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2-03-08 01:50:42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本文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同行赐教。

1设疑置难,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难问题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心理发展阶段,这时,他们思想活跃勤于思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优势,恰当地给他们设疑置难激发他们去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活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以诱导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跟随教师讲课的思路去主动理解问题和掌握知识,就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引导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不仅易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而且对于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3分类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事件纵横交错头绪繁多,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而灵活地采用分类归纳的教学方法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抓住特点,掌握其规律,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分类归纳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把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迁移使前后知识融汇贯通。

分类归纳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全面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4纵横联系,培养学生把握历史基本规律的能力。历史事件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事件都与一定的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相联系。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纵横联系比较的方法,既要向学生讲清时间先后和发展线索,讲明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又要重视历史活动的社会背景,指出历史事件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纵横联系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人物事件放在一起加以分析考察,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把握历史事件之间必然联系,掌握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方法。它是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历史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要想做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各种历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提高自己教学法的理论素质,同时还要不断地总结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的水平,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历史教学方法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探讨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口才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