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对城市旅游产业的影响

时间:2022-03-12 04:11:07

民俗对城市旅游产业的影响

摘 要: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旅游品牌、艺术、审美、体验价值,在塑造和加强区域形象,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有鉴于此,本文在对徐州伏羊节的综合考察中,了解其作为民俗旅游的特征,分析其与经济的融合发展以及在今后开发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民俗旅游;伏羊节;特征;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70-01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地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民俗旅游作为旅游文化中的一个范畴,有其特定内涵和文化逻辑。对这一范畴,我们可做如下概括:民俗旅游是旅游者以异地风俗文化为凭借,通过对异质文化的观察和参与,达到审美享受的文化旅游活动。它不是历史材料的简单搬用,更不是随意的点缀,它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旅游者的青睐。徐州伏羊节作为民俗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在徐州的旅游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并且其蕴含的潜力更是无尽的。徐州伏羊节作为一种多层次的民俗旅游,不仅具有一般民俗旅游的共性,而且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独特的地域性

任何一种民俗的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较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里根源。全国很多地方都不乏喜爱吃羊肉的人,为什么只有徐州才办起了伏羊节。这里面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在胡存英的《伏羊节与徐州的地域文化》一文中,作者将徐州伏羊节的文化渊源归结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有彭祖文化、两汉文化和徐州民俗文化。其中,彭祖文化因为发源最早,所以就成了一条主线。

二、形式的多样性

但凡一种民俗旅游其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让参与到其中的人感受到不同的活动带来的奇妙体验。徐州伏羊节更是如此,在节日期间会进行“彭祖圣火”采集及传递活动,举行祭祀彭祖大典,举办“美好伏羊”摄影、DV摄像大赛, “欢乐伏羊”啤酒之夜活动,其中有喝啤酒、品伏羊、观民俗、叙友情等。

更有“两汉文化看徐州”汉式宴席礼仪体验之旅。进行汉式礼仪推广;汉式宴席体验;汉服、汉乐表演。内容涵盖多个方面,给徐州经济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推力。

三、紧密的相关性

这里的相关性是指民俗旅游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社会的各方面息息相关。徐州伏羊节的举办既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有序组织,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它的产生是依靠多种力量的合作,而产生以后又会对其他各方面起反作用。徐州伏羊节扩大了徐州城市的影响力,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带来了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应成为必然趋势,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民俗与旅游的共同发展。伏羊节是徐州特有的民俗,它作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在塑造城市形象上开辟了很大的空间。民俗在特定的自然和历史环境中,具有历史传承与族群认同的意义,蕴含着特定群落和社区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因此这种历史的纵深感,在吸引外地游客方面体现了极大地魅力,所以民俗旅游才能应运而生,成为新热点!

民俗对城市旅游的拉动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伏羊节作为民俗旅游,是当下徐州一个及其吸引人的创新旅游点。作为徐州城市形象的有力传达方式,伏羊节继承彭祖的养生理念,体现出徐州地区深层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从而构成一个想象的区域共同体。伏羊节不仅是重复性的仪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种仪式把徐州及周边城市的市民与自己的过去联系起来,进而使人们回复到自己所属的文化系统中。

其次是民俗旅游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当伏羊节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已经超越了城市的各种社会设施而成为一种展现城市形象的象征符号资源,是徐州城市形象的魅力之处,也是影响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拉动了民俗旅游而且拉长“产业链”,近年兴起的“特产”以及伏羊产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开发民俗旅游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承保护与开发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的原则。不能过度开发民俗旅游以至于扭曲了民俗的本真,这样就失去了民俗旅游的独特性,对外地游客就不具有文化的吸引力了。同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社会效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民俗旅游时重塑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契机,伏羊节是徐州人的文化外衣,不能一味追求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钟贤巍.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J].经济纵横,2009(12).

上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的可行性分... 下一篇:汉语名词短语结构和DP分析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