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与风险防范

时间:2022-02-28 07:44:19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与风险防范

摘要: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不断扩大,外贸出口企业的坏账率居高不下。而长期以来备受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青睐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正在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各地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为进一步扩大出口,更好地带入世界市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并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际结算;趋势;信用证;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178-02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以及贸易品种、贸易方式的多样化趋势,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我国各类外贸企业面临的对外贸易风险也相应增加。出口企业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份额,夺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以优惠的付款方式变相地给买方融资,以便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因此,灵活地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并进行恰当的风险防范就成为国际贸易安全进行的重要一环。

一、国际结算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其中,汇款的结算方式属于一种商业信用,多用于劳务和资本往来。而在货物贸易中,由于卖方承担的风险太大,很少被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用得最为普遍,因为它是一种银行信用,对贸易双方均有约束,双方承担对等风险。此外,托收结算方式虽是基于商业信用,但托收方式中的跟单托收由于出口商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在国际结算中使用也较多。在这基础上还有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保付等补充或辅的结算服务业务。

长期以来,信用证(L/C)这种以银行信用作为付款保证的支付方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进出口贸易额的85%以上都是采用信用证方式来结算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买方市场在全球贸易中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出口竞争的方式日益多元化,竞争的层次也愈来愈深,出口商单凭商品本身的优势(品质、包装、价格)占有市场已不能完全满足竞争的需求,而使用商业信用交易方式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同时,运用有效的手段来防范风险,已成为许多国家出口商的一种常规做法。由此,商业信用重新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心所在,整个国际贸易结算市场则出现了信用证结算方式边缘化的倾向。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使用率迅速下降,而非信用证支付方式,如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以及赊销(O/A)等以商业信用为付款保证的支付方式却大行其道,很快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流支付方式。据统计,欧美企业的信用证使用比例下降10%~20%,亚太国家信用证的使用比例也在逐年下降,大多数业务已采用商业信用的支付方式,辅之以完善的风险管理来进行。

二、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结算应用现状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出口企业主要使用信用证支付方式,使用比例高达80%~90%。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信用证支付方式曾经起到过的重大作用被固化。信用证支付方式在我国外贸出口的初级阶段,曾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出口企业的安全收汇及资金融通,在我国扩大出口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众多出口企业形成了一种传统和习惯,将其一直沿用至今。同时,我国外贸理论界及外贸院校也把信用证作为最重要、最安全的支付方式编入教材。

2.信用证方式下潜在的风险和陷阱被忽视。出口企业和结算银行片面强调了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安全性,认为只要使用信用证支付方式,收汇就没有问题,往往忽略了信用证方式下的风险和陷阱,如买方在信用证中加列一些出口企业难以做到的软条款,或串通开证行对单据吹毛求疵,拒付货款。有的出口企业缮制单据的水平不高,银行审单不严,也会导致开证行和进口方的拒付。尽管每年有相当数额的信用证结算交易收不回货款,坏账率高达5%,但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收汇率总的来说比较高。因此,信用证支付方式目前仍是出口企业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支付方式。

3.出口为逃避风险,大多不敢采用或不愿主动采用商业信用支付方式,许多企业甚至规定只做信用证业务。外销员则认为只要坚持信用证支付方式,即使最终收不回货款,个人主观上没有过错,上级部门或有关领导也不会追究个人责任。因此,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老客户要求改用商业信用支付方式时,企业领导或外销员,寻找各种理由,不予接受,当客户威胁要更换公司、中断交易时,才勉强同意客户的要求,工作十分被动;而当新客户提出采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进行交易时,一般情况下,干脆就拒之门外,致使很多交易机会白白丢失。

4.出口企业出于融资的考虑,要求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随着我国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出口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相当多的出口企业又都需要贷款来维持经营。凭信用证就可以向银行打包贷款,且手续简便,费率又低。因此,力争信用证支付方式,又变成了一些企业用以解决资金的重要手段。

