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镜子”

时间:2022-02-26 08:12:19

作文教学中的“镜子”

大多“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共识: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却难以提高。我们也知道,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十分重视作文教学。虽然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却收效甚微。

作文是一种综合训练,抓好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学习作文的难度较大,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无论是从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是从学生学习的难度看,都有必要加强作文教学。

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共勉:

一:作文中的“聚光镜”,用心聚焦事件。

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学会选择,选择那些对自己的写作有用的材料,从纷繁复杂的事件中筛选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

学生如果心中空无一物又如何进行“选”材呢,那只好拼凑了。所以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去“聚焦”材料是教师作文指导的一个重要任务。

首先要过好取舍关。原则是“聚焦”与中心有关的材料,舍无关的材料,选择好材料是写出一篇成功作品的关键。在培养学生进行选材练习时,我曾搞过这样的训练:

题目:《难忘的教训》,

确定中心:通过回忆“我”做的一件错事蠢事,抒发“我”的内疚之情,表达了“我”决心改正错误的精神。

呈现材料:①雨中为帮助一位盲阿姨,被雨林成了重感冒;②放学路上,“我”拾到了一元钱,用这钱买了冷饮;③星期天,“我”在家里学跳舞不慎把放在写字台上的妈妈结婚时的纪念品——花瓶,碰倒掉在地上打了个粉碎,妈妈追问时我谎说是猫碰倒打碎的,妈妈一气之下打断了猫的腿,我非常后悔。④我因和同学打架,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放学后我把老师的车胎扎了,老师因车胎坏了,推车回家,途中遇雨,被大雨淋感冒了。第二天,老师带病来给我们上课,我内心感到惭愧。

根据上述内容,让学生进行选材练习。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了③或④,效果良好。

再次,要决定详略。原则是突出中心的要详写,不能突出中心的要略写。

如郑振铎的《猫》,文章写了作者三次养猫的故事。主旨是想告诉人们: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的结论,是错误的,依靠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害无辜。所以,作者写三次养猫,疏密是递增的,第二次比第一次详细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又详细一些,文章波澜起伏,感彩也越来越浓厚。第三只猫的死是被自己误伤的,作者反复诉说,将自己难过、忏悔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因而,作品催人泪下。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选材时,带上“聚光镜”,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开创我们的心智,使文章闪烁着创新精神的火花!

二:作文中的“放大镜”,认真刻画细节。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细节描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和“慢镜头”,必须精雕细琢;像画家笔下的工笔画,必须一笔笔细致勾勒。有无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是衡量作文好坏的标准之一。在教学描写细节时,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运用 “放大镜”原理,进行认真细致地描写。

应该对学好细节描写有信心,只要运用“放大镜”哲学,把一个动作或者心理、环境等,一点一点地“放大”,用合适的语言加以描写,就一定能够写好细节。

为了训练这个技巧,我做了一系列的尝试,例如:我让学生表演一个动作,自己认为最形象的动作,其他学生负责用文字记录下来,要写得够详细,达到一定的字数。这样逼着学生去练习。再例如,描写一种心理活动,我会先设计一种场景:“那天,他终于拿到了9年来梦寐以求的柯桥中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补写一段话。

要求:在语段中不能出现“高兴”这个词。必须通过对脸、眼睛、语言、动作、环境、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体现“高兴”的细节。

开始时,学生勉强做到了第一点要求,但很难具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描写。几次训练以后,慢慢地,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段落了:

“真的?”他愣了一下,似乎不相信刚才接的电话。刹那间,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嘴角随即上扬,一分钟前还波平如镜的脸似乎被突如其来的春风给吹皱了,脸上的肌肉迅速往上挤。“呵呵,我考上了?”他轻声自言自语。风过无痕,突然,他迅速平静下来,所有的表情迅速回复原位,环视四周,确信没人注意他,偷偷地用手掐自己的胳膊,“哎呦”是痛的,而这痛感恰如一剂兴奋剂,催活了全身的细胞,笑神经也随即运转起来。“哈哈,我考上了!”他终于不再顾忌有人听到,纵声将憋在丹田的气流肆无忌惮地往上送,那脱囚 的气流霎时挤出肠胃,冲进气管,挤过声带,从张大的口腔里爆发出来,那么淋漓尽致,而眼睛也早已连缝隙都没有了,兀自闭着,脸上的肌肉继续前拥后挤,那张从来都是波澜不惊的脸第一次舒展开来。似乎这样还不足以表达此时的心情,他竟如小孩般双掌一拍,脚也仍不住往上跳着。

这个语段就好像我们拿着“放大镜”在仔细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高兴”的过程用“慢镜头”给延长了。当然,语段就显得特别生动。

三:作文中的“显微镜”,努力升华主题。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做是一个健康的人,那么,主题就是“心脏”,没有了“心脏”,它也就失去了“生命”。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心脏”,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而主题的提炼和升华,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的。生活中惊天动地的大事很少,大多是平凡、琐细的小事。要从这些琐细的小事中提炼祝主题,若不戴上“显微镜”若不能往深处思考,文章就难免流于平庸。“显微镜”能把隐藏最深的东西显示出来,我们就是要把隐藏在那些琐细小事中的内涵给显示出来,所以,在提炼、升华主题时,需要我们运用“显微镜”哲学。

在一次作文练习中,一位男生非常腼腆地写了自己的妈妈和爷爷之间的矛盾,用了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流泪的三轮车》,语言很流畅也很优美,运用了适当的细节描写,也流露出了厌恶妈妈的做法、同情爷爷的真情实感。但整体看下来,总觉得有些“小家子气”,就是那种小孩子“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无病感。

经过仔细研讨,最后我和他把主题确定为“成长中的困惑”,作文经修改为:《流泪的三轮车》

……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挂在空中,小草也被晒得低下了头。我和往常一样,背着沉重的书包,无精打采地走向校门。每天的这个时候妈妈都会来接我的。 ……

那时的桥,又高又陡,桥上还有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坑。爷爷用力地踏着脚踏,身体弯得像一张弓,一上一下,努力地向前蹬。由于桥的坡度太大,爷爷不得不走下车,他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拉着座凳,脸绷得通红,手上的青筋暴起。我能听见他的喘气声,能看到他脖子上的汗珠。有好几次,车子都险些从陡坡上滑下去。

……

妈妈满脸怒气,一把抢过我手里的棒冰,丢在了三轮车上,拉着我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悄悄地转过头去,见到爷爷呆呆地站在三轮车旁……

那只棒冰正在融化,滴落下来,像在流泪,更像在滴血……

“爷爷——”我挣脱妈妈的手,不顾一切地扑向了爷爷……

我知道,成长中会遇到很多困惑,但我更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要勇敢地对妈妈说:“你们也会老,也会需要照顾,你希望以后的我像你们一样吗?”

修改文章时,利用“显微镜”,从文章中深入细找,挖掘出文章中能突现人物个性化的主题,就像上面《流泪的三轮车》一样,加上文末之点睛之笔,整篇文章就有了“灵魂”,主题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因此,本篇文章也顺理成章地在作文竞赛中拿到了好成绩。

当然,在提炼文章的主题时,特别要注意,务必使主题健康、新颖和深刻,这样的文章才有价值,有魅力,有感染力。

或许,在引领学生走进写作殿堂的时候,我们和学生会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作文其实并不难写,只要你平时注意活用生活中的“镜子”,学会聚焦事件、刻画细节、升华主题,就能让你的文采飞扬起来。

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终有一天,学生的“写作之舟”会“长风破浪”而去,带着满满的收获“直挂云帆”而来。

上一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下一篇: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