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时间:2022-03-05 12:03:48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经典著作及其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及其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不仅仅或主要是从阶级剥削角度揭露资本主义的暂时性,而更重要的是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揭露和论证资本主义的危害性和暂时性,以及被新的合理社会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必然性、合理性,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共存,从而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才是马克思毕生所追求的。马克思理论占主导的应该是他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人和自然和谐共存、发展,人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人和自然共存;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理论主导方面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7)05―0067―08

一、马克思关于自然资源的作用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首先体现在他对自然资源作用的系统阐述上。马克思《资本论》正是从自然物质具有使用价值或效用的角度阐述了自然资源的作用。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土壤等等都具有某种使用价值。①在社会生产中“形成产品的原始要素,从而也就是形成资本物质成分的要素,即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②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的社会劳动生产与自然界的自然资源是同样起作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效用存在和发挥与人的劳动生产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自然资源的效用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结合体。社会生产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对自然资源如何发挥作用做了进一步阐述,他明确说:自然条件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也就是说,自然资源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这种影响是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同会增加或减少必要劳动时间而发生的。马克思又把自然资源分为两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①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资源对社会生产力,进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直接给人类提供生活资料。人如果不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资料,人类将无法生存。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的生存资料的多少和质量,直接取决于自然环境的状况,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然条件愈好,人类可获得的生存资料就愈丰富,人本身的脑力与体力就愈发达;反之,自然再生产能力愈弱,劳动者获取的生存资料就愈贫乏,人本身的能力就愈弱。如果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人类的严重破坏,劳动者从中获取的生存资料就会危害人类的健康,甚至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自然资源给人类提供劳动对象。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提供天然劳动对象的依赖是一直存在的,他说:“正如劳动过程最初只是发生在人和未经人的协助就已存在的土地之间一样,现在在劳动过程中也仍然有这样的生产资料,它们是天然存在的,不是自然物质和人类劳动的结合。”②因此,如果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劳动对象数量充足,质量优越,就能促进经济发展。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人类的破坏,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劳动对象的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当地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第三,自然资源给人类提供劳动工具。马克思还从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的角度,把社会经济时代划分为石器、青铜器、铁器和机器四种经济时代。人类最初的劳动工具都直接来源于自然物,如石刀、弓箭、农具等等。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劳动工具的形态和功能的差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工具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但是,一切劳动工具,无论是石器、青铜器、铁器、大型机械,还是电子计算机,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自然物。

第四,自然资源是人类产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必然直接影响着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主要因素的人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人本身的自然状况。③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空间。马克思说:“良好的自然条件直接给予他的是许多闲暇时间。”④闲暇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质上是对人类自身动物性生存的超越,是人类全面发展自身潜能的空间和前提。“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⑤。从马克思关于自然资源作用的系统阐述不难发现,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如果自然生态及其结构受到社会生产的削弱或破坏,就会出现社会生产的萎缩。如果人类强行、盲目、无节制地对自然界索取,就会导致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遭受更大破坏。如果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使用价值丧失殆尽,再生产的自然基础就将被葬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消失了。因此,马克思提出要“再生产整个自然界”⑥,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要使自然资源的作用得到保持。

正因为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如此重要,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影响,也是马克思十分关注的。对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影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工业和农业给人和自然都带来了灾难有具体的阐述,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做了更为集中而且精辟的阐述,他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因此,“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①因此,人类对自然界的统治决不意味人与自然的分离,而是在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并更好地融为一体,从而展现人类所具有的比其他一切动物强大的创造力。

马克思对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论述以及恩格斯关于人类对自然界特别是资本主义对自然界的破坏及其后果的阐述,充分证明了合理地保护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乃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马克思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思想还体现在他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论述上。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先从劳动入手,阐述了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关系。按照马克思理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是指人通过自己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从自然界有所获取,使自然界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必须的物质资料。同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也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是人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使他身上的自然力包括体力和脑力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使自然物质变换为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使用价值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产生的结果。②也就是说,劳动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还在自然物中实现人类自己的目的。使人的潜力得到发挥,人自身得到发展。③马克思的分析表明,人类不能失去自然,失去自然,劳动将失去目的,使用价值将失去源泉,人类也失去控制。

马克思还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社会制度障碍。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本应是永恒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由于一味追求剩余价值的绝对规律的作用,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的一切动力,无非是为了获取利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劳动过程,或者说资本主义性质的物质变换过程,使资本家只顾赚钱,不惜牺牲甚至破坏自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工业和农业给人和自然都带来了灾难。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资料的节约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设备系统的掠夺。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农业对劳动者和自然土地造成了双重破坏。①可以发现,马克思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类自身和自然界造成的现有掠夺和破坏,而且已经对人类未来自然资源的枯竭表现出极大的担忧。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马克思就如何合理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提出了革命性途径。首先,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就是所有制问题。马克思到底要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毫无疑问的是,马克思主张变革所有制的目的就是消除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造成的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人为障碍,消除由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造成的资源和产品的浪费和破坏。其次,采取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依靠消耗最小的量来进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马克思说:“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②第三,消除城市和乡村对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是重点解决人类同代人代内公平的问题。在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人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会改变人自身的自然,使人自身的体力和脑力发挥出来,从而使人本身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破坏了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同时也破坏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消除城乡对立,既能协调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又能使人的体力和脑力得到充分发展。如果人类不能将自然物质变换成适合人们需要的经济物质,人类难以生存和发展。③因此,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善待自然是保证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持续良性发展的前提,因而也是善待人类自己。

