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省属软件学院建设 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

时间:2022-03-06 02:43:35

加强省属软件学院建设 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

摘要:省属软件学院是培养软件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省属软件学院的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出符合时展和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采用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省属软件学院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校企合作;软件学院;培养模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方针,“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1]。2005年,我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市场目标,从业人员在规模上形成了80万开发人员的队伍[2]。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国内企业现有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大约20万,至少有60万的人才缺口[3]。“当前我国软件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合格软件人才供应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软件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人才形势十分严峻[4]。

2001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通知,批准有关高校试办软件学院,并选择清华大学等35所高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试图通过软件学院的建立,实现软件人才的跨越式发展[5]。

1省属软件学院方向定位及指导思想

省属软件学院的发展方向适合于教学应用型学院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软件应用型人才。它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鉴印度软件培养体系中的在实际操作中发展的教育观念,引入工程化思想,提出“面向工程实践,以应用为纲,在实践中求发展”的教育思想,并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工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软件人才为目标,坚持工程教育国际化,坚持开展深层次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教育;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面向市场的开放式办学体系,努力打造培养优秀软件工程师的摇篮。

其具体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软件人才,其中包括软件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软件项目经理、质量经理、需求分析师、开发工程师、应用软件工程师、系统软件工程师、网络与计算机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其培养的学生具有自学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英语实用能力等。

2校企合作,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1“2+1+1”培养模式

自2004年以来,我院先后与北京昊海融星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德亿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国信贝斯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博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科瑞尔斯有限公司、加拿大达内IT培训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建校企实习基地,每年平均派出300名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不断改革、探索,并结合学院具体情况,我们提出“2+1+1”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的前两年时间是专业基础课学习时间,由校内教师授课,在此期间,学院通过扎实的基础课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基本的编程素养。第3年是专业课学习时间,学院聘请企业教师授课,按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分专业、分方向定向培养。第4年是企业实习时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实习及毕业设计,此期间的教学采用双导师制,以实现学院与企业无缝对接。

2.2校企合作,全程参与办学

我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需要的是能“干活”,并且能“出活”的人才,而不是“理论家”,所以,我院的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真正体现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学院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那就是让企业全程参与软件学院学生的培养。

首先,学院组建了有企业人员参与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及院学术委员会,在两会中,企业人员占三分之一以上。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设置,能使学院的课程内容更接近企业需求,实现真正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目的;企业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能更科学合理地管理教学。学生不仅要熟悉校园文化,还要适应企业文化,它可以为学生适应企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人员参与学生课程设计、学期设计及毕业设计,能使学生更贴进企业技术需求,掌握企业流行技术,以最快的速度与企业接轨。

其次,学院教师中只有三分之一是专职教师,他们只负责前两年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另外三分之二是从企业高薪聘请来的技术骨干,他们所讲的课程是企业需要的课程,所教的技术是企业正流行的技术,他们的思想是企业最前沿的思想,因此,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可以直接到企业工作。

第三,通过校企交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实践证明,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实用人才的有力保证。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院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及研究生到企业学习、工作,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与建设。这一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快了教师的知识更新。我的目标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我们的教师就精通什么,我们的学生就会什么。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前提。所谓“双师”,就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完成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教师。因此,学院要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与技术应用,使教师的新技术学习和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在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和项目开发中,教师获得实践技能的训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第四,学生第4年全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以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企业按照员工的要求来管理学生。这种实习的方式,等于给学生一次“岗前培训”的机会,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了解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清楚了自身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它促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人生目标,同时,对其今后毕业、就业、择业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开展校企合作以来,几乎每个实习基地都有学生与实习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实习单位在对我们的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认可了他们的能力。对于优秀的学生,企业更是争相与之签约。

2.3调整课程设置,实现按需培养

针对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针对目前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学院制定了人才培养的几条主线。

(1) 对于初级软件编程人才,着重培养其程序设计能力、程序读写能力、程序调试能力。为此需要制定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J2EE网络程序设计C#网络程序设计的主线。

(2) 对于高级软件架构人才,着重培养其软件架构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为此制定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J2EE网络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原理企业管理学的主线。

(3) 对于网络工程方面的人才,着重培养其了解使用网络设备与产品,计算机网络架设、网络故障排除等能力。为此制定计算机原理数字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Internet原理局域网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主线。

2.4校企合作,实践产学研一体的办学理念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认识到,学校和企业都可以被看成是生产“产品”的工厂,从某种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学生培养当做一个“大的生产线”来对待,每一个环节又可以看做是“小的生产线”,“小的生产线”又可以细分为“更小的生产线”,每个生产线要按照流程、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培养),做到每一个小的生产线都合格,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产品(毕业生)。

结合以上思想,我院与北京科瑞集团合作开发了IEPD集成教育产品,以产品线来管理教学,以营销理念指导教学管理,最终的目标是生产合格的产品(毕业生)。目前这一软件平台正在研制当中,不久即将面市。

结合我院教师教学优势,我院与企业联合开发了智能教育平台,并申请了省科技厅的科研项目,智能教育软件平台的开发得到了各高校、专家的好评,并收到了许多单位的订单。

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我院与企业达成了合作开发应用软件的协议。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接社会需求的应用软件设计项目,这样做即可以取得经济效益,也可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困扰,它为我院教师及学生提供了实战舞台,极大提高了我院教师及学生的专业水平。

3结语

软件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试金石,校企联合是实现软件学院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与企业进行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引入学生实习、实训和认证课程层面,而是要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入手,充分考虑到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探索培养实用型人才新的办学模式和学生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唐立敏,楼利琴,奚柏君. 校企合作探索“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职业教育研究,2007(1):67-69.

[2] 王卫东.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4):99-100.

[3] 景红,何滨. 关于改革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教育与职业. 2006,7(20):173-174.

[4] 王春枝,熊才权,欧阳勇. 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1):84-86.

[5] 梁广民,韩江. 校企合作模式下实验室建设和互联网络专家(CCIE)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08(1):70-72.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he Provincial Colleges of Software Applied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YU Yan, LIU Yu-xi, WANG Jian-hua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 The provincial Software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cultivating software talent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vincial School of Software, and reform training model,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really cultivate a consistent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actual needs of qualified personne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reform and reflection i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ftware college; training mode

上一篇:整体项目驱动模式下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 下一篇:从软件开发过程看高职软件专业方向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