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效应研究

时间:2022-03-12 07:56:58

我国银行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效应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内部评级顺周期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银行内部评级顺周期效应的表现,指出:我国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存在着顺周期效应,有必要实施压力测试来削弱这一影响;监管当局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削弱内部评级的顺周期影响,以稳定金融体系;货币当局应注意观察实施内部评级法后银行行为的变化,监测信贷周期和经济周期的波动;要稳定金融体系,夯实资本基础是关键。

关键词:内部评级法;顺周期效应:压力测试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5-0044-04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效应

(一)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模式

简单地说,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模式就是内部评级、信贷周期、经济周期三者之间的连锁反应,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效应就是实施内部评级法将加大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波动,从而对信贷周期、经济周期产生放大效应。在经济上升期,企业经营状况表现良好,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资产净值趋于上升,用于抵押的土地、房产等抵押品价值也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要素的估值较低,对借款人内部评级级别较高,进而导致基于内部评级的监管资本要求下降,刺激银行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同时,银行出于对宏观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放宽了信贷标准,加之盈利增加,这些都为信贷扩张创造了条件。而信贷的快速增长又带动了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对经济的持续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放大作用。反之,当经济低迷时,企业经营效益较差、盈利能力下降,资产净值趋于下降,抵押品价值也出现下降;借款人出现违约,贷款损失增加,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上升,借款人评级级别下调。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内部评级的监管资本要求上升,而银行资本金又由于冲销损失出现下降;银行在受到强资本约束的情况下不得不收缩贷款,同时基于风险考虑,银行提高了信贷门槛;信贷紧缩加速了经济衰退,延长了经济低迷期。

(二)内部评级法顺周期效应产生的原因

1、采用即期方法度量的风险要素估计值波动剧烈,导致资本要求发生周期性波动。

在内部评级法中,银行采用统计模型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要素进行估计,进而据此计算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而采用即期方法(如EDF模型)度量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要素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在经济繁荣期,由于当前借款人经营状况良好、抵押品估值较高,银行估计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下降,因此资本要求下降;在经济衰退期,借款人经营状况不佳、抵押品估值下降,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显著增加,资本要求也大大提高。而资本要求的周期性波动会对银行的信贷供给策略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放大经济周期。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为了缓解这一因素所导致的顺周期效应,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对风险要素进行估值时应尽量采用较长时期的历史数据。

2、对风险跨时期度量的困难导致评级体系不能准确反映银行当前所面临的风险,风险在衰退期被高估,而在经济繁荣期被低估。

Philip Lowe(2002)从信用风险度量的角度对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虽然信用评级系统在一个给定时点上区分不同借款人的相对风险上非常成功,但是在度量风险的时期变化时却不那么有效,因为评级系统严重依赖于当前的经济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在经济繁荣期,评级系统基于良好的发展前景会低估风险,而在衰退期则会基于低迷的现状而高估风险。但实际上,经济繁荣期的经济扩张往往与金融系统不平衡相联系,这种不平衡来自于信贷的大幅扩张、资产价格的快速提升和投资的过度积累。因此风险实际上是在经济繁荣期发展起来的,而在衰退期,这种不平衡的释放只是将风险表现了出来。因此,正是对风险跨时期度量的困难导致评级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从而产生了放大经济周期的问题。

3、银行所采用的时点评级较外部评级机构的时期评级具有更强的顺周期特征。

Eva Catarineu-Rabell、Patricia Jackson和Dim―itrios P Tsomocos(2003)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所隐含的顺周期性进行了分析。他们指出:顺周期的程度依赖于银行所使用的评级体系的性质,在周期波动中更为稳定的评级体系,如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不会增强顺周期性;而时点评级,如以默顿方法为基础的评级,则会大大提高顺周期性。他们采用1990-1992年根据穆迪评级和默顿模型评级所计算的转移矩阵。估计了在衰退期银行下调贷款评级的程度,发现穆迪评级将导致非违约资产资本要求很小地提升,而基于默顿模型的评级则会导致非违约资产资本要求40%-50%的提升。另外,他们采用一个金融体系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指出:银行具有更大的利润动机选择时点评级,因为银行可以将衰退的成本转移给经济中的其他部门,而这种顺周期评级将鼓励繁荣时期的过度贷款以及衰退时期的贷款紧缩,从而带来宏观经济后果。