上述马克思对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的阐述,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30年前的马克思通过他的潜心研究和论述,不仅早已为可持续发展思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早已为我们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用、重大意义等。可以说,马克思当之无愧地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的先驱和奠基人。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体现在他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系列论述上。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包括他的战友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论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由空想真正变成了科学,成为马克思主义伟大科学真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发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早已体现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国内外经济学界的重视,被国内外经济学界严重忽视了。

当代经济学家在追叙可持续发展理论中人类全面发展思想和学说时,首先提到的是1971年发展学者德尼・古莱(Denis Goulet)从人的角度研究了发展的本质问题,指出发展包含三个核心内容,即生存、自尊和自由。④1983年,法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佩鲁在《新发展观》一书中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新发展理论。⑤这种新发展观综合了“人的发展第一”和“基本需求战略”等观点,强调社会的真正发展就是要把“人的个性”潜能解放出来,各种文化价值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真正合理地发挥人的潜能,在于人必须有美好的“文化价值”。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新发展观的基本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开始把人类自身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1990年首次提出人类发展这一概念,该机构从1990年起,每年发表一份《人类发展报告》,通过建构人类发展指数(HDI),旨在用一种简单的复合指数来度量在人类发展的基本领域中所取得的平均成就,并由此对各国进行排序,对世界的各国的人类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和比较。人类发展这一概念在学术界逐渐流行起来。该机构发表人类发展报告的目的是要使国际学术界和各国领导人把发展的目标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到人类发展上来。发展观已经跨入人类发展观的阶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许多学者认为,它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转折点,是人类诀别传统发展开拓现代文明新发展观的里程碑,是可持续发展观正式诞生的标志。人类发展强调人类自身的发展,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一切以人为中心。有了经济增长,不等于就自动地导致人类发展。《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是讨论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联系。该报告指出了5种有增长而无人类发展的情况:一是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 growth),主要指经济增长却没有导致就业率的同步增长。二是无声的增长(voiceless growth),主要指经济增长没有促进民主与自由的同步发展。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经济增长并不始终伴随着民主和自由的扩大。有些国家经济增长很快,但还远不是民主和自由的。三是无情的增长(ruthless growth),意思是说经济增长反而导致贫富差距增长。四是无根的增长(rootless growth),是指经济增长缺乏本土文化的支撑或以传统文化是现代化和发展的累赘为借口,压制少数民族的文化,强迫少数民族和种族接受标准的文化和语言。五是无未来的增长(futureless growth),主要指经济增长导致了自然资源耗竭和毁灭生物多样性,使得人类居住环境恶化。从而使人类发展观主要关心的是人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它的提出使对发展过程的质量的关注从事物转变到对人本身的关心,把人不仅作为发展的手段,而且也作为发展的目的进行探讨。①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又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特定的发展观――自由发展观。他认为,经济发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长,即发展可以被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的自由的一个过程。这种聚焦于人类自由发展观认为,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也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②

不可否认上述这些学者、经济学家对人的发展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相关关系的研究探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科学、客观、公正地说,上述这些学者、经济学家的思想和论述,早在130多前马克思就已经作了相当深入和精辟论述,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且在这一理论中各个方面都包含、揭示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或称包含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思想。

第一,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看。在《资本论》及其《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较之《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又作了更加科学、具体的表述。他进一步指出,全面发展的人,就是“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人”。③在法文版《资本论》中,马克思又更加明确地指出:所谓“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用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只是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局部生产职能的痛苦的承担者”。①至此,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实际上包括了三个层次(三层含义):第一个层次,亦即最基本的层次,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而这一点,显然又是和旧式分工的消灭紧密相关的。这就是说,第一个层次(基本的层次)里,无疑包含着旧式分工的废除(消灭)。由此,进一步引申到它的第二个层次,即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人们由于将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的方式,从而在这种交替变换的职能中,必然使人们的各种能力――先天能力(潜能)和后天能力,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全面的活动,才能使我们的一切天赋(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必然产生“创造性的生活表现”。②而由于人们具备了一定的创造力,能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活动的方式,从而人所具有的“沉睡的潜能”,就能得到挖掘和发挥。这就是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人的创造力得以产生的源泉,潜能得到挖掘的手段。第一、第二个层次基本上是从具体形态上――全面发展的个人形态上说的,第三个层次即第三层含义则是指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个层次是从广阔的意义(形态)上说的,它也是第一层次的引申和目标。由于消灭了旧式分工,结果不再是个别人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这个层次,比第一、二层次具有更广阔的意义。

