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学生实训课主观幸福感的培养

时间:2022-09-20 02:32:29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学生实训课主观幸福感的培养

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衡量个体内在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高职大学生实训课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使其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积极心理学 高职学生 实训课 主观幸福感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而实践性教学课(简称实训课)已经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充裕的物质生活背后却是当代高职大学生精神的匮乏,学生的幸福状况不容乐观。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笔者认为,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完善高职院校的幸福感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创建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教育

积极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而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明明在每个人的心里,可是对其进行准确定义却又困难重重。幸福其实很简单,可以是一本好书、一段美妙的音乐,可以是一顿美食、一个赞许的眼神,抑或是睡了一个踏实觉、完成了一个美好的心愿。个人的人格特质、目标定向、文化背景、社会适应以及应对策略等,能在不同程度上缓冲生活事情和社会环境对主观幸福的影响。

心理学领域常常将幸福的研究称之为“主观幸福感”,强调幸福感具有主观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判断什么是幸福,外在的标准只能是起到辅助或参考作用,更有甚者,某人眼里的玫瑰可能是他人眼里的毒草。不过,主观幸福感也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如处于幸福状态的人总是表情愉悦,生活满意度较高。所以说,主观幸福感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它是积极人格的核心特质。

二、高职院校实训课的重要性及主观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决定人生。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技能培训才是职业教育的主题,理论教学应该围绕着实践性教学的需要而展开,这不仅是就业市场的需求,也是高职办学理念的回归。近来,国外高教界逐渐形成了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潮流,国内也纷纷开始教育改革以适应市场人才的需求,因为人们已清醒认识到专业实训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当代高职大学生被称之为“最幸福的一代”。国家及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也非常重视,但在物质需求得到了相对满足的今天,却表现出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这种主观幸福感的缺失在实训课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学校枯燥单一的实践性教学影响了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渠道,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多数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但是,很多老师由于不注重教学方法,以至于枯燥乏味的实训课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理想和现实生活的不一致,导致学生降低主观幸福感

高职学生由于知识、阅历有限,思想过于单纯,想法过于简单,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时就会使主观幸福感降低。大多数学生在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都是由家长来决定的,造成了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加之一些学生动手能力差,而实训课要自己动手操作,工时长,劳动强度较大,实训课也就敷衍了事了。

3.心理问题过多,家庭压力过大,造成了学生幸福感的缺失

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比较复杂,许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也有一种不信任现象,认为高职学生理论没本科生扎实,又不像技校生那么肯吃苦,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前途比较悲观。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少同龄朋友的理解和帮助,加上家长的过分包容和较高的期望,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训课中出现孤独、苦闷、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高职的实训课培养的主要是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才,有低人一等的感觉,造成了他们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三、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实训课的主观幸福感

1.在实训课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幸福感的培养

教学活动并不一定是幸福的。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它的幸福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创造,依赖于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把幸福感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把教学看作幸福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即要关心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又关心学生的心理,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如在实践性教学中按专业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两个专业模块学习,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丰富的情感内容,学生就会把教学当作幸福的活动,就会感到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乐趣。

2.开设专门的创业培训和主观幸福感辅导课程

针对目前高职大学生的现状,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磨练的机会是很少的,更多的是想在父母、学校、家庭的帮助下来完成就业,而不会、也不敢去创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课,促进高职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学生的幸福感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教学课的培训,实训指导教师将幸福感“移植”到学生身上,这样主观幸福感的教育就进入了常态化的模式,学生通过学习也能主动培养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3.建立和完善心理辅导室的功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积极情绪

可以通过校心理咨询室和实训教师自己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心理辅导室要有专门的工作计划和固定的开放时间,以便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好实训课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矫正其错误思想,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增强自信,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同时,实训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及时疏导。实训教学部门尽可能多地开展技能文化节、我爱我的专业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开拓视野,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社会交往、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从而为其对生活的主观认识达到一个希望的水平、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虽然目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它给我们学校的实践性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积极人格的、具有强烈主观幸福感的学生提供了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K M Sheldon,Laura King.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3).

[2]马甜语.积极心理学:理念、视野及动向[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1):30-34.

[3]周东明.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教育[J].中国德育,2008,(01):36-41.

[4]陈桂兰.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原因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02):91-92.

[5]章世钦.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J].中国商界,2009,(01):337.

上一篇:浅谈合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析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的职业英语渗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