4、金融体系自身具有顺经济周期特征。即金融加速器。

所谓金融体系自身的顺周期性一般是指银行信贷在经济周期扩张期所表现出的明显上升。以及在经济低迷期的大幅下降,有时降幅如此之大以至于出现了“信贷紧缩”。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金融体系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并认为金融体系存在顺周期性的原因是由于借贷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当经济低迷、抵押品价格较低时,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使借款人拥有可获利的项目。也难以获得贷款;而在经济繁荣期,抵押品价值上升,借款人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融资,从而刺激了经济增长。即存在的“金融加速器”作用使得银行行为表现出了明显的顺经济周期特征。

(三)内部评级顺周期效应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的修订期间,世界银行就指出发展中国家应对可能产生的顺经济周期效应更为重视。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市场主体的融资渠道更为多元化。当经济情况逆转、银行信贷紧缩时他们可以更容易地从其它渠道获取资金,从而可以冲抵内部评级顺周期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由于金融体系普遍缺乏深度。整个经济体的资金融通过于依赖银行体系,当经济情况逆转、银行信贷紧缩时,市场主体难以从其它渠道获取资金。加之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监管体制不完善,因此顺经济周期效应的负面冲击就更为严重。从我国情况看:当前的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仍严重依赖于银行信贷,因此内部评级法的顺经济周期效应所带来的冲击可能更大,需要我们予以特别关注。

(四)缓解内部评级顺周期效应的重要方法:压力测试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的讨论阶段,许多机构和专家学者就对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效应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包括采用动态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在经济状况良好时预提备用资本、采用较长期的数据来

计算银行的内部评级、采用压力测试等。多数措施在最终出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都有所体现。特别是新资本协议要求采用IRB法的银行建立合理的压力测试过程,包括一般性的压力测试以及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一般性压力测试是指确定在可能发生的事件或经济状况将来变化的情况下,评估银行的信用暴露及其抵御这种变化的能力,压力测试的情形包括:经济或行业衰退、市场风险事件、流动性状况三种。除了一般性压力测试外,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还要求采用IRB法的银行进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以评估某些特殊状况对监管资本要求的影响。在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中,压力情景主要是宏观经济冲击、借款人偿还能力下降等信用事件。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银行在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时至少应考虑温和衰退的影响,如连续两个季度零增长,同时保守地考虑银行在国际范围内的风险分散,以评估对银行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的影响。

通过压力测试,可以帮助采用IRB的银行考察经济衰退情形下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因素的估值,分析不利市场情形下可能发生的资产组合损失,从而平滑资本充足率的波动性,缓解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效应。

二、我国银行内部评级顺周期效应的表现

分析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效应关键有两个环节的传递效应:一是在内部评级法下,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等风险要素的波动,增大了银行资本要求的波动;二是资本要求的波动对银行的信贷供给产生影响。因此,为了说明我国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影响,我们将证明这两个环节在我国的实际表现。

(一)经济繁荣期,我国企业资产净值上升,盈利大幅增加,企业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增强

1998年以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连续10年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所有者权益不断上升,盈利大幅增加。1998-2006年,伴随着GDP的持续增长,我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平均所有者权益由2389万元上升到4087万元,年均增长6.94%;平均利润由88万元增长到646万元,年均增长28.30%。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使得其偿债能力大大提高,作为银行借款人其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均较低。

(二)经济繁荣期,银行盈利能力提高,同时借款人违约率逐步下降

从我国几家上市的股份制银行来看,在2002-2007年的经济上升期,银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借款人违约率逐步下降。以招商银行为例,2002-2007年随着我国GDP的持续高速增长。其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净利润由2002年的17.3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52.43亿元,年均增长54.46%;同时,由于借款人经营状况良好,偿债能力大大增强,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002年一季度末的8.85%逐步下降到1.54%。当然。不良贷款率的下降也与其资产扩张有关,而资产扩张也是经济快速上升的必然结果。

(三)在借款人财务指标表现良好、违约率趋于下降的情况下,银行对借款人的评级上升

在始于2002年的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期,由于企业偿债能力上升,违约率下降,银行对借款人评级级别上升。从某银行2005-2007年的企业客户信用等级分布情况看,2007年AA-以上(含AA-)的客户数占比达到27.14%,较2005年提高4.36个百分点;A以上(含A)的客户数占比达到66.32%,较2005年提高19.65个百分点。

为了进一步说明经济上升期借款人级别的变化,这里还给出了我国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在2005-2007年的变化情况。根据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的436笔拥有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的短期融资券中,多数受评企业在这一期间的信用等级保持不变,有14家企业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发生变化。其中11家企业信用等级上升,3家信用等级下降。

(四)在借款人评级上升、监管资本要求下降的情况下,股份制银行的信贷扩张速度却由于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而下降,这实际上从反向证明了内部评级体系下资本要求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

