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

时间:2022-03-06 09:14:03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

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新又是工业革命的基础。蒸汽机的出现使英国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旗手,二十世纪上半叶石油资源催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实际上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这证明了工业是物质生产的主要形式,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我国之所以长期沦为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是因为封建统治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长期处于闭关自守的农业社会,导致工业落后和经济贫困。

另一方面,人类的基本活动就是物质生产,实现物质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实体经济,而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工业化就是现代化,是人类创造幸福生活主导性的门类。它的主导地位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不可动摇。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迫切要求产业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来提升和强化工业的主导作用。

从美国的“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得到的感触

二十世纪末叶利润丰厚的IT产业兴起,当时日本投资200亿美元开发第五代电脑使日本电脑硬件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美国电脑业界一片愕然中出现了电脑神童盖茨,使美国软件统领了全球。同时在挫折中奋起的乔布斯开发的苹果个人电脑在国际网络广泛使用,很快就超越了日本,推动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可见,科技创新使美国保持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在创新中又造就了大批高端人才,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尽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泰国在一个时期发展表现十分强劲,但美国仍处于优势地位。不仅经济实力强,美元始终处于强势地位,而且科技力量强,是率先迈入信息时代的国家。

但是先进科技带来的高效益使其逐渐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开办世界工厂。形成了本土研发、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地区生产,以谋求更高的利润。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形成了“去工业化”的势态。其结果是制造业退化、失业率升高、贫困群体增加。今天约有4000多万美国人靠政府发食品生活,中产阶级也逐年感到失落,加速了社会两级分化的走势。同时政府财政赤字逐年增长,靠印美元和发债券维持,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超过1万亿美元,约1/3的国家开支需要靠借债弥补。美国《时代》周刊特约编辑法里德·扎卡里亚撰文《有关美国正在“变软”的残酷事实》,文中说“美国从大部分全球竞争力指标来说都在走下坡路”。美国在世界经济论坛(WEF)的排名略微下降排到了第五。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评估了44个国家和地区过去10年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努力,结果美国排名倒数第二。WEF的报告令人吃惊地将美国的科学和数学教育排名排在第51位。2004年美国仅有6%的学位是工程学位,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不能不说是“去工业化”带来的结果。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集合,只有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夯实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基。

以钱赚钱的虚拟经济造成了社会财富的高度聚集,不仅制造了社会的分配不公,同时也酝酿了风险,最终导致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很快又扩散为全球经济危机。至今,全球经济仍处在缓慢恢复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活力显然比不上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困境中,虽然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但是在产业转型中缩体量提质量。可以说,“风景这边独好”。

为摆脱困境,美国不得不“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推动大企业在国外生产的产品转入国内。当然,从经济规律角度分析这个转移并不太容易。如,苹果系列产品销售旺盛,把产品生产从中国移回美国,又不失销售市场,不是一件简单的搬家。当然,我们也看到美国重振制造业已经有好的起色,毕竟他们经济基础较好,失去得快,捡回来也快。但美国的“再工业化”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忽视实体经济、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的高利润,是缺乏坚实基础的,也是不能持续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不能忽视工业为主导的法则。

我国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方针的历史作用和现代意义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济建设历程中长期坚持的方针。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力落后,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六亿人口吃饭问题,所以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后来又提出来解决“三农”问题,都是我国国情的需要。同时,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就把发展工业经济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虽然短时间改变不了我国是农业国的现状,但必须坚定地走工业化的路子。以工业为主导就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主线。

1953年6月14日至8月中旬,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财经工作会议,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由694个大中型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又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156项工程建设,在陕西就有24项。后来都成了工业战线的骨干力量,形成了我国汽车工业、农机工业、电工业和航空工业等重要工业部类的基础,迈出了工业化的强劲步伐。

国产第一部汽车、第一台拖拉机、第一架飞机相继问世,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工业体系。工业化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同时按照农、轻、重发展战略,我国煤炭、钢铁、石油、电力等基础产业也开始起步,特别是煤、电产业发展较快,大庆油田的建设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有力地支撑了工业化的进程,可以说工业化带动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五”期间921个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工业的骨干,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门类残缺不全的面貌,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由于坚持了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1953-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8%。而同期,苏联是11.6%、美国3.6%、英国3.8%、西德10.1%、法国7.9%、日本15%。

尽管经历了和三年困难时期乃至“”的折腾,但始终坚持工业化方向不动摇,使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相继名列世界第一,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国力。在国际贸易中,出口过去以农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由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制成品出口已占了主导地位,技术含量也逐年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大国,国际地位提高,是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元素。

由于长期坚持发展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使国民经济物质基础扎实雄厚,劳动就业率较高,特别是亿万农业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劳动力素质也相应得到了提高、社会竞争力增强。同时,又推动了国际合作。中国制造名扬海内外。如果完成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那么我国工业又会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面向未来,在产业转型中调结构、稳增长,面对许多复杂的因素,化解面临的矛盾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认为“四化同行”仍应把着力点放在工业化上,这样就可以主导四化并举,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服务业首先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

