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教学及人才培养分析

时间:2022-03-08 01:44:05

管理教学及人才培养分析

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现状

自1982年夏书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后,行政学开始受到国家和学术界的关注。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在吉林市召开了行政管理研讨会,表明了政府开始正式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同年底,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筹备组在京成立,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这是我国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并且,关于行政管理的教材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行政管理这个学科在我国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但是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相比国外来说起步晚,虽然发展较快,但跟国际上这一专业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34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行政学类的本科专业,而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绩效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规模相当庞大。从人才培养和接受教育的层次上来看,既包括本、专科层次的人才,又包括了博、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人才;从人才培养的特点来看,既有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又有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从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院校来看,不但有文科院校、理工科院校,甚至还有少数的农学、医学院校。从表面上看,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好像已经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各具特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在对国内各大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国内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还较薄弱,无法适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参与性和研究性的要求。而且国内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滞后于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都没有符合时展的要求以及结合各大高校自身的优势专业。用一句话概括:高校开设行政管理专业范围广而内容杂,缺乏自身的特色,尤其是缺乏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许多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真正明确,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智能的培养。首先,尽管国内各大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将行政管理人才定义为一种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这种定义是沿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它没有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来加以定位,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根本不清楚毕业以后自己该从事何种职业。这样就造成行政管理专业的泛化、边缘化。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做;但是一些适合其他专业的工作,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很难胜任。所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毕业要么升学,要么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其次,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智能的培养。从各大高校开设的行政管理课程来看,很大一部分的课程都是知识的传授,高校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传授知识为主。而相对缺乏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的智能的培养。例如,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方式很少有启发学生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结构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首先,由于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渊源,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科设置的政治学取向突出,政府管理偏向明显。从行政管理学发展历程来看,行政学最早是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也是从政治学中分支出来的,伴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之后,行政管理学也从政治学科分离出来纳入到公共管理学科门下。然而由于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渊源,尽管行政管理专业所授予的是管理学学位,但是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依然是介于政治学和管理学之间。从其所属的教学机构来看,既有把它放在管理学院的,也有不少是放在法政学院、文法学院的,还有将其归入政史系的。而且,即使是管理学院内,前面还会冠有“政治”两字,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现今这种管理体制,必然会导致行政管理专业长期受政治学科的影响,使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政治学色彩。其次,行政管理学的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部分课程设置不符合社会和学生就业需求。由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一直受我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改革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的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日益完善,政府的行政活动的日益高效,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也应适应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如果课程设置不符合新时代的变化或者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那么该专业必然落后于时代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于时展。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课堂教学质量日益成为一个关注的重点。而现阶段,各大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滞后于时展,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有待于更新和丰富,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通过对我国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特征分析,行政管理专业不管从培养的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还是从其教学理念来看,都有其一定的代表性。这个专业是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恰恰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特征,这要求专业知识的传授必须要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和强化学生对公共行政知识的掌握。但是,长期以来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智能的培养,往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虽然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方面的不足并进行了一些改革,增加了实践环节,但是力度远远不够。

(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但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各大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对实践性依赖非常高,而国外公共行政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例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的学生有一半时间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的学生有70%的时间在课堂外。但是,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很低,与国外差距很大,也与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此外,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不完善,缺乏比较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很难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训练。

2.校外实习基地少,远不能满足学生岗位实习需要。岗位实习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最为有效。虽然各高校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会与多达几十家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大部分高校不完全了解和掌握合作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流程以及改革趋势,不能结合学校自身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合作单位提供科技、决策等服务,导致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很难接触其行政事务的核心。

3.高校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良好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也是使实践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实施的前提。但是,许多高校的实践环节缺乏系统的大纲、考核办法等,这样大大影响了实践效果。参加实践的学生大多去做一些繁琐的小事,很难在较短时间里了解组织的运作情况、演变过程等最为重要的实践操作活动。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而行政管理人才都是将来在政府部门担任管理职位的人员,他们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度。行政管理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社会主义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干部,核心在人才。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已经成为新时期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任务。在新时期政治、经济、行政体制改革日趋深化的过程中,在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时,也对行政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水平、方式都必须要跟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我们要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各种模式不断地进行探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要使行政管理人才掌握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培养行政管理人才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个大环境下应具有的新的素质要求,即要培养以人为本的服务素质、培养公仆意识,提高责任素质、培养公平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培养效率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素质。

(一)结合时展,创新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起点,就是各大高校中行政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各大高校对于行政管理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应照搬传统的习惯,应该结合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的步伐,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将一些过时的教材进行更新,引进一些新的教材,并可以根据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大高校的优势资源、优势专业进行研究教学,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思路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形成特色,扩大研究的领域,缩短与国际上研究的差距。还应更新学科知识体系,凸显时代特征和各高校优势。高校开设的专业必须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有快速应对力,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保证专业体系的时代气息。因此,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结合时展的要求,引进一些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课程。

(二)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注重实践的作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很强的实践性。在学校教学中,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性,培养活学活用的专业意识。各大高校应积极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接触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办公室事务管理的相关技巧,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同时,也要鼓励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深入实践一线,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往往能够很轻松地讲解清楚各种复杂的理论,但是却难于把理论化为实践指导。要想上好行政管理类课程,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需要有更多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感受。只有身在一线作为管理人员,才能够有对理论深入浅出的理解和讲授。因此,要鼓励和积极提供各种途径使教师也深入实践,更好地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知识。

(三)完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因人因时制宜地进行行政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活动要注意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为了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模拟科学研究活动所设计和组织的一种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行探究式学习。高校应该为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研究和实践平台,推动行政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探索。高校应该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践与研究课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减少课内讲授学时,改革与加强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或进行自主课题研究,走开放性、研究性教学之路。

2.“案例分析型”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是近来较为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行政管理专业是培养管理人才的,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调查和总结的话,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际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案例型”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以行政管理领域的实际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开发自己独特的风格,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开展案例教学。推行“案例型”教学模式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点:首先,案例选择要恰当,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其次,任课教师准备要充分。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更要对案例的背景知识有充分的掌握,这样才能增强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最后,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时刻记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是永远的主角。

3.“实践型”教学模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对于实践的要求很高。只有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并在实践中积累管理经验。对于实践型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通过校外实习来进行。高校可运用自身掌握的资源,积极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签订合同,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岗位。二是邀请一些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担任管理职位的从业人员来现场为同学们解答各种问题,这些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巧,可以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大量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三是观看教学录像。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入校开始就为他们安排大量的国内外与公共部门及管理相关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公共事业,热爱公共事业,让他们从成功的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中得到管理理论的感悟。

四、结论

高校是培养行政管理人才的摇篮,在新形势下,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个大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不断更新,行政管理的课程应该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该不断改进和提高。也要求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纯理论型、知识讲授型转向以理论和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和技能型模式。通过“研究型”、“案例分析型”和“实践型”等新型教学模式的使用,让高校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输送人才。

上一篇:西方政府公共管理探究 下一篇:治理非法开垦草原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