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时间:2022-03-17 04:16:37

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摘 要】当时代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文化产业是最具创意的产业,目前,不同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都已出现了急需解决的人才瓶颈问题,这已是摆在人们面前需要做系统的研究和规划的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必将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创新素质;创新性人才

当时代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文化产业是最具创意的产业, 没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支撑, 没有打硬仗、打胜仗的领军人物, 要使文化产业大发展是不可能的。“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1] 目前,不同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都已出现了急需解决的人才瓶颈问题,这已是摆在人们面前需要做系统的研究和规划的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必将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一、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以科研促进教学,不仅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后,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掌握学科最新成果,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首先,科研工作有助于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使学生及早接触学科前沿。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是教科书,但现有教科书实例或资料性内容较少,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缺乏学习兴趣,自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够“跟踪国际国内最新学术动态,及时了解和反映本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师本人开展的科研工作,不仅能比较有效的解决书本和时代要求之间的知识断层,而且教师通过自己的科研创新,还可极大地丰富和更新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科发展。” [2]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真的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做到用科研成果充实课堂教学,就能使学生及时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拓宽本科生的知识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也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其次,科研工作有助于提升教师品位,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更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思想方法,而且需要严谨审慎的治学态度,细致缜密的研究程序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3]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既可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品位,又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还有利于教师把在科研中养成的治学态度、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以及怀疑精神向教学转化,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以教学带科研提升学生创新素质

高校教师的科研动力,往往源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改革的需要。一方面,时代需要的人才,所应掌握的应是处在不断更新之中的知识,而大学教材上的知识却是固定的,常常满足不了培养人才的需求,这中间的断层就需要教师来填补。而要胜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使自己能够站在学科前沿上,不断地汲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这就促使教师不得不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大学生正是充满好奇的年龄,教师面对他们提出的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就不得不思考并努力解决这些新问题,这也促使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索。可以说,师生互动的教学对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课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可以使自己的科研不流于低级的为做科研而科研,提高科研水平。

以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美术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高校中文教与学与研并重探究》以及邢台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高等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课题组为例,这些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对所研究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探索性地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课堂上,指导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在学生中引起很好的反响。在科研促教学的同时,教师又及时发现了新问题,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如《本科论文指导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书法欣赏能力》、《“文化书法”的坚守与创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实施“启发式”教学》、《文化创新与建构“创新型高校”》、《现代性语境下诞生的“文化书法”》、《高校教学新模式的分析与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等,均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对之进行系统研究而后形成的成果。

总之,大学科研与教学“不应该是一对矛盾,大学教师参与科研,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诸多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亦能发现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课题。” [4]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科研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创新素质。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创新的生长点,问题意识是促动主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尽管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在一个相对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相对具有更为开阔的思维和视野,但长久受制于应试教育而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使他们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仍然不能摆脱应试性学习思维,大部分学生既提不起发现问题的兴致也缺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广博的本学科科学知识,而且,要把自己在科研中形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索的自觉性,以及不满足和怀疑精神等。” [5]传授给学生,积极尝试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创新素质。

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低水平的教学,甚至是不合格的教学,而高水平的科研在教学中的融入,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问题意识。通过提升科研能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N].光明日报,2005-10-20.

[2][3][5]张小强.教学型地方高校科研与教学互动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7(5).

[4]杨文俊,成云,郭若冰.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职业圈,2007(15).

上一篇:幼儿启蒙钢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国外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规定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