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勇敢拒绝儿女等

时间:2022-03-09 12:51:58

学会勇敢拒绝儿女等

几十年来,我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那样兢兢业业一辈子――在家,对孩子牵肠挂肚,对丈夫唯唯诺诺;在外,对同事、上司谨小慎微,总是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装进“套子”里,找不到自己。

第一次说“不”,得到女儿理解

今年不久前,我开始了退休生活。两个孩子已成家立业,我想是该松口气的时候了。谁知没过几天,经商的女儿便婉转地表示,怕我一下子退休了闲在家中不适应,想请我为她守店。就在我习惯性地想答应时,一眼瞥见老头子在旁边使眼色,于是我立即改口:“让我想想再定。”

晚上,我问老头子他那眼色是什么意思。老头子感叹地说:“你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该歇歇了。”我担心地问:“不帮她守店,女儿会不高兴吧?”“你要学会说‘不’。”老头子心疼地说,“你想想,大家说你会织毛衣,几十年来,你就一直一件一件织下去,没完没了。实际上,她们也会织毛衣,只是想偷懒而己。如今你退休了,如果还答应为女儿守店,那岂不是要‘永远革命’么?”

我细细思量着老头子的这番话。是啊,这一辈子,我真还没说过一次“不”呢!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心甘情愿的忍受”中为工作、生活忙碌。如今,没了家庭负担,没了工作压力,下半辈子我也该为自己活一回了!

第二天,我明确而坚定地告诉女儿:“我不能帮你守店,我有自己的事要做。”女儿的表情先是吃惊,继而思索,最后转为会意的笑容。我把老头子的话告诉她,女儿歉意地说:“对不起,妈!您能这样想很好,祝您晚年生活得更精彩。”

没想到,第一次说“不”便能得到女儿的充分理解。这以后,“不”字真帮了我不少忙,不仅减少了我生活中许多烦恼,还逐步使我恢复了真正的我。

老人要勇敢地对儿女说“不”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要与别人打交道,在外面是这样,在家里也是这样。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为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常常需要进行心理换位,也就是凡事多替对方着想。从这个角度说,家庭中两代人打交道,也需要儿女们站在老人的角度,多替老人想想。这是做儿女的本分。

但是,心理学同时又告诉我们,按照人际心理学规律,人都具有自我中心意识。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中首先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而不是首先从别人的需要出发。这不是简单的品格问题,而是一个人际心理规律。所以,在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如果老人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思,做儿女的即使是比较善于心理换位的人,也会发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老人心思的情况。

其实,儿女们在有些事上让老人不满意,并不一定是有意的,或许还属于好心办了坏事呢!譬如这位女儿,很可能就是为老人好,才提出了要妈妈帮助看店的建议。如果老人怕女儿不高兴而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思,岂不是彼此都是一份好心,却反倒闹成了误会?事实上,在两代人的交往中,老人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真实的心思,儿女们大多都是能理解和接受的。

敬孝的关门声

陶诗秀

搬进新居不久,每天凌晨时分,楼上都响起一声“咣”的关门声,接着便是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

我去找居委会主任,请她去帮忙劝劝。居委会主任告之详情:“那是一户不幸的人家,半年前,爸爸出了一场车祸,妈妈又患了癌症卧床不起。我想关门的准是那个毛小子,宽容宽容吧!”

又是几天,关门声依然如故。我终于敲响了楼上的门,那个男孩开门后说:“阿姨,对不起,下次我一定小心……”但第二晚,那关门声依旧。我刚要动身,先牛却说:“忍忍吧!也许他是习惯了,慢慢就会改过来的。”

几天后,果如先生所料,关门声消失了。我躺在床上,屏住呼吸侧耳经听。楼上的脚步声也跟先前大不一样了,很轻很轻,极小心的样子。“老头子,你算得真准啊!”我去瞅先生,却发现他眼中含着泪水。他说:“楼上那个妈妈死了。这些天来,男孩一边白天上学,一边晚上去酒楼打工,他想治好妈妈的病……”

又是一个晚上,在楼道口,我碰上了那男孩。他问我:“阿姨,这么晚了,您还没睡?”我想要安慰他两句,却无从开口。

“阿姨,想来,您一定又是失眠了。前些日子,影响您睡觉了,真是对不起。”看看我虚掩的门,男孩突然像是明白了什么,表情很是惶恐,颤声说:“其实,那关门声,我是特意的。妈妈就快不行了,不能说话,听觉也一天不如一天。我人声关门,只想让她听到儿子回来了,好放心地睡去。今后,再也不会了……”

男孩还说了些什么,我已听不见了,泪水涌上我的眼眶。

上一篇:坦然让生活美丽而快乐等 下一篇:“婚外情”也是老年夫妻婚姻杀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