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3-07 10:07:46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在理论基础上选取合理变量,构建最小二乘回归估计模型,实证研究结果得出ROA系数为4.987,说明盈利能力越好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SJYJ系数为1.032,说明年度财务报告不存在质量问题的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越高;ST的系数为-0.56,说明越是中国证监会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选择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力就越存在不足现象。另外,上市公司规模和控制权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产生影响。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最小二乘回归估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前言

美国安然事件,施乐,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等一系列的欺诈丑闻出现,暴露出上市公司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之上的实质性问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只是徒具形式而已。美国国会曾于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简称SOX法案),标志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自由性披露阶段转入强制性披露阶段。

我国在2006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证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新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2010年新审计准则中,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出了具体准则方面的要求,由此,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入了强制性披露阶段,而且强制性披露的范围已经不只针对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而是涵盖了全部上市公司。但是从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来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对当前国内外有关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来看,国内外的研究十分有限。Raghunandan和Rama(1994)研究了一百家公司的年度报告,发现有八十家公司财务报告涉及内部控制管理[1];Hermanson(2000)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进行调查,发现自愿性内部控制报告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相比较强制性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性的效率较高[2]。

二、理论基础

2.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为止,我国理论界还没有权威的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定义,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文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如下定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我国企业管理当局,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标准,设定了定期针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并将该评价最终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

2.2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最初是由简森和梅克朴(Jensen and Meckling)于1976年提出来的,它是新制度经济学近一个时期来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委托存在于经济活动的许多方面,在现代企业中,最主要的委托关系存在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按照委托理论,经济资源的所有者是委托人,负责使用以及控制这些资源的人员是人。

委托人和人存在不同的利益目标,委托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不相对应,进一步增加了双方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委托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使人始终存在机会主义动机。第三,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合同具有不完备性,它不可能对人的所有行为做出规定,即使可能也会严重限制人的创新能力。加之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随时可能产生。为此,委托人往往会增加对人的监督,但监督机制只能缓解间题,无法避免人的投机行为,况且监督是具有成本的,它不仅表现出低效率,而且不能改变人行为的被动地位。

委托中,委托人总是希望人可以给予委托人尽可能多的信息披露,其中包含内部控制信息,以便委托人根据所得信息调整自我目标函数实现与人的尽可能一致,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际上是针对委托人和人之前,由于存在不同的利益目标而产生的矛盾,制定了缓解两者冲突的制度设计。

2.3信息非对称理论

信息非对称(Information asyfnmetry)是指委托的双方对事件活动的掌握程度不同,即双方都知道,但是一方比另一方掌握的信息更多,甚至第三方无法验证,即使验证也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甚至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在信息非对称的参与者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人”,相反方称为“委托人”。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委托问题中会存在人向委托人产生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隐藏行动,是指签约后,委托人只能观察到人的行动结果,而不能准确或完全得到人行动本身,即存在不完全信息,所以,为了达到要求人按照委托人意愿行动的目的,就有必要设计一个激励约束契约以诱使人做出既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同时也能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指委托人和人签约后,人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在最大程度的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不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动。综上所述,信息不对称时交易双方进行契约设计和签订的根本原因,也是产生交易成本的基础。

增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利于委托关系中,增强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联系,降低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信息非对称理论要求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根据理论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它是建立在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之上,是管理当局披露履行受托责任的一种信号传递,而且是外部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的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以外的增量信息。其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再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意识,降低委托成本。最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增强企业管理者经营风险意识,帮助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强化管理职能。那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果到底怎么样?上市公司哪些特征会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鉴于此背景和研究意义下,下面本文主要在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下,通过建立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拟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实证研究,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利于强化风险管理,有利于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3.1模型构建

为了有效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五个主要影响变量,构建线性模型,模型如下:

(公式1)

在公式1中:

NKPL为被解释变量,是反映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

ROA为解释变量,是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SJYJ为解释变量,是反映审计意见的指标;

ASSET为解释变量,是反映我国上市公司规模的指标,本文中对此进行了对数处理,确保数据的稳定性;

ST为解释变量,是反映特别处理的指标;

STATE为解释变量,是反映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的指标。

3.2变量解释

为了对上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模型的变量进行解释,编制下表3-1:

3.3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用的数据是2012年截面数据,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共1223家为研究对象,用于验证模型中五个影响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本文所有的数据来自于深交所综合研究所编制的《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本文所有结果的得出均是在SPSS12.0软件里面操作完成的。

3.4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模型(公式1),本文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估计结果参见下表3-2。

表3-2 最小二乘估计结果

注:***表示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示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根据表3-2可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76,这说明拟合的非常好,杜宾值为2.23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对变量分析可见,其中ROA、SJYJ、ST变量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首先ROA系数为4.987,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可以判断,盈利能力越好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其次,SJYJ系数为1.032,系数也为正,并且也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也可以判断:年度财务报告越不存在质量问题的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越高,相反年度财务报告越存在质量问题的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越低。

再次,ST的系数为-0.56,与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该变量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可以判断越是中国证监会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选择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力越存在不足现象。

最后,反映上市公司规模状况的lnASSET,以及反映上市公司控制权STATE变量,在最小二乘回归结果下,变量存在不显著现状,这说明上市公司规模和控制权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产生影响。

四、结论

本文结合回归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实证方法及模型的选取上,首先建立各种影响内部控制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变量的选择上。在选取研究对象时,针对中国新型市场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上市公司,而不是把目光放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在自变量的选取上,根据其影响因素,设置公司规模,公司经营业绩,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审计意见不同指标选择作为研究的控制变量,选取多维角度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研究,减少零散的指标等不同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整体影响,显著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和对现实的解释力度。

参考文献:

[1]Raghunandan,Rama. The Recognition and Reward of Employee Per2formance [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013,6(5):36 -56.

[2]Hermanson.On the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elf-reported disclosures as a method of measuring corporate social involvemen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2012(4):6-8.

[3]蔡冬梅,郑婕霞.小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益与成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2):88-90.

[4]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03):68-70.

[5]王惠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J].审计研究,2011(02):3-5.

[6]许江波.朱琳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2009年数据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报,2013 ,13(5):57-63.

[7]陈丽蓉,周曙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实证研究——基于审计师变更视角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3 (10):12-15.

作者简介:钱 波(1972-),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本科,会计师,任职于国药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上一篇: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之... 下一篇:科研院所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