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阻碍因素探讨

时间:2022-03-06 02:18:25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阻碍因素探讨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跨国并购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跨国公司在加大在华并购力度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跨国公司;并购;阻碍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38-01

1 跨国在华并购的基本概念

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Acquisitions)是跨国兼并和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购买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控制的行为。

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关外资并购的相关政策有所放松,法律法规也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跨国并购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外商在华投资的力度和范围加大。开放以前,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时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在目前我国引进外资,扩大发展的积极政策的指引下,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将目光放到了中国。投资的金额和生产经营的范围都呈大幅度增加趋势;另一方面,外商在华并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单从支付方式上看,从前的跨国并购多以现金为支付方式,给并购方的资金压力较大,而近年来支付方式上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如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等。

然而不得不提出的是,在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外商以并购方式在我国的投资额仅占总投资额的一小部分。在我国外商并购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之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这种现状的形成主要与我国整体环境的相对落后和跨国公司的内部经营管理有关。这些内容将在下文中进行具体的探讨。

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外部问题

3.1.1 政府对外资并购付款方式相关规定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并购大多采取现金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虽简单易行,但却存在着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由于汇率的变动对支付金额所造成的影响。

另外,政府对外资付款方式和期限等也有所限制,如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中提出:“对通过收购国内企业资产或股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支付全部购买金。对特殊情况需延长支付者,经审批机关批准够,应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支付购买总金额的60%以上,在1年内付清全部购买金并按实际缴付的出资额的比列分配收益。控股投资者在付清全部购买金额之前,不能取得企业决策权,不得将其在企业中的权益、资产以合并报表的方式纳入该投资者的财务报表。”这些规定给并购方带来了压力:外商在不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之前,贸然进行并购反而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

3.1.2 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并购的交易成本增加

在西方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活跃,市场经济发展得较为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并购一般是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的。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证券市场发展较晚,在制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对于希望由证券市场来完成并购的外国投资者来说构成了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并购所需要的资金量巨大,在国外一般都采取发行债券、股票、银行借贷等方式筹集资金完成并购,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得并购方的融资渠道受限,最终导致并购的交易成本增加。

3.1.3 专业人才缺乏,并购难度增大

首先,由于跨国并购规模大、区域跨度广,故一般需借助投行、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但国内能够从事跨国并购咨询的专业人员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由于我国属于新兴市场,大多数中介机构处理跨国并购业务的机会不多,因此缺乏经验的积累。这些都增加了外资并购的难度。其次,并购中资产的价值直接影响并购的价格,因此资产评估机构的工作不可或缺。而我国目前专业评估机构的数量有限,对于资产评估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起步也较晚,这样的状况间接阻碍了并购的完成。

3.2 内部问题

3.2.1 文化差异难融合

Coopers&lybrand在研究了100家并购失败的公司后,发现有85%的CEO承认,管理风格和公司文化的差异是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来自不同区域的文化之间的不协调性给并购后所形成的新企业带来了很大挑战。具体来说,文化差异主要包括国家文化差异和企业文化差异。

一方面,不同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在这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而这种文化无形中影响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例如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在美国或一些西方国家却很强调个人主义;在国外人们很重视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如欧美的员工一般不会无薪超额工作,而在中国加班却已经成为经常性现象。另一方面,每个成功的企业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这是被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基本的信仰和价值观。受不同企业文化熏陶的员工自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规范和管理风格。这些差异给并购整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激化了内部矛盾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新企业的经营效率,使得最初的并购目标无法实现。

3.2.2 社会责任的弱化引起民众不满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的《2006年跨国公司中国报告》中指出了某些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感的弱化。

首先,产品质量存在隐患。近年来,有关跨国公司的产品质量丑闻时有发生: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雀巢碘超标、三菱越野的刹车质量问题等。在强调安全的现代社会,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品问题无疑会引起民众对于公众形象的质疑。其次,环境污染问题。外商在华投资的目的主要是盈利,但也不能否认一些恶意行为的存在。如部分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设厂的同时,将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量大的生产转移到我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进行。除此之外,不少跨国公司存在低估我国劳动力价值的行为。一些跨国公司给员工开出的工资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员工的工作量却只增不减。不久前爆出的富士康自杀丑闻充分证明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已经发生的跨国公司的欺骗行为引起了民众的强烈谴责,导致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受到负面影响。4 主要的应对措施

4.1 外部问题应对措施

近年来,我国在改善跨国公司投资环境方面已经作出了很多的努力,而对于跨国公司本身而言,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付款方式的选择上可以更加多样化。确定使用现金支付以后,也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因外币汇率波动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如进行掉期交易,或适当地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现金头寸等。其次,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在本地融资受阻时,可以考虑海外融资渠道,而且应综合各种因素对融资方式的影响,如发行种类、期限、利率等。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可以向富有经验的投行等机构进行咨询,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缩减成本。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跨国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更多的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真正本土化的投资战略。并时刻关注我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实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4.2 内部问题应对措施

首先,针对公司内部的文化差异,跨国公司应从管理层起高度关注,尊重被并购企业和中国本土文化,积极做好调节工作;营造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树立适当的新公司目标,并适时进行员工培训,使目标在广大范围内得以接受和实施。其次,跨国公司若要打开中国市场,真正实现本土化经营,就必须在道德上时刻审视自己,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从中国民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进行合理合法的经济活动。

参考文献

[1]胡峰.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面临的十大进入壁垒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4).

[2]周建雄.审视在华跨国公司的公司社会责任[J].市场论坛,2007,(1).

[3]金灿.跨国并购企业文化的整合研究[D].中南大学,2005.

[4]谢皓.跨国并购与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7.

上一篇: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贸易效应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