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业培训 大力发展建筑业

时间:2022-03-13 03:23:11

加强行业培训 大力发展建筑业

摘要:加强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全行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通过对建筑业行业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行业培训 对策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4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对建材、钢铁、装饰等行业拉动作用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建筑工程技术发展,高层建筑、智能建筑越来越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施工人员知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紧迫课题。

一、加强行业培训的意义

加强行业培训是,培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市场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兴衰成败,人才在企业的兴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世界五百强的著名企业,几乎每个企业都有重视人才的传统和健全的培育体制。目前,濮阳建筑企业从事现场施工的主要是农民工,真正职业化的技术工人比例较小。队伍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较低,其中50—60%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且缺乏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操作技能又低,已经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影响企业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和质量效益的提高。鉴于现状,亟需提高企业劳动者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一线操作人员。打造具备符合形势要求的建筑施工队伍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加大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投入,强化职工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工作。

加强行业培训,是转移农村工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要转化为城镇人口,就业压力巨大。据统计,在进城务工人员中,约有三分之一从事建筑业。建筑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瓶颈制约。由于技能缺乏,农民工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模块化水平提高,农民工就业空间日益狭窄,就业形势严峻,新增就业难度加大。若农民工长期失业,将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重影响。适应建筑业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培养较高素质、较高技能的新型产业工人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然要求。首当其冲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农民工系统性培训缺失、就业难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民工持证上岗的检查制度。当期,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职能技术培训和鉴定,但是后续的检查制度未及时跟上,使施工企业、农民工认为有没有参加职业技术培训都一样,因此他们的参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施工企业参加架子工、电工等特种作业的积极性较高,因为《建筑法》、《建设工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对无证上岗人员的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过高。技能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劳动力,而培训、鉴定费往往相当于普通农民工日工资的五、六倍,高于普通农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使得大多数需受培训的民工不愿或无法参加。

(三)企业对员工抣培训设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因建筑行业流动性较大,民工不稳定,今天这个企业培养的民工,明天可能就跑到其他企业的工地去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在民工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培养技术工人。

(四)没有形成对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建立鼓励技术工人钻研技术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收入分配机制,持有初级以上技能证书的工人拿不到比无证上岗工人高的报酬,因而激发不起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三、加强建设行业培训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技能培训模式。尽管近年来建筑技能培训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培训资源仍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为较好地解决培训资源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建议开拓思路,挖掘社会潜力,加大现场培训的力度,形成多种农民工培训模式。第一,“以职业技能培训夜校”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利用市建设职工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在建工地民工教育为平台,以“夜校”为主要形式,以满足民工教育需求为基本原则,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利用夜间民工休息时间,在不影响授课老师、民工日间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开展职能技术培训。第二,“民工学校”模式。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开办 “民工学校”,把教育服务送上门,把各种教育培训的菜单送到民工手里,因此集中居住便于组织管理,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二)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

行业培训的对象大部分是工地基层施工人员,它们收入相对较低,承受能力相对减弱,就个人而言,在培训上舍不得投入。为此,政府就要制度一定的扶持政策,减轻培训者经济负担,提高基层施工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建议引导企业落实职工工资总额2.5%用于职工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企业普遍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行业、企业集团应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名师带徒的措施,广泛开展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攻关等活动。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力度,成为培训的最大在买单者,切实减轻培训者经济负担。

(三)行业培训与企业资质挂钩。建议实际市场准入制度,一线生产操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企业必须将持证上岗情况逐一登记,督促无证操作人员参加培训,接受鉴定。开展技术工人持证上岗情况的专项检查,未持证上岗情况严重的,给予项目经理计分、列入建设工程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理。从而激发,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行培训目标管理,应把培训计划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与资质年审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对于培训达不到要求者,企业资质年审不予通过,对于完成培训任务的企业,年底评选先进时给予加分,这样便会大大增加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四)建立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建议大力推广“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做法,逐步建立民工凭技能和职业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提高高技能工人待遇水平,并逐步实现技师、高级技师与相应专业人员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行待遇。

(五)开展源头培训鉴定。建议在各市(区)县建立以培训鉴定基地为依托的建筑劳务分包市场,为用工企业与务工人员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由劳务分包市场对务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建立档案,联系用工单位。不仅有效地帮助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一线人才,保证上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了工程建设水平。

上一篇:GPS定位测量系统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