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

时间:2022-03-01 06:36:11

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22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管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临床风险防范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护理管理后的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对比以及两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结果比较得知,采取风险管理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在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发生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9%,两组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在风险意识各因子评分中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质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针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足进行风险管理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护理风险的出现,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观察;综合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院内护理期间所可能遭遇的致残、致死等危险因素或其他不安全事件,并由此对医院造成额外的资源消耗。护理风险可贯穿于整个护理流程,而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便是最大程度上识别、评估、解决潜在的护理风险。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抢救治疗的重要场所,更是临床治疗权威性的象征[1]。但在临床手术室治疗中,也会面临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安全行程不利影响。手术室属医院的高风险科室,其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明显要高过一般病房,因而如果护理管理工作处理不及时,将对患者生命带来威胁,并增加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并且,手术室不允许患者家属陪护,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缺乏了解渠道,也易发生护患纠纷。因此,充分认识与控制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创建一整套与之相对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增强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国内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更是确保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的核心。为了保证手术期间的安全,降低危险因素的出现,必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缺陷,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以此来提高手术室治疗的整体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22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手术。其中,手术类型位普外科116例、骨科36例、局部浸润麻醉22例、胸科4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10例。其中,研究组女45例,男65例,年龄13~88岁(平均年龄42.7岁);对照组女48例,男性62例,年龄12~86岁(平均年龄44.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均各自配备2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7.6岁)。两组护理人员在护龄、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配合主治医师开展临床手术室的基础护理。实验组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分析手术室护理缺陷并制定防范措施:①人员配置:以科室为单位,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其中护士长1名、小组长3名,护理人员16名,打造成二层管理体系,对手术室中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小组及时掌握并汇总护理信息,每日召开例行会议,对日常护理工作,提出改进举措,护士长对会议存在的护理风险信息上报医院。无疑,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从事手术室护理的人员应当具备极强的专业素养,且人员配置经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所有人员均接受严格的风险管理考核培训,护理人员作为正式编制人员,在提高其吃苦耐劳、思维敏捷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使其明白手术手中的风险责任。在具体配置上,保持合理排班,本着“以老带新”的原则做好教育工作,确保给手术室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和护理整体质量。②器械管理:手术室器械是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安全进行的前提,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必须要对手术器械进行细节关注。在护理阶段,护理小组新建器械使用维护登记册,在得知个别器械发生故障后第一时间报修,做好登记工作。为便于手术开展,可将一些新型器械的使用流程说明书固定在仪器边,以便主治医师进行更加高效的操作。③复合管理:手术室风险管理护理中制定术前、术中、手术后对重要指标的复合制度,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利用两人协同护理的办法,预防在关键步骤上出错。④交接制度:围手术期护理需严格执行交接制度,详细向交接者告知患者术前、术中情况,以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术后,主治医师与护理人员共同签字确认,保证手术标本管理安全。同时,建立防感染管理制度、患者原记录填写制度以及安全事件的处理制度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包括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发生率;观察两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包括风险因素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每项30分,共90分。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指标对比

如表1所示,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研究组在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的数量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9%;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对比

如表2所示,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在风险因素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交叉性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是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感染类型,为了杜绝此类护理缺陷,医院必须要加强对手术室的风险管理防范。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心理进行全面评估,并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行动在让患者感到关怀、感到被重视的同时,进一步增进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加强护患关系,最终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减少护理中并发症的出现。风险管理自然首先要从护理人员自身的学习角度出发,也要重视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积极地对患者展开行为护理,使患者对现代医学技术和医疗条件有充分的信心,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2]。该研究中,研究组针对手术室护理缺陷,例如对手术室器械的消毒、管理制度并不清楚;对药品不了解;器械操作流程不规等因素进行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保障。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医院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相关意义,鉴于此,加强风险管理更应当引起医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医院在回顾性分析过去手术室发生的安全事件的原因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可加强对手术室人员的配置,并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打造健全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来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护理人员应当严格遵照手术室中对于核心护理能力的要求进行个体化的培训,科室可定期进行护理查房、操作示范以及技能考核,让护理人员可开拓视野,提高护理的抗风险技能。对于护龄较短的护理人员来说,因其对手术室环境陌生,仪器操作不熟,临场的病情观察能力不高,就需要对其开展风险管理的意识培训与技能培训。按其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护理导师,进行带班指导,科室定期进行操作考核,观察风险管理的带教成效。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发生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在风险意识各因子评分中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研究也证明[3-4],对实施手术治疗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防范,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5]。该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6-7]。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思锋.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4(2):45-46.

[2]张军丽.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7(9):102,105.

[3]黄琼.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2014,12(2):130.

[4]余凤珍,周后菊.风险管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5(1):370-371.

[5]邹丽青.分组管理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1(10):32-33.

[6]孔繁增,自日荣,催志强.54例医疗纠纷鉴定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2):17-18.

[7]刘忆光,邵淑芳.护理风险干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15):1525-1526.

作者:辛颖 单位: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手术室

上一篇: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探讨 下一篇:气管切开患者中护理管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