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与县域

时间:2022-06-23 07:01:46

商会与县域

编者按:

商会者,联商情,开商智,以扩商权也。

商会,虽然有着文化、地域、行业的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但都因情而连,以乡谊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目标,以发展壮大为使命,发挥着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

在县域经济的振兴发展中,县(市)政府离不开商会组织及商会企业的支持,同样,商会组织及商会企业要在县域经济中发展也离不开县(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商会大多数只是服务于大中型城市经济,而对县域经济涉及很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县域的投资环境不足;二是县级政府重视不够。这也是县级政府招商难、企业立足难的根本原因。商会的作用在县域经济中也就难以体现出来。

本期西部大讲堂·名家圆桌对话栏目,以《商会与县域》为题,特邀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教授、陕西甘肃商会会长张海雄先生,来为我们讲解商会与县域经济的相互关系,分析商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惑与难题,寻求互通共融共发展的可行路径。期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架起商会与县域合作共融的桥梁。

问题一:商会服务于县域经济的现状?

主持人语:

商会组织,是政府的伙伴、助手,并非是政府权力职能之手的延伸。商会组织受民政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虽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受商会自身条件及县级政府服务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目前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现状?

李 刚:

商会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又是商人的自治团体,体现一种近代商人自治理念。近代以来,市场经济掌握在商会手里,商会又属于半官方机构。到目前,商会还属于恢复阶段,商会对县域经济的作用还不深入,一个是省级商会对县域的投资小,另一个是市级、县级商会还不健全,特别是县一级根本没有商会组织,所以对县域经济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张海雄:

商会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正处在一个茁壮成长期,但就目前来看,问题太多,商会在运作过程中终究是一个社团组织,在安排、部署、协调商会工作的时候没有一些刚性的东西在内,在形式上是散的,凝聚力、感召力不是很强,投资县域经济所占的份额较少,当然这也有多方面的原因,跟县级政府的投资环境有关、跟县级政府官员本身素质有关、也跟商会企业的关注方向有关。

以陕西甘肃商会为例,陕西甘肃商会在陕西和甘肃两地,对于县域的投资的商会企业占20%左右,涉及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旧城改造、工业元器件生产加工等项目。但随着商会的不断努力,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增强,像在陕西的礼泉县、长安区,政府重视度高,投资环境好,陕西甘肃商会以此为契机,投资涉及到城镇一体化、现代农业等项目。

问题二:商会投资县域经济的环境需求?

主持人语:

面对强政府弱社会现象,商会组织如何“在商言商”?投资县域,政府必须营造什么样的投资环境?如何建立一个长期发展的保障秩序?地位如何保障?政府又如何支持?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对商会组织服务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阻碍,同时也会导致招商难、投资难、保障难、持续难等问题。

张海雄:

商会企业投资县域经济的环境需求,应有四个方面:

一是政策环境,主要是政策的落实问题。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国家的相关政策到达县区政府后就会被大打折扣,政策在县区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更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具有层层消弱的特征。

二是市场环境,主要是在县域市场环境中要体现其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因为在县域经济中,往往会有当地政府的保护主义和当地企业形成的固有势力,这就会造成外来投资企业的发展阻力和难以逾越的发展障碍。

三是服务环境,主要是诚信和效率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诚信体系还不健全,正处于建设和完善之中,而在县域经济中,诚信体系尚处在薄弱环节,所以,诚信是商会企业投资县域经济的首要问题。其次是效率问题,在一些县区政府,办事效率极为低下,一纸文件不知要等多长时间才能办成,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县区政府的一些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拖拖拉拉,有些甚至是经常找不见办事人员。

四是法律环境,主要是保障企业的投资安全。目前,对于商会的发展,立法欠缺,约束力不强,没有法律保障,风险十分大。一些县级政府承诺与现实相差甚远,极有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投资失败,那时企业的投资安全没有保障,投资资金也会打了水漂。

这四个方面的环境逐步完善起来,对商会企业的吸引力将会大大增强,从而解决商会企业投资县域的后顾之忧。

问题三:商会投资县域的自身需求?

主持人语:

商会助推县域经济的发展,融入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除过县级政府的投资环境条件以外,商会的自身能量也是双方融合的关键。就商会自身而言,如何提升自身的实力?无论是从管理、使命、职能、实力上,也是县级政府所重视的问题。

张海雄:

这个问题我想应从这几方面来谈。

第一,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很多人说,商会组织受民政厅、商务厅、工商联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多重管理,致使商会组织的发展阻碍重重。我们认为,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哪怕是一百个、一万个单位来管你,和一个来管你的效果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中,有一个必须说明的是,这些部门不存在管你的问题,只存在支持、服务和配合你的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来管的越多,证明我们的热量越大、吸引力越强。

反过来讲,商会组织首先要明白商会是干什么的,要找准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定位,搞清楚自己的使命和社会价值,这也就搞清楚了商会与政府的关系。商会就是一个社团组织,是以工商企业为主的社团组织,发挥联合企业、服务企业的作用。然而,发展还是硬道理,商会要把企业团结起来,以乡谊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目标,以共同发展做大做强为使命。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获得社会、政府对商会的关注、支持和尊重。