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充分工业化为前提,其比重提升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走工业化路子是必然选择。随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一定会进入重要角色,因为流通是实现再生产的必由之路,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唯一桥梁。这就是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最大的不同,也是提高生产力的客观需要。也因此出现了整体经济结构中的一、二、三次产业之分。一产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现代化进程中劳动生产率也是不断提高的,但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而逐步降低。如,我国1953年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2.8%,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1957年农业产值比重仍占43.5%,但五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相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45.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44.6%。同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19322亿元,保持了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地位。这充分证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不仅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在一定阶段会持续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样会持续提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说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是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

现代物流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现代工业要以创新发展为标志,特别是制度创新,要通过体制改革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迈向集约型的社会化大生产。小而全、大而全,严重阻碍了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这时急需现代服务业,首先是物流业,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销售由专业化公司来保证。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更能彰显工业的主导地位,以新产品为龙头的工业生产不仅能带动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发展,而且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源泉。物质生产的规模化必然带动服务业的扩大化。当然现代服务业必须面向国内外消费市场掌握信息、把握动态,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形成“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市场链条。工业门类的提高会带来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工业部门能提供丰富的物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又可以拉动工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需求是发展的动力,需求的实现又必须依靠现代服务业。这就是沃尔玛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的原因所在。

金融服务是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生命线,工业化又推动着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工业的投入引发了资本市场发育。工业简单再生产的周期加快、流动资金需求扩大,使银行信贷业务扩展。优质企业入市,扩大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为投资者以钱赚钱创造了条件。可见工业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推手。

银行业因工业化而发展,又因工业产品的商品化而拓宽服务领域。资产和资金是实现现代生产的重要因素。一项科技成果要转化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缺少不了资金投入。资金从何而来,又是工业生产增加值的沉淀积累。增加值本质上是劳动创造的价值,这也可以说明加工工业的主导地位。因为任何物质只有通过加工生产才能增值,创造出社会财富。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从满足社会消费的需求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乃至工业本身创新发展提高,都离不开工业这个实业的支撑。

首先,装备的先进程度决定工业化的水平。现代工业需要高端装备制造业来武装,因而高端制造业是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制造业往往代表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任何一个高端产品都出身于制造业。可见,制造业是现代产业的基础性产业,即使美国这样先进的国家也要重振本国的制造业。制造业还是就业的主渠道,也是造就高素质产业大军的主战场。科学成果的转化要靠工程技术来实现,工艺技术、操作水平在人类物质生产过程是关键性环节。劳动出真知、劳动出成果。

第二,从满足消费来说,工业制成品也是最终消费的必需品。人们的衣着需要纺织工业和制衣业;食,需要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住,往往需要钢铁工业和建材业;行,需要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和轨道车辆制造业……

第三,信息产业飞速发展,软件固然重要但软件要依托硬件,基础就是电子工业。名目繁多的通讯器材无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不断更新的电子产品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必需品。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消费水平,社会运转效率加快,推动了社会进步。

互联网技术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再发展、再提高的综合体现

美国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排头兵。半个多世纪的化石能源经济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造就了西方发达国家。东西方发展差距拉大、南北矛盾凸显,全球性的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不断扩大。同时,超标排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已危及到人类的健康生活,工业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人们感到忧虑。发达国家不愿承担更多的节能减排责任,让欠发达国家做出牺牲。国际谈判立场分歧,难求得一致,地球的命运令人担忧。我国2009年向国际社会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这充分说明我国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决心。

由美国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导致的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至今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贸易摩擦加剧、地区矛盾激化,世界面临新的挑战。

工业现代化如何走?能不能在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含量、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要求下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中央提出的“四化同行”是十分正确的,信息化已深入到各个产业领域,而且进入了千家万户,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技术催生新的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学人》专题论述了当今全球范围内的工业领域正经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数字化革命。芮明杰教授说,“新一轮工业革命即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还可以看到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和CNC(电脑数字控制)等尖端高科技产品的问世,其潜能足以引发制造业革命。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人们已经看到以化石燃料驱动的原有工业经济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资源透支,很难再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通过工业化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又是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消耗的第一大国,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再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工业化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并行,实施中国特色的工业革命,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化路子,占领工业发展模式革命的制高点,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员伍德罗·克拉克又提出了绿色工业革命的理念。在我国已经注意了国民经济的绿色发展。如,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走在前面,分布式供电也已提到了议事日程。绿色健康生活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农村自制沼气到太阳能供热,太阳能发电,实现独户电气化正在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后危机时代新产业革命必然会到来,我国经济面临着深化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新难点,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我国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上一篇:风骨显神韵 妙笔写人生 下一篇:商会与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