第二,从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过程和历史的产物看可持续发展。这一认识的飞跃是在《资本论》及其《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才完成的。在《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中,马克思正式提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③,它的出现是个历史的过程。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单个人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全面性,那是因为人的生产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他还没有造成自己丰富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也没有作为独立于他之外的社会权力和社会关系同他自己相对立。这种原始的全面性与人类的蒙昧和野蛮相伴随,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标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原始的全面性”被否定,它在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和全面的社会关系的同时,将整个工人阶级变成了机器的附庸,将资本家阶级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总之,都异化为片面的人。这就暴露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一方面它力求全面地发展生产力,一方面又把人这个生产力的主体推向片面的发展,“资本在具有无限度地提高生产力趋势的同时,又在怎样的程度上使主要生产力,即人本身片面化,受到限制等等”。④然而也只是那种生产条件,能够为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和自由的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形成现实的基础。“人类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牺牲整个阶级,但是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人全面发展相一致”。⑤这是因为,大工业的发展,要求“工人有全面的流动性”,“不断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性,客观上成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个人从这个基础出发的实际发展是对上述限制的不断消灭。资本再也不能控制它自身产生的巨大生产力,从而也不能阻止人类向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资本的意愿相反,在它自身的矛盾运动中,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系列必要的客观条件。马克思的阐述充分说明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过程和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一代又一展累积的过程,是人类社会一代又一代连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结果,又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和最终目的目标。

第三,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和已经具备的客观条件看可持续发展。人必须全面的发展,这是客观的趋势。但是,这并不是说,实行人的全面发展,就不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了。马克思恩格斯同时还认为,要使人能全面的发展,又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一认识的飞跃也是在《资本论》中完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认识进了一步。《资本论》还通过大量的分析和论证,为我们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已经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和可能性。马克思根据近代大工业的发展,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已经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的扩大,交往的普遍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全面发展的个人必须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全面需要和消费。这一点已经被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交往的普遍性使之在社会主义下成为可能。①二是大工业的发展,使自由劳动时间增多,从而为个人全面发展创造了另一方面的条件。随着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富的尺度已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自由时间实际上是指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②如果不是这样,还仍然是以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这只能是表现财富的本身是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三是大工业的发展使新兴工业不断兴起,劳动变换加速,从而要求人必须全面的发展。由于大工业的技术基础本身是革命的。它由机器、化学过程及其它各种方法,使劳动者的职能,使劳动过程和社会结合,随同生产的技术基础而不断发生革命。因此,它必然使社会内部的分工不断发生革命,使大量的资本和大群的工人不断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从而“要求劳动有变更,职能有流动,工人有全面的流动性”,③这样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为必须和可能。《资本论》里的进一步分析,实际上也说明了经过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具有一定现实基础的。

第四,从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发展、特别是对物质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看可持续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虽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但是,反过来,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资本论》及其《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对劳动(物质)生产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时期是物质生产力能否进一步大发展的决定因素。如马克思提出:“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生产发展本身要求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这是一种客观趋势。”④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已经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条件”,⑤社会主义时期更是如此,人的全面发展同样决定着物质生产力能否进一步的发展,如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物质生产力的限制,取决于物质生产对于个人的完整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是社会个人的发展”。“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⑥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同样由它激烈的变动本身,已经把能否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能否让劳动者多方面发展,当作生死存亡的问题。在社会主义下,个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是真正的财富,是生产力的最高发展。“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①因此,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生活过程,应该按照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对这一过程实行改造。而个人的这种发展,同样也将作为一种最伟大的生产力反过来影响劳动生产力。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物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马克思经济理论和学说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无论是对自然资源作用的论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还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系列论述,都早于西方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100多年,并且马克思可持续发展思想始终是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当之无愧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学说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贡献者。我们必须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客观公正地看待并承认这一点,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另外必须看到,马克思对自然资源作用的论述、对人与自然物质交换关系的论述以及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论述,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变革资本主义不合理生产关系,新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界物质交换关系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去,传统观点一直认为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的不合理以及资本主义,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存在着对工人的残酷剥削。通过对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我们必须重新修正,必须重新认识马克思揭露和资本主义的动机和目的。十分明显,马克思不仅仅只是从剥削角度揭露资本主义的暂时性,更重要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揭露和论证资本主义的危害性和暂时性,以及被新的合理社会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必然性、合理性。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共存,从而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正是马克思毕生追求的。消灭剥削或称消灭阶级剥削并不是马克思思想的全部。马克思理论占主导的应该是他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人和自然和谐共存、发展,人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而正是这一点恰恰被我们长期忽视了。今天,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不仅对于深刻领会和贯彻以为首的党中央提出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对于我们更好地重新认识、宣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更是十分巨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42、46、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许崇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5]许崇正.经济选择与人的发展[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6]许崇正.试论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和形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优惠政策、法律制度与私营企业的发展 下一篇: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问题和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