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3-08 11:25:45

想象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一篇文章不仅要有优美的语言,更应该有好的内容。这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能力,创设好的情境。想象是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想象和联想可以使文章虚实相生,丰富文章的内容。

【关键词】想象力作文教学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江苏省从2009年对于作文的评分标准也有所改变:取消切入分,杜绝保险分,把作文分为5个等级。一类卷70-63,二类卷62-56,三类卷55-42,四类卷41-28,五类卷27分以下。这一改革让所有的师生开始注意到作文训练的重要性,以往的投机取巧的做法似乎不太合适了。如何让学生的作文上一个等级,是高中语文老师应该研究的。笔者认为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有优美的语言,更应该有好的内容。这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能力,创设好的情境。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作家秦牧曾说过:“想象是一副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想象和联想可以使文章虚实相生,丰富文章的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注重文本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往往来自于教师,而教师很少去关注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文本资源都没有充分利用,而事实上每一篇入选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中描写月下的荷塘,用了很多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仿佛我们就走在那样的月色之下,对于这样的写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听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荷塘周围美丽的景色。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资源的内容往往是客观的、固定的,而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感受则是主观的、多元的。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他们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认识。”这强调了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独特的体验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分析文本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分辨真善美以及假丑恶。在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他们的个性、情感、意志、价值观得到提升。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学生可以想象朱自清笔下唯美多姿的月下荷塘,陶渊明鲜活如真的世外桃源,“松下问童子”的活灵活现的场面。借助文本资料教学可以让学生借助文本想象情景,然后再回归文本,并超越文本,这也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注重阅读

作文水平的高低往往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有关,当然还取决于一定的阅历。文化素养和阅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阅读量,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中学生“行万里路”的可能性不大,想要提高语文素养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想象能力。据说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书本上涂上蜜,让孩子去舔。他们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书本是“甜”的。有统计,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45本书。或许这就是犹太民族聪明的一个原因。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作者为了表达需要,有的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有的内容写得稍微简略。作为文学作品,这样的构思可以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而正是文本的这些简略的内容,给学生留下了相当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比如学生在阅读《边城》的时候,文章中描写了湘西绮丽的风景与风情。在读者的脑海里就宛如世外桃源。文章详细描写了几个场景,比如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也描写了翠翠在听到二佬唱歌之后心里的反应,在阅读的时候,读者既陶醉在美丽风光与美好人性的想象中,又对老人产生了同情。尤其是文章的结尾,翠翠一个人撑着船,等着二佬。这样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在介绍这部书之后,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借用沈从文的描写方法和语言,为这部书续一个结局。有的读者想象翠翠终于等到了二佬回来,也有的想象翠翠一直坚守着对二佬爱,默默地守候着。结局是很好想象的,关键是语言。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朱自清写景细腻圆润,冰心温馨典雅,郁达夫流利晓畅,而沈从文的语言特点是清新秀丽、含蓄隽永。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样的阅读训练,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在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

美学家莱辛说:“产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到了,我们愈看下去,就一定在它里面愈能想象出更多的东西来”。想象是人的精神支柱,想象,可以把单调的东西生动化,也可以扩大写作空间。

上一篇:生活是习作的永恒主题 下一篇: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语文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