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探究

时间:2022-03-13 02:56:22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探究

【摘 要】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当今的新闻传播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传播的便捷快速,把关人角色弱化以及监管的缺乏,网络虚假新闻泛滥,对坚持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 虚假新闻 新闻真实

当今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经济的发展带来对信息的大量需求,而海量的信息使得人们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虚假新闻难以甄别;新技术带来的交往革命,改变了媒介形态,改变了人的信息接触习惯及人与人的交往方式,①同时对新闻真实性提出挑战。

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真实性备受考验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②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网络用户数量在快速增长,而公众的阅听习惯在短短十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迅速成为我国许多公众首选的新闻信息平台,更成为一个全新、便捷的表达渠道和交往手段,这一趋势随着新生一代的成长越发突出。③然而,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出现很多网络虚假新闻,网络时代如何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面目?

2012年4月9日凤凰网影视新闻频道的“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的报道,为一起网络虚假新闻。此新闻最初为网友在微博中杜撰的信息,并加上“#假新闻#”标签。但在社交媒体的不断转发中,有的媒体机构认证微博时把标签去掉,还换上“首席评论”的标签,增加了信息的真实性。

2012年11月17日,《今日早报》在头版刊登一张女兵学习十的照片,在细心的网友对照片进行核实之后发现此照片为摆拍,之后新闻单位就此事发表了致歉声明,并对记者和照片作者进行了处分。

从以上两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虽然为虚假新闻的制造与传播提供了许多便利,但也为虚假新闻的揭发和纠错增加了可能。在第一起新闻事件中,媒体不但没有承担起信息的求证责任,反而对虚假新闻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第二起事件中,互联网的交互性及碎片化联系,使任何信息都逃不过受众的眼睛,虚假新闻想要长久逃脱是不可能的,不实信息被揭穿的可能性在大大增加。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互联网的作用不可小觑。首先,网络使得信息的大量转载成为可能,不实信息像滚雪球般传播到世界各地。其次,网络信息受到世界各地所能接触到的人的关注,数以万计人的观看总免不了质疑的声音,只要新闻是杜撰的,被纠出来是迟早的事。

二、虚假新闻存在的原因

1、拟态环境下的盲从心态

媒体给受众呈现的世界是拟态环境下的世界,所谓拟态环境即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④网络环境中充斥着铺天盖地的网络新闻,不管信息的来源是否准确,大多数人都会不经思考的盲目转载而不去查证事情的真相如何,人们更关注的是事件本身的发展。

媒体间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传统媒体如报纸竞争发行率,广播竞争收听率,电视竞争收视率,而网络媒体就竞争点击率。在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不断转载,所谓“火”了的时候,媒体考虑的不再是新闻之所以存在的最低标准——真实,而是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获得点击率。这种求证环节的缺失,网络媒体责任意识的下降对网络媒体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2、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论坛、贴吧等发表观点。如在微博上你不仅可以浏览别人的信息,还可以主动信息,通过与粉丝的互动使得传播更迅速。140个字的简短、快速、交互性传播,越来越受到网民的青睐。

3、网络把关的弱化

传统的新闻媒体对新闻的处理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是记者的采访再到编辑的选择最后呈现在受众面前。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了有效的把关。而网络上的虚假新闻或者谣言的产生正是缺乏有效监督和查证,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网络把关环节的弱化必然导致虚假新闻的出现。

4、匿名性

网络的匿名性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在网络上,用户可以在匿名的状态下畅所欲言,不为自己的信息承担责任,这就给造谣者,散布虚假新闻的人以便利,使得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大大降低,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监管的难度。

三、新闻真实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目前形势来看,网上虚假新闻信息主要有两个来源:传统媒体自身采写的假新闻;个别网民或组织(包括网站本身)在网上的谣言。对于前者,网络媒体处于下游,是虚假新闻信息的二次传播者。而对于后者,网络媒体则是虚假新闻信息生成、散布的平台甚至主体。⑤

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都经过层层选拔,其媒介素养相对较高,而网络媒体的信息者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新闻采编人员,普通大众也可以信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新闻工作经历,对新闻传播的基本操作规范也不十分了解,对自己信以为真没有经过查证的新闻随意的转载传播。

网络媒体的信息承载量大大高于传统媒体,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契合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网络媒体可以多方面呈现新闻报道,网络链接,视频与文字多种形式的报道,公众还可以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实时评论。只要公众对新闻事实进行求证,虚假新闻将会无处遁形。

较之传统媒体,网络上虚假新闻的传播,虚假新闻的者和传播者别有用心或好事猎奇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更广、更大,危害更深、更广。⑥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的传播由于不受空间限制,快速传播使得假新闻复制的速度加快,新闻真实性的甄别难度加大,但同时辟谣的速度也在渐渐增强,但凡是虚假新闻总会曝光。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及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是最重要的。

四、加强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发挥媒体的正能量

1、传播者提高自身素养

要想杜绝虚假新闻的传播,就得要求传播者在网络化传播中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并坚守新闻报道的专业操作规范。全民记者时代,不管是职业的新闻记者还是公民记者都要有责任意识。职业记者提高专业素养,加强责任意识,对网民负责态度时刻谨记。公民记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本着负责的态度,对社会热点事件有基本的认识,懂得进行判别而不是盲目传播。

2、主动利用资源对新闻进行核实

对于一些热点新闻,尽管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但真正的媒体人仍需要保持清醒的状态,敢于质疑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的价值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进行独立思考。网络的便捷性以及获得渠道的多样性也给新闻的求证提供便利,要懂得利用网络资源对新闻进行核实,发现虚假新闻的可疑之处。

3、加强网络监管,增加惩处力度

网络平台是个很难控制的地方,非法分子能在网络上大肆逍遥,随意散播虚假新闻,很大程度上和网络监管的缺失有关。目前,网络监管还停留在事后处理问题阶段,应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防微杜渐,积极宣扬网络环境纯净的重要性,对虚假新闻的者严厉处分,强制性制约虚假新闻的传播。新闻事业需要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参考文献

①③王彩焕,《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的实现路径》[J].《今传媒》,2012(9):44

②中国信息互联网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13-7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7

⑤周忱,《谁为娱乐假新闻泛滥埋单》[J].《青年记者》,2008(2):10

⑥钱中兵,《网络编辑在虚假新闻多发领域要审慎转载》[J].《新闻传播》,2011(4):162

责编:周蕾

上一篇:透过视觉解读民国旗袍 下一篇: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