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文化消费简析

时间:2022-03-10 01:18:34

我国西北地区文化消费简析

摘 要: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时期,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能力既是我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也是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西北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不断提升文化消费,推动西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文化消费;西北地区

文化消费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是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是指消费主体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旅游、体育等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最终环节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文化消费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提高国民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西北地区文化消费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改善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西北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文化消费成为居民消费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1.西北地区文化消费总势向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持续保持增长

2011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总量增长15.36%,而西北五省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城乡文化消费总量增长分别为12.61%、15.20%、18.98%、24.44%、17.51%,除陕西、甘肃外,其他三省区的文化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宁夏、青海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增幅3.62、9.08个百分点。2011年,西北五省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增长均高于自身“十五”年均增长,分别为:2.39个百分点、5.32个百分点、10.77个百分点、7.35个百分点、11.07个百分点;同时,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增长亦均高于自身“十一五”年均增长,分别为:0.38个个百分点、12.83个百分点、3.75个百分点、15.24个百分点、5.96个百分点,显示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的显著增长及文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西北居民的文化消费意识不断抬头,人均文化消费十年间大幅攀升

2000――2011年,西北五省区的人均文化消费水平增长较快,十余年间,人均文化消费不断走高,显示了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意识不断抬头。2000~ 2011年,陕西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从197.43元增长至673.01元,增加475.58元,总增长240.89%,年均增长11.79 %;甘肃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从180.38元增长至440.20元,增加259.82元,总增长 144.04%,年均增长8.45%;宁夏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从188.11元增长至590.64元,增加402.53元,总增长213.99%,年均增长10.96 %;青海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从114.34元增长至431.53元,增加317.19元,总增长277.41%,年均增长12.83%;新疆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从160.28元增长至388.53元,增加228.25元,总增长142.41%,年均增长8.38%。

3.西北地区居民的文化消费形式愈加丰富

西北地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形式是看电视听广播和上网,调查结果显示,看电视听广播是目前西北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最主要的形式;其次是上网;阅读书报杂志是居民的第三选择。旅游、到运动场所健身、到KTV唱歌、到电影院看电影在居民文化消费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并逐渐增加;艺术品收藏,到剧院、音乐厅看文艺演出和听音乐会等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在居民生活中所占比例很小。

从居住地分组看,城区居民的文化消费形式更加丰富,除“看电视、听广播”之外,城区居民在其余文化消费项目上的参与率均高出乡镇和农村。其中在上网、读书看报、去电影院看电影、去KTV唱歌、运动健身方面,城区居民的参与率分别比乡镇高出许多。

从年龄分组看,高年龄组居民文化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项目上。60岁以上居民看电视和听广播、阅读书报杂志、参观博物馆和展览馆、到运动场所健身及其他文化活动的参与率均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低年龄组居民文化娱乐活动更倾向于娱乐性,30岁及以下居民到电影院看电影、到KTV唱歌的参与率远远高于其余年龄组。从职业分组看,离退休人员、农民、个体户、无业 (失业)人员最主要的文化休闲娱乐形式是看电视、听广播;企业职员、在校学生最主要的文化消费形式是上网。另外,党政机关、社团和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在校学生阅读书报杂志的参与率均较高。

从学历分组看,高中及以下学历者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是看上网、电视、听广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是上网、旅游。在上网、阅读书报杂志、到电影院看电影、看文艺演出和听音乐会、到KTV唱歌、到运动场所健身等文化消费项目中,学历越高,参与率越高,居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程度与学历高低成正比。

从收入分组看,月收入6000元以下的居民家庭最主要的文化消费方式是看电视、听广播;月收入6000元以上居民家庭最主要的文化消费方式是上网。另外,阅读书报杂志在居民中很具普遍性,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居民家庭中,有超过50%的居民参与其中。收入越高,在传统性、大众性以外的文化消费项目,如观看文艺演出和音乐会,旅游、去KTV唱歌、参观博物馆和展览馆、艺术收藏、健身方面的参与率越高,文化消费的种类越丰富。

从性别分组看,女性在看电视听广播、到电影院看电影、到KTV唱歌等室内活动方面的比例分别比男性要高;而男性在旅游、艺术品收藏、到运动场所健身方面比女性要高。

4.公共文化消费持续增长

2012年,西北地区公共图书馆总流通2241.2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54.27万人次,增长25.4%;公共图书馆图书外借1547.04万册次,比上年增加172.04万册次,增长12.5%; 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文艺活动65788次,比上年增加4429次,增长7.2%;群众文化机构共培训228.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0万人次,增长15.4%。西北地区公共文化消费不断上扬,蓬勃发展。

二、我国西北地区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西北地区的文化消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西部地区文化消费领域中还存在大量不尽如人意之处。

1.西北地区文化产品的短缺抑制了文化消费潜力的释放

文化产品生产规模小、质量低,文化产品服务内容老化、运营模式单一,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与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期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消费者在文化市场上普遍感到的,东西多,精品少,可消费的东西多,值得消费的对象少。电视、报刊等内容雷同,各类演出数量和种类都不足,服务运营模式单一,娱乐产品缺乏吸引力。随着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在阶层、职业和收入上的差距逐渐拉开,文化趣味上的差异也日渐明显,但是文化产业的市场细分还不能与之同步,不能满足西部居民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2.西北地区文化消费总量及人均文化消费等均低于全国水平