按照内部评级的顺周期逻辑,在经济繁荣期,由于企业盈利增加、借款人评级上升,监管资本要求下降,导致银行信贷扩张加快。从我国情况看,2002年以来虽然处于经济繁荣的上升期,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却不容乐观,并在受到资本约束的情况下贷款扩张速度有所减缓,这实际上从反方向证明了资本要求约束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因为,虽然经济上升期银行对借款人评级上升,资本金要求的约束相对减弱,但由于本身资本金不充足,加之面临着风险管理要求提升、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因此导致了信贷增速的下降。另外,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后其信贷扩张能力明显增强,也说明了资本充足率对其信贷扩张能力的影响。

(五)对抵押品的市值评估使得抵押品价值呈现顺周期波动,增强了评级的顺周期效应

作为一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抵押贷款成为我国金融机构所偏爱的一种信贷方式。抵押品价值成为影响我国贷款投放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我国的抵押贷款主要是以房地产和土地使用权为主的不动产抵押。这些不动产抵押又通常采取市值评估的方式进行,导致抵押品价值呈现顺周期波动。并从两个方面增强了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效应。一是抵押品价值的上升导致在抵押率不变时,金融机构对同一项目发放的抵押贷款增加;二是抵押品价值上升使得抵押资产变现收益增加,并表现为抵押贷款的违约损失率下降,进一步刺激了抵押贷款的发放。在2002年以来的经济上升期,我国的土地、房地产等抵押品价值明显上升,刺激了金融机构抵押贷款的增加,增强了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效应。

三、结论及启示

(一)我国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存在着顺周期特征,有必要实施压力测试来削弱这一影响

为了克服内部评级的顺周期影响,我国银行必须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实施压力测试。包括一般性压力测试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通过一般性压力测试,对银行在经济发生不利情形下的资产组合损失变化进行分析,并评估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及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信用风险压力测试,评估经济不利情形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等风险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些风险参数进行校准,平滑资本充足率的波动性,稳定金融体系运行。

(二)加快银行内部的数据库建设和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设,收集大量数据来支持压力测试

在我国银行的压力测试实践中,银行发现由于缺乏历史数据支持而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压力测试结果。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可以设定压力情景并转换为风险参数,但由于缺乏风险参数的历史数据,无法将风险参数的历史变动数据代入风险管理模型中来准

确计算压力情形下的资产组合价值,也就难以度量不利情形下的资产组合损失,从而失去了压力测试的意义。因此,较长时期历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已经成为银行能否有效实施内部评级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快银行内部的数据库建设。当前,可以抓住2002年以来这一轮经济周期调整的机会,收集各种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以及银行贷款违约数据的变动情况,为今后的压力测试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相对于银行内部数据库建设而言,外部数据库建设比如人民银行信贷咨询系统的建设也同样重要。因为在银行内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外部数据可以作为有效补充来支持银行进行定量分析。而且,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可以基于自身数据测算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参数,从而为银行的风险参数计算提供参照。

(三)监管当局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削弱内部评级的顺周期影响,以稳定金融体系

在监管方面,可以探索出台以下政策措施:(1)要求银行在经济繁荣期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为在经济繁荣期增加资本金较衰退期更容易且成本更低,在繁荣期增加的资本金以及额外的储备会成为经济低迷期的缓冲器,从而削弱经济低迷期内部评级的顺周期影响。(2)在经济繁荣期更多地计提拨备或者带有“前瞻性”地计提拔备,为未来可能增加的损失提供缓冲,削弱银行在经济低迷期的资本金波动和信贷波动。(3)为抵押资产设定最大的抵押率(loan to value,贷款对价值比率),以抑制经济高涨期由于资产价格膨胀而导致的贷款过快增长。

(四)货币当局应注意观察实施内部评级法后银行行为的变化,监测信贷周期和经济周期的波动,分析新资本协议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银行行为的变化必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因此,货币当局有必要关注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后银行信贷行为的变化,监测银行内部评级的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资本充足率的变动及其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信贷周期波动的影响,并在必要时如金融体系严重失衡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五)要稳定金融体系,夯实资本基础是关键

内部评级顺周期的负面影响是由于银行资本水平下降导致信贷紧缩,进而加深经济衰退,并且可能会对资本不足的金融机构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次贷危机的教训中深刻体会到。因此,要削弱内部评级的顺周期影响、稳定金融体系,就必须夯实资本基础。必须在经济周期中保持实际资本水平的稳定,通过保持充足的资本来提升抗风险能力。为可能发生的损失提供坚实的后盾。进而熨平资本波动和信贷波动,稳定金融体系。

上一篇:我国部门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下一篇: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教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