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因素的分析

时间:2022-03-05 05:58:32

影响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因素的分析

摘 要:定向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未来的职业自豪感并进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定向师范生招生培养政策目标的达成与否。分析影响定向师范生形成积极职业认同感的相关因素,对于定向师范生培养院校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分层随机抽样、座谈等形式,就抚州市首届定向师范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和增强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定向师范生 职业认同感 影响因素 对策

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教师职业合理的认识、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所组成的内部心理机制。它包括个体对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的认识,个体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定向师范生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从2007年秋季以后,江西省普遍开始招收定向师范生,为农村培养小学教师。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省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一、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现状

1.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淡薄,从教意愿尚待巩固,对将来成为农村小学教师这一角色认识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跟学生当时选择填报定向师范生非自愿性有关。以抚州市首届五年制大专定向师范生为例,据调查得知,当时选择填报“定向”的动机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非潜力型学生,这类学生在中学时成绩不是特别优秀,觉得自己继续读高中,没有什么潜力,将来能考上一所较好大学的希望不大;二是经济制约型学生,这类学生初中成绩较好,读书也努力,但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无力承担读高中及大学的教育成本;三是父母安排型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出于将来就业有保障的考虑,受家长安排的意愿就读。三种类型的定向师范生表现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选择填报定向生都是非自愿性,所以来到学校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专业理想不够巩固。

2.定向师范生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明确,但流于肤浅与功利。根据调查,认为教师职业“清贫”的雄踞第一,认为教师是“一般职业”的名列第二,认为教师职业虽然“崇高”但不可取的居于第三,认为教师职业“崇高”,愿意终身从事教师职业的仅占少数,位居第四。这表明,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发生了偏离,对职业价值的取向及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待职业的态度更多的是从实惠、行业比较与经济的观点出发。

3.定向师范生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较充分的认识,但自身存在较多缺陷且职前准备与训练不足。在调查中,多数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特点与性质有较为明确而充分的认识,但对自身将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较全面且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认识不足,导致不能自觉刻苦训练教育教学基本功。

4.定向师范生对从事教师职业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据调查,在被问及“把从教看作一种乐趣”及“和学生在一起是幸福的”时,仅有1/5的定向师范生表示认同。这表明,大多数定向师范生仅仅把教师职业看作是一种谋生的途径或普通职业,不能从教师“育人”的职业中得到愉悦、充实的情感体验。

二、影响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因素

造成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淡薄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能成功实现自身的价值,寻求自我才能的最大发展,社会个体必然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的经济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是其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毋庸置疑,近年来,许多地区教师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且地域性差别很大。

2.学校因素。师范院校中教师的生存状态以及师范院校本身的培养质量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有着巨大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提出“向综合大学看齐”,过于强调“学术性”,忽视“师范性”;任务、性质和培养目标与其所开设的课程极不相称;追随市场经济的需要,设置了许多非师范性的课程。作为师范院校,背离“师范性”,不去追求塑造学生的“质”,反而追求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师范教育的作用。这对定向师范生的择业取向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了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识的不明确。

3.个体因素。在影响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中,个体因素尤为重要。一方面是定向师范生职业理想趋向于功利化与多元化,多数定向师范生明确表示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这是因为定向师范生目前的职业理想很大程度上受利益取向的制约,对职业的报酬、福利、社会声望、经济待遇和实际利益的考虑往往居于首位。此外,当问及“你最想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时,选择“教书育人”的仅占少数,而选择“军政、司法、工商贸易”的比例较大。这种功利化、多元化的选择是定向师范生受市场经济和多元化价值观冲击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师范生的心理和个性的不成熟也影响着其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心理学家利特尔在进行相关研究后发现,“考取大学的青年,渴望需要长期、专门而高度训练的职业,但较多的人只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渴望这样的工作,甚至有的还未毕业,其目标就改了”。由此可见,师范教育的实施期正是学生自我意识与职业有机结合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易产生变异的时期。所以,由于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和自身情绪的不稳定性,当他们觉得教师职业不能很好地促进自我发展,或者经受某些挫折后,思想上就会产生激烈的斗争,经常处于相互矛盾的自我困扰之中,进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展某些新的职业意向,导致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逐渐淡化,从而谋求另外的职业。

三、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培养的对策

培养和增强定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既是促使定向师范生扮演好教师角色的根本动力,也是对其实施的根本策略。

1.注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一是引导定向师范生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判断未来职业的价值,树立终身从教的人生理想。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特别是作为心理稳定倾向的人生价值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人的心理机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从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和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对定向师范生职业同认感的教育中可以看出,定向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更倾向于“社会促进”,当他们真正认识到教师职业对社会促进的贡献时,其职业认同感会很强。二是要做好定向师范生政策的宣传工作。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能不关心自己未来的政治、经济等待遇,定向师范生也是如此。把国家的定向师范生政策向他们作全面讲解分析,突出落实这项政策的深刻意义以及对他们自身发展的好处,不但能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来,也能够提高现有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使他们更乐意从事教师职业。

2.重视榜样的力量。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态度是受到自己的某位老师的影响而产生的。这些榜样有的是他们自己的中学教师,有的是父母、亲戚本身就是出色的教师,有的是上了大学后遇到了他认为可以称之为榜样的教师。这些榜样直接影响了定向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和评价,进而也将影响他们今后在教师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优秀的教师榜样,是定向师范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师范院校的教师要人人具有榜样意识,人人要成为定向师范生最接近、看得见摸得着的角色榜样和学习的楷模。同时,要鼓励定向师范生学会捕捉典型和发现身边的角色榜样。这些做法,对定向师范生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帮助,对增进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实践中培养职业情趣。首先,应该鼓励定向师范生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掌握教师所需技能。定向师范生培养院校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掌握教师所需的各项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教师这一职业,能够通过实践认识自己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目前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加强,以便在学习生涯中加以注意和提高。其次,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定向师范生在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时发挥聪明才智,让其潜能得以充分展示,体验从事教师职业获得成功的愉悦和自豪。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在对抚州市首届定向师范生培养中开展全面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教育见实习活动,许多学生通过教师基本功训练,在参加国家、省、市的书画音乐舞蹈等比赛中获奖,在见实习过程中受到见实习学校师生欢迎,增强了他们从事教师职业的兴趣和成就感,增强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坚定服务教育事业的理想。再次,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可让定向师范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促使他们尽快调适自己,制定奋斗目标,进而形成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确定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这样更有助于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 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

上一篇: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下一篇:试论地理教学中学生时空思维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