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兴趣·学法

时间:2022-03-12 09:04:32

情感·兴趣·学法

摘 要:数困生在每个学校的班级都有,是老师要面对的一个比较学习弱的群体,在教学中,要尊重和赏识,激发和培养,指导和辅导,使得他们能在老师铺垫的台阶上一层一层地上,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数困生;情感教育;激发热情;启迪思维

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为数困生)的客观存在,已成为数学教学中沉重的话题。转化数困生成为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转化数困生的体会。

一、尊重和赏识、以“情”润教是转化数困生的先决条件

由于数困生长期被教师所忽视,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在心理上更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赏识,因此只有真正地理解数困生,给他们充分的尊重和赏识,才能让他们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教师的教育才能得以最佳的发挥。

1.尊重数困生,维护其自尊心

数困生有强烈的自尊心,这是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予以保护。

2.赏识数困生,培养其自信心

一般的,每个数困生都有要求改变自己的现状和上进的心理,但由于自身的原因,无法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平时要多用赏识的目光关注他们。所以应积极鼓励数困生的每一个进步,发现他们的优势,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让数困生在扬长中找到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二、激发和培养、以“趣”导教是转化数困生的关键条件

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的许多概念和定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它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要转化数困生应注重培养数困生的学习兴趣。

1.让数困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数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作为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数学“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要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也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数困生能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得知识,提高数困生的学习能力。

2.采取多种教法,培养数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和培养数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我采用以下方法:(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史,培养数困生学习兴趣。(2)借助记忆口诀、给学生以方便,培养数困生学习兴趣。(3)重视课堂设计,开展课堂活动,培养数困生学习兴趣。

三、指导和辅导、以“法”助教是转化数困生的必要条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数学教师,在注重教法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学习策略的指导(解题策略、复习策略)或让学习好的学生介绍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以培养数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1.指导数困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加强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通过自己摸索、动手、动脑,自觉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老师可以在每节课后布置预习提纲。另外,由于数困生中普遍存在畏难及懒惰的心理,因此开始每一节课,我都认真检查预习情况,切实做到:讲清意义,从严要求,以多表扬、多鼓励为主,加强指导。

(2)加强听课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听好每一节课,是学好功课的最重要的一环。我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心理、物质两方面的准备;带着问题专心听课;积极思考问题,大胆举手发言;认真做好课堂练习,手脑并用。

(3)加强总结归纳复习指导

结合复习,引导数困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一节、每一章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按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对深化知识、积累资料,提高能力起着很好的作用。

2.加强个别辅导

数困生的学习障碍是多方面的,老师需要加以精心辅导,并且要以个别辅导为主,帮助数困生查漏补缺,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辅导时要新旧知识相结合

不宜全面复习旧知,也不宜过分强调数学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只有新旧结合,数困生才能看到自己可以学到新知识的希望,从而增强自信心。

(2)辅导时要重点突出,不宜面面俱到

辅导时还可以在了解数困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恰当的要求,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让他们对数学学习达到一个“自我满意”的状态,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达到转化数困生的目的。

转化数困生是一项讲究艺术而又艰辛的工作。只要老师能以数困生的兴趣培养,个性发展,素质提高为目标,让数困生把读数学、用数学当成一种乐趣,那么数困生的学习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参考文献:

[1]杜玉祥.数学差生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新城学校)

上一篇:浅析三国杀游戏盛行的心理根源 下一篇:生本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