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教学个人体会

时间:2022-03-10 05:30:47

【摘要】1.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人们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矛...

问题探究式教学个人体会

摘要:问题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核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应用。人们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矛盾中向前发展。问题是思维的前提、是科学探究的源泉、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老师或教材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把知识学活,把能力学实,学会解决问题。教学活动应该能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问题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建构该学科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00-02

当前福建省在进行新一轮新课程教学改革。新课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高中化学新课程组织编排进行了显著的改变:打破了旧课程化学科学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课程结构;对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建立不同的化学课程模块,联系社会生活、生产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并学会将知识能力迁移应用。在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习者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问题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核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应用。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我在化学教学中对问题探究式教学作了一些尝试。本文就问题探究式的理论依据、具体尝试、体会作简要论述。

1.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人们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矛盾中向前发展。问题是思维的前提、是科学探究的源泉、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因此,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学过程的起始和归宿。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老师或教材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把知识学活,把能力学实,学会解决问题。教学活动应该能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问题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建构该学科的知识体系。任何学习动机的发生都需要兴趣,而问题意识正是兴趣的发生之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充满挑战和乐趣。

问题探究教学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过程;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的思维得到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得到锻炼、增强。通过问题的解决,人们巩固、丰富了知识和经验,加深、充实了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认识,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教学法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注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体参与的探究、发现。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原动力、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

2.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

2.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可以从引导学生从生活和身边的现象中提取问题素材:比如切菜的刀没洗干净擦干容易生锈,井水为什么可以用漂白粉消毒,做面包为什么要加苏打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来源就在身边,增加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爱好和发掘问题本质的探究精神。

学生对实验有好奇心,用通过在有趣实验会引发学生的疑问,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比如在介绍浓硫酸的性质时,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光头的蜡笔小新,头部用稀硫酸润湿,然后用电吹风在头部吹一会儿,小新头上长出"三根头发"。学生对如何长出"头发"的疑问油然而生。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实验,根据实验去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因为自己参与其中,问题的提出又与实验相关,就必定会在实验中更加细心以求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将实验的情趣与提问的求知欲无形中联系在一起。同时经常通过这样的练习,就慢慢养成在习惯中去寻找问题的一种思维定势。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无形的提高。

再则,为了知识学习的达成,利用这些知识点串联成一种问题模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这些问题的逐个解答,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从而让学生明了每个知识的存在都起源于问题的存在,这样就激发学生去发掘更多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以求能有更多的发现。

2.2在问题探究中建构新知识。学习不只是新信息的简单吸收,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即新经验需要被同化到原有经验结构之中,而新经验的进入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原有经验结构的调整和改变,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学习者才能发展起更深层、更丰富、更灵活的一体化的认知结构。显然问题解决法教学中构建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习者的经验,利用个体参与探究,有利于学习者梳理已获知识,形成选择并运用经验去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同时对新知识的认知并不全部源于接受简单的供给,而来源于亲身的探究,生成于自己的思维之中。

如在浓硫酸性质教学中:设计了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学生观察发现几个问题?

(1)蔗糖变黑?烧杯内物质温度升高?

(2) 变黑的蔗糖像膨松的海绵一样涨起来?有刺激性气味放出?

引导学生根据炭化现象推导生成物,再根据前后物质对比让学生理解浓硫酸的脱水性。

接着让学生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化合价,这样既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又让学生理解了浓硫酸的氧化性。

因为有学生的亲身感知,获取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容易将知识消化吸收。

2.3探究必须是有效的,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符合教学目标。

可以先丛一个平常的问题入手,大家讨论,然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问题的解决又衍生新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在有机化学基础(选修)《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根据图(1)我先设计如下问题:

(1)有机物 X、A、B、C、D 的类别?

(2)X的分子式可能是C7H14O2 吗?

(3)X的分子式为C4H8O2试写出A、B、C、X的结构简式

(4)X的分子式为C6H12O2试写出A、B、C、X的结构简式

(5)X的分子式为C10H20O2,且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试写出A、B、C、X的结构简式

(6)C可以发生银镜反应,试写出A、B、C、X的结构简式

设置问题逐渐深入,融合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从整体理解有机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有机物转化的本质。

2.4在问题探究中发现新问题。在一个问题解决后,如何产生新的问题,这是化学学习思维的连续性和持续性的体现。问题是需要不断去探索、不断思考才能形成问题,才能形成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从具体案例入手,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化学反应原理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活动与探究,学生发现除了在铜极产生气泡,锌片这一极也会产生气泡,这和课本解释不一样。通过查资料,和老师探讨,发现锌片不纯,本身也是一个原电池,学生加深了对原电池反应的理解。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前面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从而循环进入了深层次的探讨。知识的增长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而且必然将人的思维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反过来又促使问题提出者提出问题的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问题新生长点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的逻辑性。

3.对问题探究式教学应用的思考

问题解决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不能将探究表面化、形式化、教条化。现在有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问题设计浅显,无法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2)问题脱离教学实际,无法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3)问题生硬,无法引起学生兴趣,无法形成内在逻辑关系。(4)重实验轻思维,探究就是动手实验,学生实验一节课,结果问学到了什么,迷茫。(5)重过程轻结果,探究结果无关紧要。结果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无法形成下一个探究的立足点。通过以上分析,问题探究式教学必须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冯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科学[J],2003,(2)

上一篇: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 下一篇:地理教学中几种课堂模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