第二,是商会的使命。现在商会很多,有些只是为商会而商会,没有真正研究商会到底是什么组织,不研究商会的历史,不搞清楚商会的文化,不从根子上搞清商会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的发展使命。从根本上讲,商会就三个使命:壮胆、赚钱、办事。赚钱和办事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而这需要完善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人的工作,就是要注意整合周围的人力资源;二是事的工作,也就是项目的问题,要形成在项目上的抱团发展;三是钱的工作,就是要注意让资金形成合力。

第三,是商会承担的功能。有一种说法是,要让商会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也就是说商会承担起调节市场经济主体的功能。我认为,市场经济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商会只能是一种协调、服务的功能。而商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商会要标清楚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身份,永远都是在政府的指导下、政策的引领下开展商会工作。换句话说,政府给商会一个什么环境,商会就在这个环境里面发挥自己的职能,替政府分一部忧,与政府保持一种畅通无阻的关系,为商会企业服务。

第四,是增强商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我看来,商会组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只有这样,会员企业才能体会到商会的灵魂性的作用,才能体现出自身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那么,如何做到形散神不散?我认为,一是商会要有一个好的领头人,要胸襟坦荡,要有种公心,要让会员企业切实的感受到商会的服务功能和作用,而且是全心全意的服务。二是商会要有一个良好的运作氛围,主要是要公开办会。要让商会会员知道,商会在做什么,要让会员都能参与进来,不论是经贸文化活动、重大项目论证、资金使用方向,还是商会的年度重大贡献,一定要让会员参与其中。还有建立通报机制,按时将商会情况通报给会员单位,让大家能体会到商会是大家的商会。三是要让商会的会员企业都有一种付出精神。先付出后回报,不舍不得,特别是商会领头人要有付出精神,领头人不付出就调动不起来大家对你的认可和支持,调动不起来社会的尊重。四是商会负责人要潜心研究商会的形态,要研究清楚商会的现实和价值意义,商会所发挥的社会作用等等。答案研究清楚了,才能知道商会到底该怎么办,才能知道商会的方向。

只有研究清楚以上这些问题,解决了自身问题,才能具有在县域经济中发展壮大的动力和活力。

问题四:商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主持人语:

县域经济取得突破的关键之一,是招商引资,县级政府必须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和活力的注入,而商会组织将会是带动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剂。那么,商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桥梁作用从哪些方面去体现?又如何承担起县域公共服务的职能?

李 刚:

从理论上讲,商会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组织。从目前的政策上来看,商会处在一个什么地位,将会承担什么样的功能,会授予他怎样的权力,现在还不明朗;从县域商会的现状来看,现在县级商会基本不存在,还需一个时间过程来完善。

商会,是一个代表商人利益的组织,应赋予他四个特点:一是提升商人的地位,二是调节社会商业活动,三是维护商人的整体利益,四是保障商人社会活动。

其作用也无外乎是代表商人的整体利益,连接政府和商人的桥梁作用,调节社会经济结构,加强商业活动的后勤保障。所以,目前一定要加强对商会的理论研究,一定要将商会的发展及对县域经济的作用与我国的现代化、城镇化结合起来,与改革红利结合起来,让商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职能,这样对商会有利,更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

张海雄:

就商会企业而言,能进入商会的企业一般是政治上硬、能力上强、业务上精,这是商会辅助或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特点之一。

商会企业第二个特点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行业、资金、产业、项目运营中可以快速的实现资源的整合,在投资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质量。

商会在投资和推进县域企业发展的成功率极高,这是商会的第三个特点。因为商会是作为一个组织投资,而不是代表一个企业。

从这些特点而言,商会对县域经济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投资额度上,更能体现出对县域经济所产生的社会服务功能。

链接一

近代商会的经典案例

近代高阳是北方三大棉布集中产区(高阳、宝坻、潍县)之一,是“华北土布的中心区”,然在高阳织布业改组勃兴的过程中,高阳商会充当了当地农村经济近代化总设计师的角色,创造了中国近代农村织布业史上的奇迹。

高阳商会成立于1906年8月,是在20世纪初洋布行销华北各地,土布无法与之抗衡,高阳织布业面临重大打击的背景下成立的。商会自成立至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商会解散,历时31年。在这期间,作为一个民间的工商界团体,以“讲究商理、开通商界,为第一要义”,正确行使其职能,在保护高阳工商业者利益、繁荣高阳织布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用一:推广先进生产设备,推动织布业产业改进升级。

商会成立伊始,便积极投身到拯救土布产业的队伍中,首要做的便是找出土布不敌洋布的主要原因。

经过认真比较逐步认识到生产设备落后、工艺不精、布匹规格质地不合市场需求是土布不敌洋布的主要原因,随后商会派人到天津购回铁轮机并全力在全县推广,实行“撒机制”,即联合各布庄筹集资金,向天津购买大批织机,规定贷机并领纱布之办法。

作用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土布质量,维护品牌,开拓市场。

其一,商会于1910年7月开办工艺研究所,它的主要业务是“研究布匹格样,品评布质”。其二,设计了代表高阳土布的“凭照”,并自行通报各关备案,由各关抽“凭照”查验真伪,进行收税。此“凭照”其实是代表高阳土布的一种商标,“凭照”的实行进一步提高了高阳土布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其三,商会还多次携土布参加各种形式的展览会,使“高阳土布”声名远播。

上一篇: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 下一篇:奇险天下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