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时间:2022-03-08 09:24:44

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性学校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实地实践经验匮乏;实习场地、设备不健全等都制约着实践教学的发展。鉴于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中的诸多不利因素,逐渐总结出适合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对应策略。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结构 实践教学

一、现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经济,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其中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这正是我们职业教育机构肩上的一大重任。但是现今的职业性学校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致命的问题,要想予以解决必须先认清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一)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所占比例不足,文化课教师人数过多

技术人才的培养,应用技术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专业教师数量,专业教师应是一所职业教育学校的主力军,但在时下的中职院校专业教师所占比例却不尽如人意。

2.专业教师实地实践经验匮乏,不能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

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递增,这就使专业学校对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有所加大。专业教师在多次培训中获益匪浅,自己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广大偏远中职学校,很多专业教师是“转行”过来的,应为形式的需要放弃了所学专业,投入到了专业教学中来,成了“非专业”的专业教师。这批教师受多方面的制约,跟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有很大的差距,使得所学内容根本无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3.教师储备体系不完善,激励措施不力,专业教师后续力量不足

每年在上级教育部门招考时,很难招到职业学校所需的专业教师。学校只好从社会或自己学校毕业生中择优招聘补充。他们中有的实操经验丰富,却无法胜任理论教学;具有专业技能证书,却欠缺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另外,专业教师待遇跟普通教师一样,没有很好的激励措施,致使专业老师出现断层现象,专业教师后续力量不足。

(二)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1.实习场地、设备不健全

农村中职教育由于其地理环境的限制,加上投资力度小,实训实习条件很难保证,很多设备都是城镇同级别学校淘汰下来的东西,根本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中的种种问题

农村职业学校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不力,实训教学的质量和知识的有效传达难以保证。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3.实践教学中的激励措施不完善

目前中职学校教师搞科研的动力,大多来自于职称、职务的升迁, 在实践教学中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激励理论不能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对老师的教学动机缺乏科学引导,调动不起老师的工作热情。

(三)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定位不准;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专业设置针对性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带有普通教育模式的许多痕迹,没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这一点在培养模式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实践教学以验证性为主,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其培养人才未来的就业、创业情况。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办学特点无法显现。

(2)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相对滞后

①教育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对课堂教学较重视,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或放任自流;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较重视,而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重视不够,“双师型”教师寥寥无几;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较重视,而对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缺乏有效的考核办法。

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不适当。不重视社会各行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评价以及信息的收集和采纳,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多方面探索适合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对应策略

鉴于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中的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可以从学校、专业教师两方面入手,逐步对已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加以修订,加以完善,逐渐总结出适合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对应策略。

(一)制订相应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构建实践教学的理论要求

确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实现中职教育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塑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制定对于中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应标准,强化对中职教学质量的监控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高标准就是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从根本上讲,中职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判断和检测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之间的符合程度。

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对中职教学质量的监控。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成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参考依据。

(三)建立完善的教师、学生激励机制,激发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的内在动力

建立奖励制度,形成优秀教师、学生表彰机制。每学期对先进教师、优秀学生都要进行大力表彰,并通过多种途径介绍、展览其先进事迹。激发教师、学生的内在热情,激发驱使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的内在动力

(四)制定可行性的实践教学方案,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好教学效果及时反馈

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创设教师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促进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使教材“活”起来。告别以往“表演”式的教学现象,积极准备好每一节课,对每堂内容做好一份可行性的上课方案,抓住学生的心思,注意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予以分别对待。把实践知识系统地展现给学生,并及时关注学生,及时做好教学效果反馈,拿到第一手效果资料,分析并注记,为以后改善教学方式最好准备。

总之,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这条路上,我们一定要从教师、学生多方面去考虑问题,从而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中职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国森.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与校本行动研究.中小学教育,2003,(9).

[2]崔陵.浙江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浙江职业技术教育通讯,2004,(1).

上一篇:浅析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的职业英语渗透的... 下一篇:对班级纪律和幼儿快乐的人文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