2000―2011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2.75%,而西北五省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城乡文化消费总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2.09%、8.50%、12.47%、13.83%、10。30%,除青海外,其余四省的文化消费总量均低于全国水平;2000―2011年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12.11%,而西北五省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分别为11.79%、8.45%、10.96%、12.83%、8.38%,除青海外,其余四省的文化消费总量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甘肃、新疆两省区的城乡人均文化消费明显低于全国增幅。

2011年,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占人均总消费的比重为7.35%,而西北五省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人均文化消费占人均总消费的比重分别为7.66%、6.97%、6.80%、5.84%、5.16%,除陕西外,其余四省区的这一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不过,2011年,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占人均收入的比重为5.20%,而西北五省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人均文化消费占人均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04%、5.63%、5.23%、4.55%、4.02%,除青海、新疆外,其余三省区的这一指标却都高于全国水平。

3.西北地区文化消费和东部发达省区相比,差距颇大,文化消费结构层次较低

2011年,上海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为2289.18元。而西北五省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人均文化消费总量分别为673.01元;440.20元;590.64元;431.53元;388.53元。上海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为西北地区城乡人均文化消费最低的新疆自治区的5.89倍,即使陕西的城乡人均文化消费水平为西北最高,也不足上海的三分之一。如此大的文化消费差距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西北地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看,非教育性知识文化消费较少,很多人热衷于武侠言情影视片、休闲书刊、流行音乐,经常出入于各种娱乐场所,对严肃文化、高雅文化不感兴趣,对自身的继续教育舍不得投资。从生产经营方面看,娱乐业发展迅速,从事娱乐文化生产与经营者获利丰厚。畅销书排行榜,影视作品的高上座率、高收视率,大多被娱乐文化所占有,一些娱乐界影视明星更是名利双收,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相比之下,严肃文化,高雅文化则倍受冷落。中小学生对娱乐界明星了如指掌,而对中外表演艺术家则知之甚少。

三、提升西北地区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

文化消费的繁荣一方面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因此,两方面要齐抓共管,方能促进西北地区文化消费的提高。

1.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部于2012年2月《“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20%以上,到2015年,产值将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该计划提出,未来五年,文化部将重点发展11个行业,尤其重视促进动漫、网游等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力争到2015年,我国动漫产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网络游戏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文化部还将制定动漫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国产动漫。西北地区应抓住机遇,培育发展西北动漫游戏产业、文化创意、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业态,扶持原创民族动漫,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此外,随着新媒体发展与“三网融合”的推进,西北地区应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出台措施鼓励发展西部地区动漫、游戏、网络新媒体、信息服务、数字出版与创意文化、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尤其是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文化产业新兴业态。

2.提高西北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第一,逐步提高西北各省区城镇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社会保障的托底机制,帮扶低收入群体,构建完善的社会安全网。西北地区低收入群体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帮助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的根本出路还是应当增加就业,政府要对低收入家庭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再就业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还应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适时制定和调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保证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能随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增长,让居民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二,扩大中等收入者在社会收入结构中的比重,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与低收入者不同,中产阶级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自身的教育水平及专业技术才’能。因此,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群体,政府需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让每个社会成员能拥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以保证居民收入分配的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还应当重视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更好的整合各种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教育培训网络;适当规范提高政府部门人员的收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财政收入、工作效率等因素挂钩的同步增长机制。

第三,依法规范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来源。对于高收入阶层,一方面应对通过合法经营、努力工作所取得的收入采取保护的政策,另一方面对过大的收入差距采取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来合理调节。必须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通过征收特许经营税、资源税等手段将行政性的垄断所得收归国有,以调节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

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快居民信用体系的建立,扩大居民的即期消费

首先,政府应当尽快开展有关消费信贷的立法工作,以便于消费信贷的正常运作。尤其是要与商业银行协调好有关事项,为文化消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其次,重点开发中短期和中小额度的消费信贷品种,比如教育、旅游等专项消费,有针对性的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再次,制定与之配套的激励措施,比如对居民短期文化消费在利率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以鼓励居民消费。对一些贫困学生及家庭采取贴息或低息的方法,这几年高校实施的贫困生贷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后,加强对文化消费信贷的宣传力度。消费信贷在西方国家比较流行,居民也乐于采用这种方式,但是我国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人宁可不消费也不愿意贷款提前消费,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应加大消费信贷的宣传力度,让居民切实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及便捷,就现阶段讲,在信贷消费群体的选择上,重点引导有较新消费观念的青年群体及中等收入阶层,由点及面,逐渐铺开。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西北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尤其是可以激发居民产生巨大的即期消费。为此,政府应当在现行社会保险的基础上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落实好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切实解决困难及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问题;在医疗保险方面,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各种就业人员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体系当中;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搞好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2][4][5]根据王亚南、高书生编《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版)计算、整理而成.

[3]根据文化部编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2013)》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 年 10 月版) 计算、 整理而成.

[6]梁敏:《文化产业增加值五年至少翻一番 扶持政策将陆续出台》 ,2012年2月29日 《上海证券报》 .

上一篇:创新服务理念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情感服务工作 下一篇:结果加重犯的未遂问题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