5.出口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及信用管理机制,导致外汇损失。有些企业只注重成交量、出口额,忽视进口方的资信调查,更谈不上对客户进行及时、详细、准确的信用分析。为了片面追求出口额,不加选择地、盲目地采用托收、放账等商业信用付款方式进行交易,造成许多逾期的应收账款,又没有对拖欠账款进行及时有效地追索,致使逾期账款无法回收,变成了呆账、死账,使外贸企业背上沉重的“债权”包袱。从此以后,因噎废食,不敢再采用商业信用结算方式。

综上可以看出,信用证支付方式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出口企业首选的支付方式。但是,片面强调信用证支付方式,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甚至错失许多贸易良机,错过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极好机会,并抑制了出口的适度扩张,出口之路越走越窄。一个显著例证是欧美企业贸易额的80%~90%采用非信用证交易,其坏账率只有0.25%~0.5%,而我国企业使用信用证比例高达80%~90%,坏账率仍高达5%,严重影响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出口。因此,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学会在商业信用条件下正确的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并进行适当的风险防范。

三、对我国外贸企业防范国际结算风险的几点建议

1.采取灵活贸易结算方式,扩大出口

对外贸易中最易发生信用风险的环节是结算环节,选择利于我方的结算方式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那么,究竟选择何种国际结算品种对于我们最有利呢?这主要取决于国际经贸活动的对方状况、交易内容、融资需求、风险保障程度以及银行服务范围等因素。

为了不给不法商人钻空子,在进出口贸易业务中不受骗上当,在业务实践中必须灵活选择结算方式:(1)在确定付款方式之前,尽量多做客户资信调查。如客户的企业性质、规模、经营范围、往来银行名称及账号,与中国其他公司有无其他业务关系、公司有无网站等。一方面,请客户自我介绍,然后从侧面加以证实;另一方面,可通过银行、保险部门和驻外机构进行调查,也可委托中国银行对客户进行专门资信调查。(2)对不同地区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做法。如欧、美、日、澳、新地区的客户,一般而言,资信比较好,国家金融运作体系正常,所以,一般D/P远期风险不大。南美、非洲、中东、原地区,都是高风险地区,即便是D/P即期或远期付款,也要求投保出口信用险。(3)视合同金额的大小和新、老客户区别对待,灵活采用结算方式。如果是老客户,以前配合很好,涉及合同金额比较小,可以接受D/A远期或后T/T;如果是新客户,或者合同金额较大,对D/A托收和后T/T业务,要求必须投保出口信用险。(4)对客户资信实行动态掌握、连续考察,随时注意调整结算方式。

2.加强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

外贸出口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对海外客户进行全面、认真、仔细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其经营情况、资信及偿付能力,为扩大出口、安全收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所有往来客户逐一建立档案,设基本资料和往来资料两部分。基本资料反映客户的整体实力,包括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往来资料则反映与客户的交易记录及内部评价,包括与客户的交易时间、金额、付款情况等。根据客户的付款情况,评定信用等级,给予客户不同的信用额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资信好的客户可以放远期,额度也可以放大,而对资信差的客户,尽量做即期,降低额度,甚至改回银行信用,力争规避收汇风险。

3.开展出口保理业务,可以降低托收结算方式下出口商的收款风险

出口保理业务主要为出口商提供以下服务:对海外进口商的资信进行评估;提供100%的进口商信用风险担保;以预支的方式提供出口商所需的营运资金;应收账款的管理和追收。出口商申请了出口保理业务以后,出口商向进口商发货,并将应收账款转让给进口保理商。货款到期进口保理商向进口商收取货款,并将其转交出口保理商。出口保理商扣除费用后,将货款付给出口商。如果进口商到期无力付款,进口保理商在应收账款到期后的某个约定时间,如90天赔付出口商。有的保险公司开展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也能降低出口商的风险。出口商可以根据自己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相关业务,选择怎样在尽量降低风险的同时自己所支付的代价又最小。

4.投保出口信用险,以转嫁出口收汇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一国政府为鼓励和扩大出口而以财政资金做后盾,由专门保险机构向出口商提供的保证其收汇安全的一种政策性风险保障制度。它不以赢利为目的,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出口商投保此种险后,其在托收业务中面临的收汇风险可以安全有效地转移给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由其负责并承担安全收汇的风险。对出口商而言,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转嫁制度,可以起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上一篇:个人所得税征管方式的有效选择 下一篇:巨额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