要能够有脱离教师独立自学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去面对课程本身,独立去面对教材。然后利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去研究教材,去收集与教材知识相关的信息。这一切要学生自己去主动去做,克服心理惰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去主动认识和发现。比如,研究教材知识呈现结构,知识呈现的逻辑顺序,思考这样安排知识体系的理由何在。

再次,要让学生学会就学习内容自己给自己提问题的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材,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还要指导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自己给自己提问。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将是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显著标志。

最后要将学生的自学行为培养成习惯,自学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比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简单接受要劳累得多,所以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严格督导,防止学生因自身的惰性妨碍了自学习惯的形成。同时要多引导学生体验自学获得成果的快乐,从而形成自学的习惯。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广播电视大学香河分校)

上一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下一篇:创新优化教学设计,拓展丰富教学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